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申十月二十三日未時, 上御熙政堂。 夕講入侍時, 特進官李相璜, 持詩傳第一卷, 同知事李羲甲持詩傳第一卷, 參贊官尹鼎烈, 持詩傳第一卷, 侍讀官洪羲瑾, 持詩傳第一卷, 檢討官鄭祖榮, 持詩傳第一卷, 假注書沈啓錫, 持詩傳第一卷, 記注官車翊修, 持詩傳第一卷, 別兼春秋李紀淵, 持詩傳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奏新受音。羲瑾, 讀自標有梅, 止標有梅三章章四句。上命陳文義。羲瑾曰, 此章詞旨急迫, 雖不及桃夭章之純善全美, 然憫時之晩而恐有强暴之辱, 待士之求而必須媒妁之言, 可以見淫俗之丕變, 而情性之得正也。此莫非文王之化自近被遠, 而愚夫愚婦, 同歸於禮義之俗也。目今關西一路, 荐年飢饉之餘, 又經搶攘, 男女婚嫁, 必有失時之歎, 今若自上, 董飭於該道之方伯·守宰, 宣布德敎, 以副朝家軫恤之念, 則訛誤之俗, 得以革變, 而一夫一婦, 無流離失所之患矣。 伏願克加體念焉。 上曰, 下番陳之。 祖榮曰, 此章憫婚嫁之失時, 旣曰迨其今兮, 又曰迨其謂之, 其辭雖若汲汲矣, 然而必待庶士之求, 而媒妁之通者, 有以見風俗之美, 而止於禮者也。魏風有狐之篇, 心之憂矣, 之子無裳云者, 亦女子求嫁之詩, 而與此章之旨義, 正淫之別, 逈然不同, 治化之汚隆, 此可以驗焉, 而惟在於人君導率之如何耳。伏願殿下, 益懋聖學, 以爲根基, 而修身正家化民成俗, 使二南之治, 復見於今日, 則豈不休哉? 上曰, 同知事陳之。 羲甲曰, 此詩憫婚嫁之失時, 而猶恐其晩, 故至有求我迨今之語, 此可以推移觀之矣。凡事莫不有所當之時, 而民事尤重故, 有曰民事不可緩, 有曰不奪民時, 夫及時濟民之政, 譬之若救焚拯溺, 而不可有緩者也。目今八路告歉, 民命近止, 以西路言之, 干戈之後, 癘疫之餘, 兼以荐年飢饉, 民生之失所流離者, 慘然在目, 三南則沿海之地, 平原之野, 歉事尤劇。畿內則雖曰稍勝, 而峽邑數三處, 無異於己巳之災, 朝家存恤之政, 可謂迨其今兮, 迨其謂之者也。道臣之狀請, 廟堂之講處, 必有經畫者, 而惟願殿下, 亟加軫恤之仁, 而必思實惠之下究, 吏救民濟荒之策, 汲汲然及今無失焉。 上曰, 特進官陳之。 相璜曰, 上下番及同知事, 皆已敷奏, 臣則無可達者矣。 上曰, 參贊官陳之。 鼎烈曰, 臣亦無可達之辭矣。 上命掩卷。鼎烈曰, 法講體段, 自有則焉, 而未承新受音, 明日又有晝講之命, 自今以後, 前新受音, 必親讀焉。 承聆玉音, 亦臣等之與榮矣。 上曰, 自明日, 晝講當讀之矣。 上命經筵先退, 相璜等退出。又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