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02책 (탈초본 1937책) 순조 7년 11월 24일 신유 26/26 기사 1807년  嘉慶(淸/仁宗) 12년

    ○ 丁卯十一月二十四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 晝講入侍時, 知事徐榮輔, 持論語第五卷, 特進官洪義浩, 持論語第五卷, 參贊官朴宗薰, 持論語第五卷, 侍讀官徐有望, 持論語第五卷, 檢討官洪冕燮,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洪起燮,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鄭元容, 持論語第五卷, 記事官曺鳳振, 持論語第五卷, 宗臣西春君爗, 武臣行副護軍鄭㵙,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讀前受音一遍訖, 命奏新受音, 有望讀自曰片言, 止小人反是, 上命奏釋義, 有望解釋章句以奏, 上讀新受音一遍訖。 上曰, 文義陳之。 有望曰, 夫子以片言可以折獄與也, 而集註以爲, 子路忠信明決, 故言出而人信服之, 不待其辭之畢。 夫折獄之道, 無過於明決, 而以忠信明決言之者, 誠以不能忠信, 而徒事明決, 則殊無哀矜惻怛之意, 而不足以服人心, 必也以忠信爲本領, 而明決以斷之, 然後人信服之矣。 大抵刑獄, 人命之所關, 刑者不可復續, 死者不可復生, 此是不可不愼處也。 是故大舜欽哉欽哉, 惟刑之恤哉。 文王克明德愼罰, 呂刑曰其刑其罰, 其審克之, 康誥曰要囚服念五六日, 至于旬時丕蔽, 要囚服念五六日, 至于旬時, 與片言折獄, 有若遲速之相反, 而片言折獄, 亦非初未服念, 而決之斯須之頃也。 蓋以欽恤之心, 深加服念, 定其曲直, 然後以片言折之也。 雖以集註中忠信二字觀之, 盡心至誠, 欽恤服念之意, 自在其中矣。 刑獄之不可輕易以決之也如此, 後世死囚三覆, 疑獄審理, 皆欽刑愼罰, 服念要囚之意也。 刑獄是有司之事, 則雖非人君之所可親理者, 而殿下每於刑獄文書判下時, 常存欽恤之心, 十分審愼而後決之, 而掌獄之官, 不可不擇, 臣於向日疏中, 有以詞訟之不能秉公仰陳者, 訟官初豈有誤決之意, 而惟請囑顔情之是拘, 知非誤決者, 種種有之, 以是取怨於民, 爲國家失人心, 誠爲慨然, 從今以後, 極擇忠信明決之人, 置之詞訟之地, 久任責成, 而近來京司郞吏考績之法, 尤爲蕩然, 不問臧否, 渾置上考, 此亦紀綱解弛之一端也。 須從詞訟衙門爲始, 申明舊典, 察其功過, 明加黜陟, 則不敢不盡心, 庶有斷獄公平之道, 伏願留念焉。 上曰, 所陳甚好, 當留念矣。 上曰, 下番陳之。 冕燮曰, 聽訟吾猶人者, 不過待人之爭是非, 而如子路片言折獄之爲忠信明決也。 至於使無訟者, 卽是躬行化民, 民自不爭也。 大學釋之曰,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大畏民志, 此非謂使民畏威, 而不敢盡其辭也。 聖人旣明在我之德, 使民日新, 而自然無爭訟也。 然則明德新民, 卽躬行化民之義也。 以此言之, 聽訟之能猶人不過爲一獄吏之責, 而至若使無訟, 則豈非爲人上者, 能意誠心正, 自然有以薰炙漸染, 以至於化民成俗, 而自無可聽之訟者乎? 如虞芮之爭田, 始不知有禮遜, 而徒惑於是非之間, 至欲就有道而正焉。 此無他, 二君者未及被文王之化故也。 及入其境, 見行者讓路, 耕者讓畔, 頒白者不負戴, 然後油然而感, 良心自發, 相與禮讓, 竟作閒田, 文王亦豈必諄諄然家諭戶說, 使行者耕者, 相與禮讓哉? 特以默化潛孚之德, 自然成禮遜相讓之俗, 故彼見而感之。 若是其速, 故聽訟者末也, 使無訟者本也。 曷若先正其本, 而躬行化民, 民自不爭, 初無其末之可言也哉? 伏願殿下, 於正本無訟之方, 深留聖念焉。 上曰, 以聽訟與化民敷衍爲奏甚好, 當留念矣。 上曰, 知事陳之。 榮輔曰, 居之無倦, 行之以忠, 集註云, 居謂存諸心, 行謂發於事, 大抵爲政之道, 必也至誠以愛民, 然後可以居之無倦, 而行之以忠矣。 先正臣李珥嘗於經筵, 請講西銘, 西銘有民吾同胞之語, 人君若知民吾同胞之義, 則必不爲害民之政。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 文王視民如傷, 皆莫非至誠以愛民也。 