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衍德, 以義禁府言啓曰, 時囚罪人李文德口招公事判付內, 一問再問, 徒歸屑越, 揆以臣分, 寧亦有是? 大臣·都尉, 座中酬酢, 及亞將改望事, 亦不關於厥說之有無。當初臺言, 宜付風傳, 朝家於此, 囚昨年七月以後, 必加留意收用, 竝與放黜之渠子, 卽還除職意, 蓋出於旣用世居之地, 欲試酬錄之擧, 而亦遵金衡柱, 除職之故事也。所謂云然之說, 旣沒把着, 到今妄言二字, 更無尋覈之端, 至於榮幸與愛惜云云。爰辭啓語, 雖若相左, 心口之同異, 何以照辨? 且渠竟納傳九世庄土, 此一款, 足可謂有功而無罪。大抵渠之人品, 率爾特甚。取謗於納履之際, 大臣·都尉酬酢, 旣登於臺言, 若以本事之脫空, 遽命全釋, 反非活渠之意, 以此勘放, 滯囚已至多日, 今日內, 以草記擧行事, 命下矣。取考律文, 則大典通編推斷條有曰, 凡亂言者, 杖一百, 流三千里, 同條有曰, 犯私罪杖一百以上, 決杖, 告身盡行追奪, 雜令條有曰, 王府決杖者, 代以金贖云矣。李文德, 杖一百收贖, 告身盡行追奪, 平安道德川郡, 流三千里定配, 而以判付內辭意, 具罪目, 依例發遣府書吏, 押送配所, 何如? 傳曰, 當初臺啓中云云, 終無指的, 可謂脫空, 今則所可論勘者, 只是率爾所致, 不緊酬酢之罪也。此豈可以亂言論乎? 所照律太不襯, 似輕着二字, 渠亦難明, 而律文中必無此條件。以不應爲律勘放, 區別功議, 減等,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