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令李鎭宅疏曰, 伏以, 臣遠人也, 以跡則單冷, 以姿則鹵莽, 淸朝言責, 豈有一分堪承之望, 而區區寸衷, 只在於一登筵席, 獲覲耿光, 昨秋赴召, 旋蒙恩遞, 去夏特除, 巧値實故, 盤桓旅邸, 寤寐如結, 迺者適叨見職, 常參有命, 强策疎劣, 章皇登對, 逖違之餘, 復近尺天, 榮耀極矣, 至願畢矣, 退塡溝壑, 更無餘憾, 顧何敢貪戀徊徨, 不念古人宜去不去之戒哉? 玆敢冒控衷情, 冀蒙諒察。伏乞聖明, 亟降遞免, 以便行止, 千萬至祝。臣於乞免之章, 豈敢贅陳, 而鄕間民隱, 旣有所懷, 泯默不言, 則是負聖明也, 負臣心也, 幸殿下勿以人廢言, 少垂察焉。噫, 今日民弊可言者, 不爲不多, 而絶可矜而最難保者, 寺奴是已, 均是民也, 而一號爲奴, 則子子孫孫, 永爲賤役, 不得齒於平民之列, 故男而有至老不娶者, 女而有終身不嫁者, 此豈非感傷天和之一端耶? 推刷官之革罷, 此何等深仁厚德, 而一付之於守宰之後, 居住來歷, 尤無所憑査, 只令寺奴中頭目·別差等任, 塡其頉而徵其貢, 奸僞日滋, 弊端歲加, 百計逃匿, 多般圖頉, 以生爲死, 以存爲亡之弊, 無邑不然, 無歲不然, 於是乎所謂續案, 徒擁虛簿而已, 每當納布之際, 或有匿其名而責其貢者, 或有掩其人而越徵其族者, 指東爲西, 以假成眞, 一部貢案, 徒屬虛僞, 其父之名, 其子仍冒, 某甲之稱, 某乙混同, 爲守令者, 雖有離婁之聰, 其何以辨別虛實耶? 年前特敎行査, 從實釐正者, 實爲寺奴生死肉骨之恩, 而隱匿則猶舊也, 欺詐則如前也, 其所査頉者, 未必爲眞箇査頉, 其所搜得者, 未必爲眞箇搜得, 則雖云一番釐正, 只是一番騷擾, 臣則的知其無實效也, 臣愚區區, 竊有所一得者, 原其積弊, 實由於奴之一字, 逃匿者是也, 欺隱者是也, 無論虛實眞僞, 列邑旣有徵貢之處, 每年亦有納布之人, 則永罷奴婢續案, 換作他般名色, 視同凡民, 只責身役, 從前良民, 或納貢代, 自來寺奴, 或答良役良賤同歸, 彼此無別, 則在朝家無少損, 在寺奴爲大惠, 如是定式, 則雖不患其不相當, 獨其婢貢一條, 旣無可徵之處, 宜有不足之慮, 而所謂婢貢, 除却雜費, 則每口二十五緡之錢, 其數不多, 易於充補, 此則付之營邑, 某樣變通, 從長區處, 如向日給代條之爲, 則恐無大段難便之端, 法久弊生, 不可不革, 隨時制宜, 羲經大義, 伏願殿下, 斷自宸衷, 亟許施行, 則在國家祈永諴小之道, 未必無小補也, 臣無任云云。省疏具悉。寺奴婢之弊, 可勝言哉? 欲行大釐正之擧, 年前宣綸, 廟堂問諮, 便否間因大臣之遞免, 尙稽于今矣, 觀爾疏陳, 聞所未聞, 先從本道伯, 知此察飭, 俾有得寸亦寸之實效, 爾疏中寺奴婢之受困, 甚於刷官革罷之前云, 而刷官主內奴, 守令主寺奴, 弊之益痼, 非法之罪, 卽守令不能盡心之致, 申令廟堂謄關, 嚴飭諸道, 爾其勿辭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