至誠愛民, 則惻怛之心自生, 而若保赤子之意, 發見於政事雖欲倦而不得矣。 且忠者, 盡己之謂也, 盡己所知而力行之也。 此子張所不足處, 故夫子以是告之, 而語其極處, 則此所以爲聖人之純亦不已之道也。 伏願深留聖念焉。 上曰, 特進官陳之。 義浩曰, 上下番俄以折獄聽訟之道仰陳, 而大抵使無訟者, 卽聖人大而化之之事也。 子路之片言折獄, 雖出於忠信明決, 而亦可見子路之勇處矣。 蓋論語一部中, 往往可見聖門師弟間氣像, 如子路之無宿諾及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莫非剛正明斷勇往直前之氣像也。 雖以知仁勇三達德言之, 若無勇之一字, 則知仁無從而行矣。 伏願於此等處留念焉。 上曰, 以勇字敷陳甚好, 當體念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宗薰曰, 折獄聽訟之義, 諸臣所奏皆好矣。 子路折獄, 果是忠信明決之效, 而夫子之使無訟, 乃是第一等道理也。 然夫子之言, 引而不發, 只言使無訟, 而不言所以使無訟之道, 其意欲使學者自得之, 深究而有得焉, 則其味尤別。 集註所云正其本淸其源, 乃其要道也。 蓋本源者, 卽指敎化風俗而言也。 以禮讓導率風敎, 使民各自以忠信爲心, 有恥且格, 則本自正而源自淸, 必無爭訟速獄之民矣。 然化民之本源, 又在於人主萬化之原, 欲使吾之誠信, 洽然見孚於民俗, 則惟在反躬自求而已。 然則化民成俗, 爲治訟獄之本原, 而人君誠信之工, 又是化民成俗之本原也。 伏願殿下, 深留聖意焉。 上曰, 所陳甚好, 當留念矣。 上曰, 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與古語所謂揚人之善, 掩人之惡, 意義相似, 而大抵成人之美未易, 不成人之惡亦難。 何以則可以成人之美, 而不成人之惡耶? 有望曰, 成人之美, 君子之事也, 成人之惡, 小人之事也。 成人之美, 固甚難, 而不成人之惡, 尤爲難焉。 常以忠厚爲心, 然後可以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矣。 上曰, 居之無倦, 行之以忠, 集註云, 無倦則終始如一, 以忠則表裏如一, 蓋有初易而有終難, 所謂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是也。 表裏如一者, 無所間隔之意也。 卽大學之愼獨工夫, 而此則不欺心, 然後可以行之, 何以則居之無倦, 而終始如一, 行之以忠而表裏如一耶? 有望曰, 存諸心發於事, 莫不以誠, 則自可以有始有終, 表裏如一矣。 上曰, 子路之無宿諾, 與特進官所陳中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之義, 足以參看, 而可見其勇於踐言矣。 何以則可以爲無宿諾之道耶? 有望曰, 常以忠信二字爲主, 則自無虛僞, 而踐言力行之道, 不外乎此矣。 冕燮曰, 無宿諾者, 言其急於踐言不遲滯之謂也。 於此亦可見子路之勇於有爲矣。 蓋子路好勇, 不得無偏處, 故聖人或病之。 然凡百事爲之成, 莫不由於勇之一字矣。 上曰, 以勇字爲奏誠好矣, 而夫子之稱子路以片言折獄, 蓋所以深許之也。 觀於浴沂章,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之對, 則夫子哂之, 聖人之一許一哂, 有此前後之不同何也? 有望曰, 聖人辭敎, 或有抑揚之時, 如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及好勇過我? 無所取材之訓, 亦可見抑揚之隨時各異矣。 宗薰曰, 浴沂章, 子路率爾而對, 其言又不讓, 故夫子哂之也, 非有貶意而抑之也。 榮輔曰, 大抵爲學之道, 莫不以誠心好善爲本, 誠心好善, 然後可以無宿諾矣, 可以終始如一, 表裏如一矣, 可以片言折獄矣。 上命掩卷, 仍命經筵諸臣先退, 榮輔等退出。 宗薰曰, 昨承筵敎, 以私書通于都承旨及左副承旨矣。 左副承旨姑無回報, 而都承旨則以爲, 承此筵敎, 惶蹙尤切, 而情病俱無進身之勢, 日間欲以文字仰暴云, 故敢達矣。 上曰, 政官牌去來各別催促, 使之卽爲開政, 可也。 上曰, 惠慶宮進服杏橘飮, 依前方, 自今日一貼式限三貼煎入。 出榻敎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