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府啓目, 兵曹前正郞洪遠謨原情云云。 傳旨內辭緣, 泛稱遲晩, 所當請刑是白乎矣, 曾經侍從, 勿爲請刑, 載在大典通編, 議處何如? 啓依允。 又啓目粘連, 向前朴廷檢段, 門禁事體, 至爲嚴重, 而不能察飭, 至有逸馬之闖入, 事極驚駭。 邊擎仁段, 職守在於門閽, 而逸馬之入, 不勤防禦, 難免其罪, 竝只以此照律, 何如? 判付啓, 依允。 又啓目粘連, 向前柳鼎養原情公事判付內, 臺疏則如彼, 囚供又如此, 不可置之䵝䵢之科, 問于大臣勘處爲良如敎敎是乎等以, 謹依判付。 問于大臣, 則領府事李時秀病未獻議, 判府事徐龍輔·徐邁修在外, 判府事金載瓚未肅拜, 判府事韓用龜·金思穆病未獻議, 右議政南公轍以爲, 當初臺疏中, 以柳鼎養前任泰川時斬掠屠戮之事, 聲罪狼藉, 此是無辜之民, 恣行濫殺, 以爲己功之謂也。 言出臺閣, 上聞朝廷, 則不可置而不論, 故臣果有添問目盤覈之請矣, 及見其供辭, 則謂以此非平民, 乃其時迎賊之輩, 而以其情跡之最難赦者, 報營得題而用法云, 臺言囚供, 若是相左, 置人䵝䵢, 殊非刑政之綜核, 到今此事之究竟, 惟在一番之行査, 待新道臣赴任, 應問各人, 卽令捉致營門, 別定剛明査官, 親執盤問, 本事虛實, 指一狀聞後, 苟無是事則幸甚。 如其不然, 游辭漫漶, 本罪之外, 又當添一, 亦令法府, 知悉此意, 待査啓議律, 恐合事宜云矣。 大臣之議如此, 新道臣赴任後, 卽令親執詳査狀聞後, 稟處, 何如? 判付啓, 依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