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卯十一月十七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 晝講入侍時, 知事徐榮輔持論語第五卷, 特進官崔獻重持論語第五卷, 參贊官申絢持論語第五卷, 侍讀官李鼎秉持論語第五卷, 檢討官徐能輔持論語第五卷, 假注書洪周命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鄭元容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曺鳳振持論語第五卷, 武臣行副護軍白泳鎭, 以次進伏訖。 上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奏新受音。 鼎秉讀自顔淵問仁, 止請事斯語矣。 上命釋義以奏。 鼎秉解釋章句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文義陳之。 鼎秉曰, 請事斯語之事字, 則事事之事也。 事者緊着之義, 顔子於師門聽受之語, 直以爲己任, 而誠實用工, 非但於克己復禮之目爲然。 顔子一生工夫, 莫非事字上得力, 殿下日御講筵, 討論經傳, 講劘治道, 聖經中微辭奧旨, 帝王之嘉言善政, 聞之熟矣。 非聞之爲難, 行之爲難, 若以顔子請事之事者, 拳拳服膺而勿失則聖學工夫, 其進無量矣, 伏願留意焉。 上曰, 所陳好矣, 當留意焉。 上曰, 下番陳之。 能輔曰, 克己復禮爲仁, 夫人性本善, 純是天理, 而只緣己私交蔽, 失其本然, 若能克去己私, 則復其天理矣。 顔子姿稟剛明, 於天理人欲之分, 了然明白, 故從事斯語, 平生受用, 只是克己復禮四箇字。 夫子之於門人, 言仁處不一, 而未有若此之切且要者, 顔子於仁, 剛健勇決, 如雷勵風行, 故夫子特以克己二字敎之。 克非剛勇則不可, 如下文四勿之勿字, 亦是剛勇底意, 且顔子請問其目, 請事斯語, 亦見顔子勇處, 蓋學問之工, 非剛勇, 何以向進乎? 以聖學言之, 則其切要者, 莫過於克己復禮四字, 夫以匹夫而一日克己, 則天下歸仁, 況帝王之學, 功效之甚博者乎? 伏願聖上, 體念於此, 必篤志勇詣焉。 上曰, 所陳甚好, 當體念矣。 上曰, 知事陳之。 榮輔曰, 論語一篇, 言仁者多矣。 諸子問仁, 亦多反復親切, 而此章是顔子問, 故其意尤大, 下章則仲弓所問, 冉子地位甚高, 而猶不如顔子。 故程子以爲, 顔子如向前撕殺, 仲弓如堅壁淸野, 集註謂克己復禮, 乾道也, 主敬行恕, 坤道也。 由此觀之, 仁之義, 此章盡之矣。 夫仁者, 本心之全德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也, 己者, 人之私欲也。 天理人欲, 互相勝負, 如君子小人之互爲消長, 私欲之壞害天理, 譬則寇賊也, 故言克。 克者, 猶言用兵以克之也, 禮者天理之節文, 此復禮之所以爲仁也。 大抵耳之於聲, 目之於色, 口之於味, 四肢之於安佚, 此皆形氣之私, 所不能無, 而無禮以節之, 則流於人欲。 是故聖人爲之節文, 耳目口體, 莫不有禮, 箕踞跛倚之爲便, 而必坐如尸, 立如齊者, 似若聖人之安排, 其實則率性而修道也, 天敍而天秩也。 此是本有之理, 而當然之則也。 故董子所謂道之大原出乎天, 爲有功於斯道, 而於禮言復者, 尤可見本有之理, 復反於我也。 顔子於此無疑, 故直請其目, 而夫子以四箇非禮勿, 答之。 其意蓋曰, 如欲克己, 一切非禮者, 禁止之而已, 猶言知如是是病, 不如是是藥也, 聖訓之明白痛切如此矣。 禮與非禮之別, 自顔子地位言之, 固爲精微矣, 自凡人言之, 苟知其爲不是者, 便知其爲非禮, 而禁止之而已矣。 故朱子曰。 非禮者己之私也, 此訓甚切。 程子作四勿箴, 以敎學者, 其闡發微旨, 尤爲切要, 伏願體念焉。 上曰, 知事所陳, 尤爲切實, 當體念矣。 上曰, 特進官陳之。 獻重曰, 克己復禮之義, 知事已陳之矣。 蓋克復之工夫, 則帝王與匹庶無異, 及其功效之所成, 帝王與匹庶不同, 堯典曰克明俊德, 德者, 本心所得之理也。 