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未六月十七日申時, 上御德游堂。 玉堂, 持孟子入侍時, 參贊官宋知濂, 侍讀官呂東植, 持孟子第五卷, 檢討官李泳夏, 持孟子第五卷, 假注書金載成, 記事官朴齊聞, 記事官李龍秀,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命讀, 東植, 讀自孟子集註大全卷之九, 止不失天理之常也。 上命下番讀之。 泳夏, 讀自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爲事, 止孟子集註大全卷之十, 上曰, 父母愛之, 喜而不忘, 父母惡之, 勞而不怨, 勞而不怨之意, 何謂也? 東植曰, 勞者, 勞力之意也, 人子見父母惡之之意, 則必反躬自責, 盡誠盡力, 使父母回怒爲悅, 則其爲勞可知矣。 上曰, 虞舜, 以帝之二女爲妻, 則二女皆爲皇后, 若以後世言之, 則豈有二皇后之事乎? 泳夏曰, 此乃䆳古之事, 臣未知其何如? 而蓋堯之釐降二女, 卽舜未爲天子之時, 則非如後世所稱皇后之位也。 東植曰, 帝嚳時, 姜源有元妃之稱, 而至於皇·英二女, 乃是兄弟, 則似不可以元妃稱號區別矣。 上曰, 或去或不去, 歸潔其身而已矣云者, 何謂也? 東植曰, 歸者歸趣也, 當去而不去, 不當去而去, 則苟也, 當去而去, 不當去而不去, 則潔也。 上曰, 何以則有當去不當去之義乎? 泳夏曰, 君子之出處行藏, 惟觀義理, 故當去則去, 不當去則不去矣。 上曰, 孔子之爲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 金聲而玉振之也, 金石, 乃八音之綱紀, 而此特言金石, 則八音皆擧矣。 孔子則, 合八音之衆, 集之而爲大成, 三聖則或金或石或絲或竹, 各極其一, 而不可謂集成, 譬如日月星辰, 則孔子, 總日月星辰之明而爲集成, 三聖則或日或月或星辰各主其明, 故不可謂集成也。 東植曰, 聖敎誠然矣。 上曰, 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 舜之行事, 果何如? 而天示與之之意乎? 東植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則舜之行事, 實爲上天之所監臨矣。 上曰, 舜之德化, 洽於民心, 而自然歸從耶? 東植曰, 非歸從而然也。 舜之一行一事, 應合天理, 故人心自然如此矣。 上曰, 天人本不相遠, 故人之善惡, 天必知之, 而古則人淳事朴, 動合天理, 今則人多事煩, 勝私滅公, 故人之事爲, 天或不知, 比如人之終日看書, 口亂目昏, 視讀錯雜, 且人衆勝天, 人衆則昏濁之氣, 撑滿天地, 故或有不知之理耶? 東植曰, 天何以人衆, 費損淸明之氣也。 上曰, 然矣, 古則天理勝, 今則人慾勝, 故也。 東植曰, 聖敎誠然矣, 今則理氣弱, 形質勝, 一言一行, 與天理相違, 故神人, 或不享不從矣。 上曰, 神者, 非只在天之神, 如耳目口鼻, 亦有神焉, 昔徐積, 問於程子曰, 頭直目端, 亦有神乎云, 則神無不存之矣。 東植曰然矣。 上曰, 徐積之字爲何? 泳夏曰, 仲車也。 上曰, 神者, 何謂也? 泳夏曰, 天神地祇, 皆謂之神矣。 上曰, 心亦有神乎? 泳夏曰, 鬼者屈也, 神者伸, 天地屈伸之理, 人道同然, 則神無所不在矣。 上曰,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則人之事爲, 與神相通也。 東植曰, 聖敎然矣。 上掩卷, 命玉堂先退, 東植等退出。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