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95책 (탈초본 1792책) 정조 22년 5월 1일 갑자 31/31 기사 1798년  嘉慶(淸/仁宗) 3년

    ○ 戊午五月初一日卯時, 上御熙政堂。左承旨入侍,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行左承旨李泰永, 假注書李弘謙, 記事官金景煥, 記注官金良倜, 右承旨尹致性, 事變假注書李㬖, 右議政李秉模, 行上護軍金持默, 漢城判尹李敬懋, 吏曹判書金載瓚, 兵曹判書李時秀, 行大護軍沈煥之, 禮曹判書趙尙鎭, 刑曹判書趙鎭寬, 漢城左尹徐有大, 右尹李漢豐, 校理金銑, 以次進伏訖。泰永曰, 宗廟朔望祭享, 以廟司令通融塡差事, 已爲分付該曹, 而景慕宮大享時, 以宮司差齋祝事, 亦承下敎矣。至於朔望祭享, 亦當以宮司塡差乎? 上曰, 唯。以宮司通擬則各司郞官, 可除偏差之勞矣。秉模曰, 日氣不調,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際此如得一雨則可喜, 近日農情, 果何如云耶? 秉模曰, 聞東西諸道則旣沾旣渥, 亦云浹洽, 而大抵以常年言之, 則此時農務, 姑不至方劇, 而今年則節序差早, 故甘霈之望, 政切於此辰矣。上曰, 今年雨澤, 不爲不洽, 而近者漢南之境, 比他稍閟云, 目下民情, 政甚悶鬱矣。秉模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秉模曰, 惠慶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上曰, 次對爲之。秉模曰, 湖南畢賑狀啓, 已爲上來, 而嶺南道臣, 亦以他事被譴, 諸道整理穀査啓, 今日當稟處乎? 上曰, 姑待嶺南賑畢後, 同爲稟處, 可也。秉模曰, 卜定引等委折, 依該營現告, 令該營往復査問於前道臣李亨元, 則以爲遞任之後, 交龜遲滯, 營用無以變通, 故知其爲謬例, 而不得已引等云矣。所當論勘, 而該道臣, 方有拿問之命, 似亦姑置勿問中矣。上曰, 整理穀事稟處後, 無論勘罪輕重, 以卜定引等事, 別爲稟處, 可也。秉模曰, 嶺南暗行御史呂駿永別單, 已爲稟處, 而取見其書啓, 則以爲新寧前縣監李龜錫, 新舊吏逋爲七千四百五石, 而米四千四百三十三石, 每石價捧以一兩二錢, 太六百六石, 每石價捧以七錢, 正租木麥二千四石, 每石價捧以六錢, 丁巳春勒給民間, 欲作本色, 而末由備納, 雖許單代, 或捧本錢, 殘民之騷擾移徙, 十居三四, 若於今秋, 本色準捧七千餘石, 則徒致流亡, 恐無實效, 嚴飭道臣, 限年分數, 漸次還作。比安縣監鄭時養癸丑逋穀, 合爲一萬三千一百九十三石內, 前前官兪漢寓陳疏蕩減者三千七百石, 九千四百九十三石零, 分四年捧上, 而甲寅條二千三百七十三石零, 以本色捧上, 乙卯條二千三百七十三石零, 以錢代捧, 而大米二兩, 皮穀一兩, 丙辰秋還作本色者, 僅爲七百二十七石零, 丁巳條二千三百七十三石零, 及乙卯條未及還作一千六百(四十六百)四十六石零, 則昨秋捧還時, 又未免代錢, 而所謂代錢, 比當初本價, 亦爲減削, 米則一兩, 皮穀七錢, 捧給民間, 丁巳條二千三百七十三石零, 無論錢穀, 全然不捧, 又於今秋, 以三年條, 一時督捧, 則斗邑殘民, 決難備納, 限年捧上, 雖有定式, 參量民情, 宜有闊㣣爲辭矣。