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卯十一月二十三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 晝講入侍時, 知事徐榮輔, 持論語第五卷, 特進官宋銓, 持論語第五卷, 參贊官宋知濂, 持論語第五卷, 侍讀官徐有望, 持論語第五卷, 檢討官洪冕燮,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趙庭和,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鄭元容,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曺鳳振, 持論語第五卷, 宗臣西春君爗, 武臣行副護軍趙雲祥, 以次進伏訖。 上讀前受音一遍訖。 有望讀自子張問崇德辨惑, 止吾得而食諸, 上命釋義以奏, 有望釋義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文義陳之。 有望曰, 此章曰主忠信, 忠信比之, 則如木有根, 如水有源, 如屋子之有基址, 徙義, 卽因其基址而培植者也。 非忠信則無依據, 非徙義則無進步, 忠信非他, 卽實心也, 義是合當底道理也。 以根本言之, 則忠信爲重, 以工夫言之, 則徙義爲緊。 孔子曰, 聞義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憂也。 又曰見義不爲無勇也。 人非上聖, 則必有不能合當處, 如有九分不合當, 十分合當, 則捨九分而就十分, 今日徙一義, 明日徙一義, 不難躋上聖之域矣。 成湯之日新, 顔子之不遠復, 蘧伯玉之知四十九年非, 皆是徙義, 而必也勇往直前, 無使悠悠泛泛, 然後可得徙義之效矣。 近日諸臣, 以講筵多停, 臨筵簡默, 有所陳戒, 而伏睹近日, 日開經筵, 反復問難, 酬酢如響。 此亦徙義之一端, 臣固欽仰聖德, 而罔懈此心, 終始如一焉。 臣等之說, 雖近陳腐, 亦爲深察而猛省, 今日聞一善言則行之, 明日聞一善言則行之, 自底徙義之境, 則聖德之高, 與天齊矣, 伏願體念焉。 上曰, 所陳甚好, 當留念矣。 下番陳之。 冕燮曰, 上番俄有所奏, 而大抵忠信之道, 於家於國, 爲大頸腦大關捩, 忠則釋義曰中心爲忠, 信居五常, 而非信則仁義禮智無寄屬處, 以此見之, 無大於忠信者矣。 主者, 主宰之謂也。 雖閭巷匹夫, 無忠信則無以檢身, 近而言動起居, 非忠信則不行, 遠而天下國家, 非忠信則不爲。 孔子曰, 言忠信行篤敬, 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篤敬, 雖州里行乎哉? 蓋忠信卽天理也。 故蠻貊雖如禽獸, 而亦可行焉, 旣不行州里, 則何以行天下國家乎? 臣常以謂,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道, 莫非自忠信上做去。 今殿下銳意圖治, 凡於一動靜一言辭之間, 常懋忠信二字, 一念憧憧, 則八域臣民, 奉令承敎矣, 此等處留念, 是臣之望也。 上曰, 忠信二字, 敷衍以奏甚好矣, 當留念矣。 知事陳之。 榮輔曰, 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蓋於是時, 景公失政, 而不行君道, 故夫子言之, 而大抵人道之大經, 政事之根本, 不外於此矣。 分以言之, 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合以言之, 則君若行君之道, 則臣行臣道, 父若行父之道, 則子行子道。 蓋言各盡其分之道, 而君臣父子之道, 人皆有之, 古者臣亦有家臣, 而孔子曰所求乎臣, 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子, 以事父未能也。 此爲各盡其分之道, 而孟子曰, 欲爲君盡君道, 欲爲臣盡臣道, 此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也。 此下楊氏註曰, 景公知善夫子之言, 而不知反求所以然。 蓋悅而不繹者, 旣有問之, 則必有對之之語, 而景公不問其道, 大體其道則存焉, 而卽不過各盡其分也。 在君上之位者盡其分, 則一國之君臣父子, 各盡其分矣。 若不得盡其分, 則是不得盡人君之責也。 其中人君分內之事, 最爲大焉。 如此等處, 深留聖意焉。 上曰, 所陳好矣, 當留念矣。 特進官陳之。 銓曰, 玉堂經筵, 皆已仰奏, 臣別無他可達者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知濂曰, 知事以集註中景公知善夫子之言, 而不知反求之義, 剖析以對, 其言甚切, 臣無容更陳, 而楊氏所云悅而不繹者, 深言景公之病處, 子曰悅而不繹, 從而不改, 吾末如之何也。 夫悅而不繹, 則所學者不能浸漬, 而有書自書我自我之患, 非徒此章文義之爲然。 聖學緝熙之工, 惟在於溫繹舊聞, 而雖於諸臣所陳文義, 如有可採之說, 則毋徒以留意爲批, 必思聽從而施行, 懋合於悅而繹之義, 是臣區區之望也。 上曰, 以繹字敷陳而仰勉者甚好, 當體念矣。 上曰, 悅而不繹, 如古所謂知之非艱, 行之惟艱, 悅而又繹甚難, 而以常情言之, 則悅猶不易, 何以則旣能悅之, 又能繹之耶? 有望曰, 悅與繹之道, 其本在於心正, 心無私欲, 則聽言之際, 聲入心通, 悅與繹之道不難矣。 榮輔曰, 君子喩於義, 小人喩於利, 程子曰, 惟其深喩, 是以篤好。 蓋君子之心, 常在於義, 故知之深而好之篤, 小人之心, 常在於利, 故亦知之深而好之篤, 好惡定然後, 可至於深且篤矣。 是故爲學之道, 以致知爲先, 深知其好, 心誠悅之, 則義理之悅我心。 若芻豢之悅我口, 自然尋其端緖, 自底於從繹不已之科矣。 上番俄以私欲仰奏, 而蓋私欲淨盡, 然後天理可以明矣。 天理私欲之分, 不可不明辨, 而此亦在於致知之工矣。 上曰, 知事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 俄有所奏, 而四者之中, 何者爲最難耶? 有望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爲三綱中二綱, 五倫中二倫, 而別無難易之分矣。 榮輔曰, 君君職分最大, 尤爲難矣。 冕燮曰, 爲人君而盡其君之職分, 則其餘父父子子之道, 自在化理中矣。 上掩卷, 知濂曰, 冬至問安, 陳賀相値, 則例不爲之矣。 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上曰, 依例勿爲之, 可也。 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