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仁浩, 以備邊司言啓曰, 頃因文兼柳文養書啓, 兩湖綿農, 優劣分等報來之意, 依下敎發關, 分付矣。卽見全羅監司沈頤之所報, 則以爲本道綿農, 山沿俱歉, 比之昨年, 尤有甚焉。參互狀牒, 較看災形, 到處尤甚, 一般其形, 實無三等區別之道, 各樣保布, 竝以純錢代納爲辭。忠淸監司尹尙東所報, 則以爲本道綿歉, 挽近所無, 沿峽俱歉, 實無優劣, 本色責納, 殆同龜背之括毛, 分等區別, 恐致民情之騷擾, 擧一道純錢, 然後可使窮民, 均蒙惠澤, 各衙門各樣軍布及砲保價布, 竝以純錢捧納爲請矣。兩道綿歉之狀, 已入於俯燭之下, 而更爲關問之敎, 寔出於曲軫民情, 從實區別之至意, 則在道臣擧行, 固當詳探彼此, 的定優劣, 以爲分等分數之地, 而今此報辭之謂無異同, 擧請純錢, 誠極未安。大抵農形, 雖在大無之年, 元無全一道尤甚之時, 則綿農與畓農, 不甚相遠, 安有邑邑同然, 不少參差之理哉? 所當更令報來, 而第伏念聖意, 亶在於先期頒令, 俾紓民力, 則如是往復之際, 恐有後時之嘆, 以綿農最尤甚邑純錢, 其餘折半代納之意, 直爲的定分付, 而若其尤甚·之次之分等, 一付之本道, 使之先擧行後狀聞, 實合事宜, 以此分付。兩道道臣, 不可無警, 竝爲先推考, 何如? 傳曰, 允。强難區別, 誠如道臣之言, 而卿等覆辭, 亦出於重愼之意, 依草記施行, 尤甚·之次, 不必更定等第, 以致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