兩邑事誠萬萬寒心, 而近來限年分捧之法, 雖有一二已例, 此非邑邑援例之事, 且況比安, 旣許限年之後, 又復自朝廷退限, 則徒有傷煩之歎, 將無完簿之日, 若使邑倅, 擔作已任, 道臣從以指導董飭, 則瓜限之內, 豈有不能釐正之理乎? 臣則以爲此等處, 有不敢輒請朝令, 自廟堂論列事情, 詳細曉飭於道臣, 使之不憚往復, 期於釐弊,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秉模曰, 繡啓中黃白寃徵之弊, 今方錄出, 而更爲關問査實後, 從當稟決矣。上曰, 該倅或以他事, 方在拿囚者, 勢當追後稟處矣。秉模曰, 此外別無稟達事, 而逋還限年之規, 實爲諸道之痼弊, 蓋糶糴之法, 自古在昔而只聞倉腐陳仍, 有時發倉, 未聞積逋之如此, 惟我聖上恤民之念, 靡不用極, 凡於穀弊, 推上朝廷之事, 隨煩輒施, 故番番登請, 年年如例, 若此不已, 則所謂限年, 將至無盡限矣。此乃道臣守今之責, 不待朝家別爲措劃, 而可卽釐正者, 故俄所以, 仰稟矣。上曰, 卿言, 是矣。邑除留米之換貿一款, 非特爲一路之弊端, 名色終是未安, 故每欲釐革而因循未果矣。適因繡啓, 今已革罷, 甚覺欣豁矣。秉模曰, 今年之內, 穀弊之除減者, 不但以一二計, 而以向來華城除耗一事言之, 實出益下之聖念, 大是曠蕩之惠澤, 古之王政, 亦有是否, 今此除留米換貿, 雖或資度支之補用, 而其爲弊則不少矣。盛念軫此, 特推拔例之政, 有此革弊之擧, 臣實欽誦德意矣。上曰, 華城耗條之除, 守臣之論, 或有異同, 而予之經紀則已久, 至於今春早決, 則曾亦所未料矣。然彼百姓, 安知予之苦心乎? 秉模曰, 莫大之仁政, 民自不知, 但以爲目前之幸, 而喣濡德澤, 久久之後, 乃覺其胥悅矣。上曰, 今者繡衣之往還, 亦無做錯之事乎? 秉模曰, 繡衣之按探, 比前最難, 近來則人心機巧, 非但臧否之難於採探, 亦於暗行之際, 無以藏蹤矣。上曰, 似然矣。上曰, 講學廳差下人中, 如鄭日煥·李述源, 曾予胄筵舊僚, 而今爲元子僚屬, 甚貴矣。予於二人, 念其勞勩, 早晩豈無酬勞之典乎? 大學始講後, 左諭善逐日入參, 而畢講當在今明矣。仍敎煥之曰, 今日卿亦來參講學乎? 煥之曰, 今日以本司坐起, 姑未進參, 當參於再明講矣。上曰, 今日卿其入參也。敎秉模曰, 僚屬旣以蔭官先差, 則不宜無文官之加差, 而學識也人器也, 予其難愼之故, 而尙未差出矣, 未知何人果可合耶。卿之一家人, 前執義李魯春, 自講製時, 予熟知其人, 經義之嫺習, 文識之該博, 似無出其右, 以其輯錄冊子觀之, 發難經旨之文, 可謂水聳山出, 予嘗嘉之者久, 而況邇來十數年, 未免潦倒, 聞與其子, 杜門讀書云, 其所識得者, 想必比前, 尤爲贍富矣。是人政合於是任, 而蔭官僚屬, 旣非一二人, 則只以此一人充選, 亦有非此莫可之嫌, 此人外, 更抄一人則好矣, 而亦難其人矣, 前應敎鄭東觀, 何如? 少年中自是朴實之人, 而異於時俗之樣, 此實可取者也。大抵出入講席之人, 非但取才學而已, 所貴有矜式之儀, 故予以爲與其燁燁之人, 不若取朴魯之士, 此人亦自抄啓時, 已知有質實之姿, 予之取之者亦以此也。抄啓文臣中申絢, 突誦六經, 筆翰亦奇, 非不合於此任, 而雖與春桂坊有異, 父子之同參講席, 似如何? 故今姑置之。