○ 癸卯七月初七日申時, 上御誠正閣。同副承旨與備局有司堂上入侍時, 左參贊金華鎭, 吏曹判書徐浩修, 戶曹判書徐有隣, 同副承旨金峙默, 假注書朴能源, 記事官李祖承·李崑秀, 以次進伏訖。上曰, 以俄者三件事就質, 則諸大臣意見, 果何如? 華鎭等曰, 諸大臣意見, 別無異同矣。上曰, 我國事大之節, 誠難支應, 今若使使臣還來, 更爲治送, 則不但盤纏之費甚廣, 事面亦涉, 如何? 方物若置瀋陽則已, 更爲還來, 則貽弊之節, 亦多矣。四十日留館所費, 當爲幾何? 華鎭曰, 一使臣一行, 似入七十餘兩矣。上曰, 平安道夫馬還來極有弊, 使臣使之趁卽渡江入去, 則似爲便好矣。華鎭等曰, 諸大臣之意, 皆以爲, 聖敎誠爲允當矣。上曰, 別具咨文一節, 果無煩屑之嫌乎? 有隣曰, 時原任大臣之意以爲, 別具咨文, 少無煩屑之嫌矣。上曰, 得無生梗之弊乎? 有隣曰, 此或有過恭之慮, 豈有生梗之端乎? 上曰, 旣發之行, 若還來則非但有弊, 事甚不誠。且旣以令前具封, 此不必出於朝報, 問于大臣, 今日內行會, 以此意出筵話擧條, 可也。華鎭·浩修·有隣曰, 臣等奉承聖敎, 以使名之仍兼, 行期之進退, 表咨文之改撰當否, 更爲就議於時原任大臣, 則皆以爲, 使行拜表, 事體至重, 今若改定使名, 改撰表咨, 則使臣不可不還來陪往, 揆以事面, 有難輕議, 啓鑾旣在八月之內, 渡江又在聖節之前, 則仍兼聖節, 別無所礙。且方物之還爲輸來, 副价之中路徑歸, 亦不免顚倒, 朝家本意, 兼爲聖節, 則禮部回咨, 據實爲辭, 不害爲誠實底道理, 使之不改使名, 仍爲前進, 下敎辭意, 誠爲至當云, 而領議政鄭存謙, 判中樞府事徐命善則又以爲, 盛京回咨, 雖具事實, 猶未免孤單, 行在禮部, 別撰咨文, 令使臣齎去, 觀勢以呈, 尤爲完備云。諸大臣之意旣如此, 使行則依前以聖節兼問安使稱號, 行期則不必久留於灣上, 不多日內, 仍爲渡江, 而盛京禮部回咨, 卽令該院, 措辭撰出, 別定禁軍, 騎撥下送灣府, 依例入送于鳳城, 行在禮部咨文, 一體撰出, 定禁軍下送于使臣處, 以爲齎去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華鎭曰, 兩度咨文措辭撰送事, 旣因大臣收議, 蒙允矣。其所撰出, 一時爲急, 竝分付該院, 依近例使文任, 卽速撰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命書傳敎曰, 使臣旣令不多日內渡灣, 蓋念列邑支應之弊也。若此則不必分定, 重貽民弊, 此意令廟堂卽爲行會關西伯處, 使之知悉擧行。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