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卯九月初一日卯時, 上御便殿。京外儒生應製考券入侍時, 右承旨李勉兢, 右副承旨蔡弘遠, 同副承旨李肇源, 記事官趙台榮, 假注書曺錫中, 記注官金良倜, 記事官吳泰曾, 弘文提學徐有隣, 藝文提學閔鍾顯, 一提學沈煥之, 檢校直提學徐龍輔, 直提學李晩秀, 檢校直閣金勉柱·南公轍, 直閣李始源, 檢校待敎徐有榘, 抄啓文臣黃基天·徐俊輔·洪奭周·柳遠鳴·姜浚欽, 以次進伏訖。有隣曰, 訓局陞戶, 係是輦下親兵, 其所抄上, 事體自別, 而昨年諸道, 多有告歉處, 今雖秋成, 瘡痍未蘇, 就其中, 擇其殘邑, 限一百二十名, 今姑停減, 待後式, 只以每式應定之額數, 如例抄上之意, 分付訓局及各該道,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始源曰, 今此京外應製, 出於我聖上作成之苦心至意, 則爲今日士子者, 除非父子應避及有實病·實故, 則固當竭蹶趨赴, 盡意呈券, 少效其對揚之誠, 而今番萬張之券, 京儒所呈, 只爲六百餘張, 辛亥特敎之後, 政宜惕厲, 而曾未幾何, 又復縱弛, 至於蔭官之有實職, 而無端不參, 尤極駭然。自本閣, 詳考試券, 非有應頉而占便不呈券者, 依定式, 捧現告, 直捧拿處傳旨,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萬券之呈, 京券之不滿千, 駭然甚矣。應製則苦避, 而科場則爭赴, 寧有如許士習乎? 此所以欲待初試榜出, 一竝拔去, 名以慶科, 姑爲參酌, 而京儒非特蔭官有實職人, 則何可只論渠輩, 而年前之設爲定式, 蓋寓策礪之微意, 過殿試後, 當下書題, 令泮長, 以京儒爲名者, 一竝更令應製事, 知悉, 可也。出擧條 上命進前, 考券訖。命勉兢書傳敎曰, 京鄕儒生應製, 都居首賦二中京進士崔壽亨, 上樑文居首二下平壤幼學金器之, 七言二十韻排律居首二下振威幼學林在達, 詩居首三上一京生員金會淵, 各紙五卷賜給賦次上二中二始興進士具康, 名雖居二, 不下魁作, 紙四卷賜給。其餘京鄕入格儒生等, 分等施賞, 而京儒則明日待令, 鄕儒則各令道臣, 咸聚營下, 道遠處, 付之地方官, 依下諭施賞後, 饋以酒肉, 狀聞之意, 令內閣, 分付諸道道伯及居留之臣。又命書傳敎曰, 武二所鐵箭, 餘數尙多云, 防牌, 毋論雙防牌·三防牌, 從便加設, 雖至洗馬臺, 如加分設三防牌外, 亦爲加設事, 分付。一三所, 亦有如是闊狹之道, 從便爲之後, 草記。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