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載瓚, 以兵曹言啓曰, 去夜二更量, 木覓山烽燧軍來告內, 今日初昏時, 有一白衣着笠人, 蠶頭峯近處彷徨, 故事甚疑訝, 與禁衛營巡山軍眼同, 執捉搜檢, 則不佩戶牌, 持十餘行小錄紙及束藁二把·硫黃五介, 必是放火之計, 不勝驚駭, 竝與物件而捉納云, 故自臣曹, 屢次盤問, 則所供內, 以爲渠之姓名, 卽孔賤, 而本以咸鏡道永興人, 十三歲爲僧, 昨年流寓於慶尙道東萊地國淸寺, 今年四月, 來留於南大門外燻造幕近處, 常漢徐檢同家, 欲以民弊僧, 仰達朝廷, 而城內僧禁至嚴, 不敢出入, 故自四月長髮, 僅成頭䯻後, 着笠巾, 去月晦日, 始入城內, 止宿於梨峴旅客主人朴先達家, 自書十一條弊瘼, 今日果欲放火於烽臺近處, 以爲上達之計, 而未及放火, 爲烽軍所捉, 此外無他可供云。故取考其所書十一條弊瘼, 則一, 各邑還穀麤劣事, 一, 閑丁未免襁褓事, 一, 東萊金井山城城堞修補事, 一, 各邑場市禁酒事, 一, 各處旅店債利過濫事, 一, 各邑官廳菜物過捧事, 一, 各處遊民投牋之弊事, 一, 封山松田及寺刹近處禁葬事, 一, 先賢子孫之流離乞食者, 各歸本鄕事, 一, 義僧番錢之爲弊事, 一, 富家放債殖利嚴禁事, 而渠之接主人徐檢同·朴哥漢, 發差捉來, 則檢同及其子於仁老味, 適以秋收下鄕, 故檢同妻及朴道文處取招, 則往來日字及前後事狀, 與渠所供, 別無相左矣。近來法綱不嚴, 俗習益詐, 輒因微細之事, 冒犯放火之罪者, 殆無歲無之, 若不明施當律, 懲一勵百, 則日後之弊, 有不可勝言。今此孔賤, 雖與已放火稍異, 昏夜潛伏於烽臺近處, 欲爲放火之計, 渠旣節節自服, 究厥情狀, 萬萬痛惡, 移法司, 各別嚴刑後, 考律嚴處, 有不可已, 盤問之際, 雖無違錯之供, 而或慮有別般奸情, 期於多歧覈得, 故未免遲滯, 今始登聞, 不勝惶恐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嚴刑定配, 以懲日後, 烽臺近處, 分授本曹之後, 烽將若能各別巡察, 豈有是事? 烽燧將, 過齋日後, 嚴棍懲勵, 後復有此等之弊, 不但放火人之已行未行, 先自烽燧將, 嚴棍充軍, 此意, 預令知悉,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