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01책 (탈초본 1902책) 순조 5년 10월 27일 병오 36/36 기사 1805년  嘉慶(淸/仁宗) 10년

    ○ 乙丑十月二十七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 晝講入侍時, 知事金勉柱, 特進官趙德潤, 參贊官李羽晉, 侍讀官李基慶, 檢討官李勉求, 直閣洪奭周, 假注書鄭度采, 記事官徐淇修·鄭觀綏, 各持大學, 宗臣安昌君燝, 武臣副護軍梁垸,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 讀前受音一遍訖。 基慶讀自天運循環, 至新安朱憙序。 上命解釋以奏, 基慶解釋文義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文義陳之。 基慶曰, 陳氏分此序爲六節, 而天運循環以下, 爲第六節, 蓋第一節, 言立敎之意, 第二節第三節, 言大學之道明於世, 第四節第五節, 言不明於世, 而此節則言其復明, 蓋明於世者, 非自明也。 必有伏羲·神農·黃帝··而後明焉。 其不明之時, 卽周衰以後也。 及宋德隆盛, 治敎休明, 則有如河南程氏兩夫子朱夫子出, 而大學之道復明。 然則明與不明, 豈非係於君上之講明與不講明乎? 伏念我殿下, 尊臨君師之位, 日講大學之書, 必以明其道爲期, 而若其明之之次第, 則必先有修己之工, 然後方可以收治人之效, 修己體也, 治人用也。 伏願益勉聖志, 先立其體, 以推其用, 使大學一部, 無爲紙上之空言, 是區區之望也。 上曰, 當體念矣。 下番陳之。 勉求曰, 大學一篇, 莫非修己治人之道, 而所以治人者, 必本於修己, 故三代以前之君, 能盡君師之責者, 以有修己之工也。 後世則不能修己, 而徒欲治人, 故雖有英傑之主, 而治平之效, 寥寥無聞。 伏願殿下, 先從修己上益勉聖學, 以盡其治人之道焉。 上曰, 所陳好矣。 知事陳之。 勉柱曰, 此言大學敎人之法, 聖經賢傳之旨, 至兩程始明, 而朱夫子自言, 亦幸私淑而與有聞焉。 夫子自任之意, 槪可見矣。 今殿下, 居君師之位, 而所講者, 卽是大學一部, 則修己治人之功, 豈非今日群下之所期望者乎? 修己之道, 在於正心, 正心之要, 備載於下, 伏願殿下, 沈潛玩繹, 念念孜孜, 務下實用工夫, 使大學之道, 復明於世, 則君師之道, 道統之傳, 必將復見於今日, 豈不休哉? 上曰, 所陳好矣。 特進官陳之。 德潤曰, 諸臣已有所陳, 臣則無可達者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羽晉曰, 無往不復, 出於之泰卦爻辭, 而復卦曰不遠復, 論語曰克己復禮, 復之義大哉。 大學之明德新民, 莫不本於克己復禮, 苟使克去私意, 一返天理, 則治平之大業, 次第事耳。 今當陽復之在近益懋克復之睿工焉。 上曰, 所陳好矣。 閣臣陳之。 奭周曰, 今日卽大學序文畢講之日也。 朱夫子序文, 提綱挈領, 總括全部要旨, 而起之以聖王之繼天立極, 結之以國家之化民成俗, 其所望於後世居君師之位者, 爲不淺矣。 蓋自曾氏之傳·朱子之序而後, 在下而讀是書, 以致其修己之工者, 或有之矣。 在上而用是書, 以盡其化民成俗之道者, 寥寥乎無聞, 大抵三代以降, 縱或有有志之君, 不過以法令刑罰, 把持天下, 而不知自格致誠正上推去, 遂使孔氏之遺書, 爲無用之虛文, 而朱夫子表章發揮之苦心, 壹鬱而不伸, 可勝嘆哉? 今殿下, 旣講是書, 無徒以章句文字看過, 而必期於實踐躬行, 以致化民成俗之效, 則師道在上之統, 其將直接於三代以上, 臣子區區之願, 豈有大於是者哉? 唯望深念于玆。 上曰, 復字之義, 閣臣陳之。 奭周曰, 本文復字, 但指天運而言, 非指工夫而復字之義, 若推極言之, 則易之所謂不遠復, 論語所謂克己復禮, 是也。 人性本善, 而唯其有氣稟之拘物欲之蔽, 故流而爲不善者, 多矣。 雖其拘蔽之甚, 而本來之善, 亦未嘗亡也。 故介然之頃, 一有悔悟之萌, 則卽此欲復之心, 便是能復之機, 非如外物之旣失而復求者, 求之於外, 有得有不得也。 朱夫子論求放心, 有曰, 知其放而欲求之, 則不放矣。 臣竊謂復字之義, 亦當如是看得矣。 上曰, 旣又爲之次其簡編者, 何也? 基慶曰, 兩程子皆有改正之本, 故曰次其簡編也。 上曰, 猶頗放失者, 何也? 基慶曰, 傳文無格致章, 故朱子補之, 放失者指此等處也。 上命知事特進官先退。 基慶曰, 經筵所講之書, 皆有懸吐矣。 國鑑則只有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寶鑑舊板懸吐, 而宣廟寶鑑則只一篇餘懸吐, 肅廟寶鑑, 則全篇都無。 今若欲移書舊板懸吐, 則三卷之外, 必有一番仰稟, 然後可以爲之矣。 上曰, 三卷外, 亦以舊板懸吐, 憑準旁照, 可爲則爲之, 可也。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