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煥, 以備邊司言啓曰, 此東萊府使尹弼秉狀啓也。以爲取耉謄錄, 則康熙己亥, 乾隆·甲戌·壬寅·己酉, 破船倭人等, 各別會木一疋, 倭料餘米一石式題給, 書契自該曹成送, 而今番長木浦境敗船, 生存倭十七名等處, 各別會木一疋, 倭料餘米一石式上下, 書契成送一款, 令該曹稟處, 雍正甲辰, 乾隆壬申, 裁判差倭身死也。射軍木十五疋, 倭料餘米七石, 壯紙十卷, 油芚二番, 賻物題給矣。今此渰倭, 卽是漂民, 領來差倭, 則與裁判, 稍有輕重之別, 旣以使价, 我境渰死, 則不可以凡倭渰沒視之, 其所賻物, 比裁判減數, 從略題給, 而曾無漂差倭賻物之例, 亦令該曹稟處爲辭, 訓導趙重明, 別差倭朴致儉, 身爲任譯, 倭人去來之數, 一一點視, 書塡路文, 事理當然, 而致敗船入歸次待風之時, 但倭以約條中定額, 不計名數, 循例手本, 極爲痛駭。其罪狀, 令廟堂稟處爲請矣。倭船敗沒後, 米·木題給, 旣有前後已例, 則今此長木浦破船倭人等處, 從實數分給, 事例固然, 書契成給, 亦有已例, 依前擧行之意, 分付該曹, 渰沒差倭賻物題給, 雖與裁判, 稍有輕重, 旣以使价, 渰死我境, 不可全無恤典, 比裁判稍爲減數題給之意, 分付該府, 任譯等不計倭人名數, 循例手本, 以致差錯, 事極可駭。從重決棍, 以懲日後之意, 亦爲分付該府, 至於渰倭所失書契一度, 此非倭人不善奉持之致, 身旣擔着, 因渰見失, 眞是公罪, 渠輩旣稱書契見失, 爲渠國死罪, 則以公罪而致害人命, 亦非仁恤之道, 該府雖防塞甚牢, 爲之闊狹, 似無大害。令該府使, 詳探其某樣書契, 報于該曹, 以爲改書以給事, 竝分付該曹該府, 何如? 傳曰,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