其極功至於黎民於變時雍, 殿下, 得位之聖人也。 雖匹庶, 若能一日克己, 則天下之人, 皆歸其仁, 況殿下以得位之聖, 又加克復之工, 則八域之民, 咸仰如天之仁矣。 然則功效可至於時雍, 伏願留念焉。 上曰, 所陳甚好, 當留念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絢曰, 諸臣文義, 多以克己復禮爲言, 大抵克己, 是學問第一工夫也。 克者乃克敵之克, 凡寇敵之强不可勝者, 用力而勝之, 方謂之克。 今夫己私之不可勝, 有甚於寇敵之强者, 故下一克字矣。 所謂己私, 固有氣質偏處, 不能自克, 而至於耳目口鼻之於聲色臭味, 四肢之於安佚, 人皆有是心, 聖人之所不能無也。 謝上蔡曰, 克己須從性偏難克處克將去, 臣未能知殿下氣質之偏, 在於何處, 聲色臭味安佚之欲, 何者爲甚, 而先就其最難制者, 痛加克治之工, 則其易制者, 不攻而自克矣。 大抵四肢之欲安佚, 人之情也。 身不安佚, 則聲色臭味, 皆屬餘事, 故每流於宴安怠惰, 而不能自克, 此學問之大患也。 伏願深留意於宴安鴆毒, 怠忽荒政之戒焉。 上曰, 所陳甚切要, 當留意焉。 上曰, 四勿之中, 言動是在我者, 知其爲非禮, 則可以禁止, 至於視聽, 外物之猝然來接者, 雖欲勿視勿聽, 不可得矣。 如何而爲禁止之道耶? 鼎秉曰, 誠如聖敎, 有如此處矣。 絢曰, 外物之來交於前也。 其非禮者, 不接心術, 不留聰明, 則所謂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此無害於勿視勿聽之義矣。 能輔曰, 此是不留於心之謂也。 榮輔曰, 非禮視聽之猝然來接者, 固無奈矣。 參贊官所陳好矣, 而以放鄭聲遠佞人之訓觀之, 苟有可放可遠之道, 預爲之所, 使之初不來接, 尤好矣。 上曰, 註言顔子克己, 如紅爐上一點雪, 何也? 絢曰, 顔子之於聖人, 只是未達一間, 渾是天理, 而所謂可克之已, 不過纖毫私意, 譬如爐炭方熾, 點雪隨消矣。 上曰, 雲峰胡氏云, 此章緊要, 專在勿字, 註言勿字似旗脚, 此旗一麾, 三軍盡退, 取譬之意何在? 榮輔曰, 以其字樣之如旗脚, 故曰此旗一麾, 三軍盡退也。 三軍之聽令, 在於旗, 譬若一心爲主, 而百體從令矣。 上曰, 一日克復, 則天下便己歸仁耶? 絢曰, 一日克復, 便責天下之歸仁, 則雖以聖王之得位者, 其猶病之, 況顔子未得位乎? 此但言一日克復, 則天下有歸仁之理, 極其功效而言也。 且一日云者, 非謂一日便止也。 註言日日克之, 蓋克復之工, 接續無間斷, 則終至於天下之與其仁矣。 上曰, 克己復禮, 顔子之事, 主敬行恕, 仲弓之學, 此可見二子所學之淺深耶? 榮輔曰, 誠如聖敎矣。 以乾坤剛柔之義論之, 仲弓誠不及於顔子矣。 上曰, 跛倚倨傲, 是怠慢之容也。 註言未必盡是私意, 何也? 絢曰, 是其出於無心, 而非必由於私心, 故云然矣。 雖然容貌苟不肅敬, 則不能制外而安內, 畢竟私意滋長, 將不能自克矣。 上曰, 顔子聞聖人之言, 默會心通, 不復疑問, 而直請其目, 又以請事斯語爲對, 此其孔門諸子之所不能及耶? 絢曰, 聖敎誠然。 此如夫子之言吾道一貫, 曾子曰, 唯。 子貢則不能如曾子之唯也。 蓋孔門諸子, 言行相符, 苟其自量, 有不能自信, 不可擔當底意, 則其勇往直前, 以爲己任, 何能如顔子之此對耶? 上曰, 此章問答, 乃傳授心法, 非至明, 不能察其幾, 非至健, 不能致其決, 故惟顔子能之, 其他皆不能耶? 能輔曰, 若無窮理之工夫, 則雖欲克己, 不知何者爲己, 何者爲禮, 或有反以己私爲天理者矣。 顔子則窮理素明, 天理人欲之分, 無毫髮可疑, 故惟顔子能之矣。 榮輔曰, 克己是學問之極工, 顔子自知其力足以勝之, 故直以爲己任, 而曰請事斯語, 說命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雖與此稍異, 而其自任之意則同矣, 上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