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02책 (탈초본 1923책) 순조 7년 2월 17일 기축 12/12 기사 1807년  嘉慶(淸/仁宗) 12년

    ○ 丁卯二月十七日未時, 上御誠正閣。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李文會,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檢校直閣洪奭周,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侍讀官任俊常,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檢討官朴宗琦,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假注書李止淵,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記注官安以鼎,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記事官鄭觀綏, 持國朝寶鑑第六卷,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俊常讀自敎曰巫覡, 止其令罷之。 上曰, 下番讀之。 宗琦讀自冬十月, 止令直宿。 上曰, 參贊官讀之。 文會讀自十一月, 止治民之術。 上曰, 閣臣讀之。 奭周讀自十二月, 止所未有也。 上曰, 注書讀之。 賤臣讀自命戶曹, 止一日一升。 上曰, 上番讀之。 以鼎讀自閏月, 止副應敎。 上曰, 下番讀之。 觀綏讀自命以童蒙, 止終身之學也。 上曰, 文義陳之。 俊常曰, 大司諫李成童, 上疏陳戒, 聖祖批旨若曰, 敬天勤民求賢, 又以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爲敎, 此乃後王監法處也。 夫爲治之道, 只在於得賢, 而不委任則無以責其效矣, 不去邪則不能安於朝矣。 是故孟子曰, 不信仁賢, 則國空虛, 蓋得賢而不信任, 則與無賢等耳。 大學曰, 見不善而不能退, 退而不能遠, 過也。 此深惡而痛絶之辭也。 世之人君, 孰不欲任賢去邪, 而端方正直之士, 難進而易退, 承順側媚之人, 苟容而固寵, 故䜛言易間, 大姦似忠, 以至於君子日退而小人日進矣。 苟求其勿貳勿疑之道, 則惟在於人主之明斷而已。 明則察其賢否, 而䜛間不能間矣, 斷則嚴於嫉惡, 而佞徒自可遠矣, 而明與斷, 亦自無私中出來矣。 伏願此等處深留聖念焉。 上曰, 下番陳之。 宗琦曰, 上番所奏得賢之說, 誠爲今日急務也。 此時聖祖, 勵精圖治, 至誠求賢, 如趙光祖·奇遵諸賢, 布列朝廷, 訏謨嘉猷, 日陳於前, 而外此名臣碩輔, 磊落相望, 人才之蔚興, 未有盛於此時也。 於是乎聖祖翕受敷施, 至誠開納, 不但開納而止, 亦卽採用其言, 當是時也, 嘉言罔伏, 群策畢擧, 而聖心不自滿假, 求賢之誠, 去益如渴, 至於大司諫李成童疏批若曰, 求賢之誠未盡, 故賢者隱於山林, 靜言思之, 咎悔實多, 恐遺賢之嘉遯, 而至聖躬之自責, 如是而治敎安得不隆盛乎, 賢者安得不樂用乎? 大抵上天不能獨運其化, 人君不能獨理其政, 以·之聖焉, 而得···, 然後能致唐·虞之隆, 以·之哲焉, 而有···, 然後能成殷周之盛, 故雖有聰明睿智之君, 而必得承弼之臣, 然後可以共理天職, 未有有君無臣而能致其治者, 古昔聖王之急於求賢者此也。 若以今日言之, 人材雖曰眇然, 天生一代之才, 足了一代之事, 則如己卯諸賢, 不可復得於今日云爾, 則是誣一世也。 然而朝廷之上, 考其經綸事業, 無一髣髴於前哲, 則雖曰有之, 臣必謂之無也。 雖以目今經筵言之, 如臣魯莽, 猥備顧問, 應文備數, 尋行數墨而已, 安可望裨益聖學乎? 顧今求賢之方, 不啻如渴而已, 尤當汲汲, 而臣側聽近日, 未聞有自上旁求遺逸愼擇賢才之政, 如是而衆職豈不瘝曠, 庶事豈不叢脞乎? 伏願繼自今, 申飭方岳之臣, 至誠招徠, 雖於在廷之臣, 聽言考行, 辨別賢愚, 以至正大公之鑑衡, 量才而授職, 則人材之盛, 何必多讓於古昔也? 臣伏覩近日言事之章, 聖批下者, 虛受之德, 與聖祖一揆, 若使左承旨李耔, 在於今日, 必屢發至哉? 王言之歎矣。 然而只見虛受之美, 而未聞採用之擧, 所貴乎虛受者, 將以採用也。 徒有虛受之名, 而無採用之實, 則雖使趙光祖諸賢, 在於筵席, 日陳嘉謨, 徒歸於空言, 賢者豈肯爲用哉? 今欲求賢, 則必自擇蕘始, 伏願深留聖意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文會曰, 上下番旣詳陳, 臣則別無可達之辭矣。 上曰, 閣臣陳之。 奭周曰, 上下番俱以求賢仰奏, 其言儘好矣。 我朝求賢之路, 有遺逸之抄選, 有徑行之剡擧, 有太學薦, 有道薦, 有鄕薦, 蒐羅之道, 若是其廣, 而猶以爲不足也。 時下絲輪, 旁求隱淪, 又使奉命之臣, 隨聞薦進, 其汲汲如渴之誠, 有如此者, 斯乃我朝家法也。 挽近以來, 古法雖在, 而如道薦鄕薦之擧, 有名而無實, 徑行之剡擧, 隱淪之旁求, 竝與其名而不復聞者久矣。 後世人才, 固不如古, 而其所以求之者, 又如是其疎略, 只欲以科擧一路, 爲登崇俊乂之階, 無怪其不得賢也。 旣不能得賢而任之, 則世道之日卑, 民生之日悴, 治法政謨之日趍日下, 固其勢也。 俄者儒臣, 仰勉以如渴之誠者, 儘合體念, 臣無容更贅, 而今此聖祖下敎中, 先試守令抄選之事體旣重, 當之者, 又輒逡巡而難進, 故昔在先朝, 每令中外之臣, 各擧所知, 名之曰宣召人, 輒先試以蔭仕, 授以民社之任, 以觀其績庸, 下旣無難進之義, 上可收器使之效, 而其有顯異之績者, 又漸次拔擢, 雖置之顧問匡弼之任, 無所不可。 今若因先朝所已行之規聖祖所欲試之敎, 而先加推行, 見諸實事, 則亦蒐羅人才之一道也, 願加留意焉。 上曰, 上下番所奏皆好, 閣臣亦以求賢爲言, 而其中敬天勤民四字, 最切於國家安危之機, 何以則少無忽於敬勤之政, 而久久遵行耶? 俊常曰, 人君之道, 莫大於敬天勤民, 而天人一理, 上下無間, 故天無一日而不佑聖人, 聖人無一日而不事天, 而勤民之意, 亦在其中, 然而敬天勤民之方, 亦惟在求賢, 而專係人主方寸之間矣。 上曰, 今日自止中諸條, 有闢異端明正道之敎焉, 有勤典學備顧問之事焉, 有試守令進賢臣之擧焉, 有虛己納諫之誠焉, 有恤民訓蒙之政焉, 盛德至善, 無非監法處, 別無他文義之問難矣。 仍命掩卷, 又命玉堂先退, 敎曰, 再昨下敎後, 藥房今日又爲問安何也? 文會曰, 逐日問安之餘, 若有停止之敎, 則例爲間日問安云矣。 命書傳敎曰, 藥房間日問安, 自明日勿爲之。 仍命退, 承史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