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卯閏四月十二日申時, 上御興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任百禧, 侍讀官金敎喜, 檢討官柳台佐, 待敎徐憙淳, 假注書吳致愚, 別兼春秋權敦仁, 記事官李憲球, 各持孟子第三卷,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敎喜, 讀自周霄問曰, 止鑽穴隙之類也。 上曰, 下番讀之。 台佐, 讀自彭更問曰, 止食功也。 上曰, 文義陳之。 敎喜曰, 內而父子, 外而君臣, 人之大倫, 君子學先王之道, 將以行道, 則必得君而事之, 然後可以堯·舜君民, 君子豈不欲仕也? 但未嘗循利而忘義, 柱道而徇人, 當時齊梁之君, 亦豈不欲其國之治也? 人慾肆行, 私意橫流, 利國之言, 桓·文之事, 首發於見賢之初則眞所謂欲其入而閉其門, 孟子之終身不遇, 良由是也。 乃其心則豈不欲仕乎? 是以人君志在富强, 則聚斂之臣進, 志在救民, 則忠讜之士進, 君子小人, 進退消長之機, 唯在於人主好惡用舍之如何, 伏願殿下, 深留聖意焉。 上曰, 下番陳之。 台佐曰, 此章所謂君子未嘗不欲仕也, 又惡不由其道云者, 足可爲王者取人之權衡也。 蓋士之賢者, 有懷抱道德, 高潔自修者, 有知止知足, 退而自守者, 有量能度分, 安於不求者, 雖其人品之高下, 或有不同, 大抵皆難進易退, 必由其道而仕者也。 故易曰, 不事王侯, 志可則也, 此箇高尙之類, 延聘而羅致之, 則一代之賢人君子, 方可以有得矣, 伏願殿下留念焉。 上命掩卷, 仍命玉堂先退, 敎喜·台佐退出。 上曰, 注書出去, 持冊子五卷入來。 賤臣, 承命持入。 上命以樂只君子, 福履綏之爲題, 別兼春秋與下番, 製進七絶, 可也。 敦仁·憲球製進。 上曰, 公事持入。 賤臣, 承命出去, 持公事二度以入。 上曰, 別兼春秋, 論語讀之。 敦仁, 讀奏一遍。 上命書傳敎曰, 別講爲之, 參贊官同副承旨爲之, 注書出去, 座目單子書進。 賤臣, 承命書入, 敎喜·台佐, 各持國朝寶鑑第十一卷, 追入進伏。 上命開卷讀之。 敎喜, 讀自副提學鄭經世, 止從軍許之。 上曰, 下番讀之。 台佐, 讀自命起復金尙憲, 止從軍許之。 上曰, 文義陳之。 敎喜曰, 伏惟我仁祖更化之初, 國富民殷, 百度俱擧, 衆目畢張, 如無可言之事, 儒臣箚論時弊, 條列至此, 而亟允所請, 上而憂勤之念, 下而盡忠之誠, 誠可以惠究當時, 澤流後世, 見今百弊俱興, 不啻倍蓰, 而荐歉之餘, 民生困悴, 幸賴昨年之小登, 僅免顚連之患, 而誅求徵斂之弊, 日增月加, 實無以措手足而安業以生, 況今自春徂夏, 一直亢旱, 民情遑急, 日聞嗷嗷, 廟堂訏謨之地, 方伯守土之臣, 政宜聚精會神, 交相勅勵, 懷保之方, 奠安之策, 靡不用極, 如救焚拯溺之不暇, 何可以因循荏苒, 有若太平無事之時乎? 向者慶禮之後, 特下舊還蕩減之敎, 辭旨懇惻, 八域臣民, 莫不感泣, 伏願殿下, 深推此心, 苟可以利於民之事, 申飭廟堂之臣, 可以裁減者裁減, 可以蕩滌者蕩滌, 減賦蠲逋, 靡所靳惜, 則實爲祈天永命之道, 書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惟聖明深留意焉。 上曰, 下番陳之。 台佐曰, 上番所奏儘好, 臣無容更贅, 而儒臣奏箚中, 節用二字, 果爲切中目下救民之策, 蓋侈用則傷財, 傷財必至於害民, 故聖人之訓, 亦曰道千乘之國, 節用而愛民, 不節其財用, 取於民無節, 則民何所制其産而安其業乎? 伏願殿下, 就節用二字上, 益加留神焉。 上命掩卷。 仍命退, 玉堂先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