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酉五月初六日酉時, 上御重熙堂。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李文會, 侍讀官韓興裕, 檢討官鄭魯榮, 待敎李存秀, 假注書徐淇修, 記注官金景煥, 記事官呂東植, 以次進伏訖。 上曰, 讀之。 興裕讀自或問第五倫, 止卒以成德。 上曰, 下番讀之。 魯榮讀自陶侃, 止笑語款洽。 上曰, 參贊官讀之。 文會讀自柳仲郢, 止作戒數端。 上曰, 閣臣讀之。 存秀讀自王文正公, 止嘗有餘裕。 上曰, 注書讀之。 賤臣讀自劉公見賓客, 止婦人則有靑碧。 上曰, 上番讀之。 景煥讀自柳玭, 止如一日乎。 上曰, 下番讀之。 東植讀自溫公曰先公, 止擊節嘆賞。 上曰, 文義爲之。 興裕曰, 劉寬不過常人也, 而性度之寬弘如此, 此卽忍字工夫也。張公藝九世同居, 亦由忍字上出來, 則劉寬之寬弘, 亦忍字之效也。 經云, 御衆以寬, 帝王之學, 尤以寬字工夫爲貴, 伏望體念焉。 上曰, 其言, 甚好矣。下番亦陳之。 魯榮曰, 晉代無儒者, 陶侃亦非學問中人, 而觀其作事, 則稍與當時風氣有異, 蓋其工夫專在勵志勤力四字。 蓋儒者之學, 當以立志爲先, 下工則必在於勤字, 勤之道無過於惜寸陰之工。 易曰, 終日乾乾, 自强不息, 中庸曰,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此蓋勤而勿失之工也, 伏望體念焉。 上曰, 當體念矣。 參贊官亦陳之。 文會曰, 明道先生, 書字甚敬, 此蓋日用事爲, 隨處精察, 勿放此心之工也, 持敬之道, 莫要於此矣。 伏望深加留念, 以爲加勉聖學之方焉。 上曰, 其言, 甚好矣。 閣臣亦陳之。 存秀曰, 第五倫以私字爲言, 私者, 凡人之所不能無者也, 而工夫做到熟時, 始可以祛得私字。 雖以先儒之言論之, 學問之工, 無私爲第一要訣。 且看朱夫子封事所論, 則極天之所燾, 極地之所載云云, 此卽祛私之工也。 只在己分內, 而不能外達者, 私也, 均施普達, 無處不周者, 公也。 匹庶之學, 猶以祛私爲務, 而況帝王之學, 尤豈可有私乎? 克私之方, 無過謹獨, 燕居之際, 尤宜着工。 下段司馬溫公之言曰, 平生所爲, 無不可對人言者, 此是人所難及處也。 內外表裏, 或有不一, 則必有不可對人言者矣。 匹庶則雖有私心, 其害止於一身, 人君若有私心, 則有私臣焉, 有私財焉。 今之度支, 卽古之大司農也, 度支之外, 豈有私財, 而苟有私心, 則財亦隨之, 其本則由於方寸不制私中出來, 而此是不謹獨之害也? 第五倫此言, 其意深矣。 伏望留念, 以祛私爲作聖之工焉。 上曰, 其言亦好矣。 上曰, 兄子則一夜十往, 其子則不爲省視者, 何爲而如是也? 興裕曰, 此是私字之病也。 魯榮曰, 閣臣之以此仰奏, 誠好矣。 其心不免有內外之別, 故如是, 愼獨工夫, 尤在於此等處矣。 存秀曰, 以常情推之, 則必無一不往見之理, 而旣載正史, 又載小學, 則不可以强覓記疑, 而此或如是設辭, 以言人心有私之病, 而不敢質言仰對矣。 魯榮曰, 古人作文之法, 或有過實處, 未敢指的仰奏矣。 上曰, 咬得菜根, 百事可做者, 何謂也? 興裕曰, 此是喫緊工夫也。 魯榮曰, 雖食前方丈, 看作外物, 則可做喫緊工夫也。 存秀曰, 爲士而恥惡衣惡食, 則無可做之事矣。 孟子曰, 食前方丈, 侍妾數百人, 我得志不爲, 人之所以害事者, 不一其端, 究其本, 則皆由於宮室之美, 妻妾之奉也。 咬得菜根, 雖是小事, 或有所拘, 則其害必至於僨事矣。 上曰, 劉寬之未嘗疾言遽色, 何以則處事如是耶? 興裕曰, 此是忍字工夫矣。 存秀曰, 常時無治心養性之工, 則臨事必不免疾言遽色, 若有常時所養, 則雖猝當大事, 必無此病, 苟欲撟改, 則無過於治心養性矣。 魯榮曰, 正衣冠尊瞻視, 此是無事時工夫, 平居若能如此, 則自然習與性成, 可無臨事急遽之病矣。 命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