如洪奭周之經義, 金近淳之才華, 亦於此選, 卽儻來之事, 而其年皆淺, 此等人外, 又疇有博學老熟者乎? 卿必有商量者矣。秉模曰, 臣亦有意者久, 而政難其人, 今承下敎, 實仰知臣莫如矣。臣每謂凡朝廷之事, 以嚴見憚者, 可合委任, 而至於講席之任, 尤爲緊重, 聖敎中朴魯之士, 實合其任, 聖心之簡拔, 實爲洽當矣。上命泰永書傳敎曰, 僚屬之差下, 先以蔭官爲之者, 示意於禮待儒士也。科目中, 亦必有閑於經義, 自來博識之人, 文蔭之參錯, 甚好, 今筵與大臣有酬酢者, 文官數人, 僚屬加啓下。仍敎秉模曰, 卿之所見, 亦如此, 則先以此兩人爲定好矣。金羲淳之鍊達經義, 予亦稔知, 而今欲略約加抄, 故此人姑不擧論矣。卿與應敎李翊模爲幾寸乎? 秉模曰, 爲十寸親矣。上曰, 其人顔貌與人品俱好, 凡百比諸李魯春, 無少優劣, 而李魯春則特取其經義上工夫, 故姑令先付, 而右人等, 亦皆次第爲之矣。蓋李魯春, 自來文人, 故其於事物上, 近於迃闊, 而其天姿又極平順, 欠於剛介邊矣。向年事, 到今言之, 可謂先病後瘳, 而其本事則果緣甚事耶? 秉模曰, 臣亦未詳其時事, 而其疏擧, 似爲尹得孚邊矣。上曰, 此非與左相相關之事乎? 承旨中, 果有詳知者否? 致性曰, 其再疏語, 改其前見, 畢竟果與尹得孚同歸矣。上曰, 然乎? 事果然矣, 則此亦物理之循環者, 今與左諭善, 同爲周旋於講席, 殆若有時者然, 往事何足說乎? 雖以門弟子言之, 漆雕開以下之人, 不無長短之可言, 則何可求備於今世之士乎? 所取乎此人, 卽所謂經術, 而其所發揮, 亦多質實, 此蓋氣稟爲然也。我國先正李文成之透徹精妙, 李文純之懋尙朴實, 此皆後學之取法者也。又敎曰, 今爲僚屬, 其所飭躬, 與前尤異, 益念操守之牢確, 毋爲世俗之浮撓, 惟於學問上孜孜, 以副期勉之意, 卿其申申提及也。秉模曰, 榮寵隆摯, 在渠之心, 豈不思益勉報答之道乎? 載瓚, 持僚屬抄啓望筒跪進, 上取覽。敎曰, 當以元子僚屬稱之, 而其曰講學廳僚屬云者, 意義似不襯合矣。秉模曰, 下語之際, 義取尊敬, 故不得不以講學廳僚屬稱道矣。上曰, 唯。秉模曰, 東萊府使鄭尙愚, 以其親病, 呈狀乞遞, 情理旣如此, 有難强令察任, 今姑改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載瓚曰, 今朔爲始, 當爲儲窠, 而若出郡守以上窠, 則京職中可擬之人, 每患苟艱, 雖非啓請邑, 限都政前, 以限滿守令, 勿拘純望, 通融備擬, 以爲次次遷轉之地, 而雖値口傳政事之時, 亦爲一體擧行, 已成近例, 今亦依此爲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時秀曰, 專經武臣居不人, 依頃日例爲之事, 命下矣。此與頃日能誦者居不之例少異, 何以爲之乎? 上曰, 此輩則不必棍罰降定, 只許臨講, 而朔試射時, 以十巡矢試取草記, 可也。命備堂先退。命書榻敎曰, 守令入侍。賤臣承命出傳, 與沃溝縣監鄭來百, 偕入進伏。來百進奏職姓名。上曰, 爾之親年幾何, 而今番將往乎? 來百曰, 年爲六十五, 而將往則姑竢秋涼矣。上曰, 除宣諭, 爾其下去善治也。命書榻敎曰, 沃溝縣監, 當日辭朝, 係是賑邑, 依嶺南守令例, 給馬下送。仍敎曰, 爲除夫馬之弊, 玆以給馬, 斯速下往也。命先退, 命書傳敎曰, 承旨房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