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卯五月十七日酉時, 上御興政堂。 別講入侍時, 參贊官李龍秀, 侍講官趙民和持國朝寶鑑第十一卷, 檢討官李瀅夏持國朝寶鑑第十一卷, 待敎徐憙淳, 假注書吳致愚, 記事官朴永元·李憲球,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民和讀自三月饑, 止馳射之力。 瀅夏讀自平安道, 止寧國功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龍秀讀自秋七月, 止藥料。 上曰, 閣臣讀之。 憙淳讀自擢金集, 止不許。 上曰, 國朝寶鑑第十二卷入之。 賤臣承命持入。 上曰, 文義陳之。 民和曰, 左議政李景奭, 以大柄不可以久抛, 耳目不可以久曠爲言, 此識治體之言也。 政者量才授任, 爲國家之銓衡, 臺諫繩愆糾繆, 爲人主之耳目, 故周家立政, 乃在成王卽政之初, 漢朝設官, 實爲宣帝來諫之德, 固不可以一日抛曠者也。 此時則雖以公除前, 有更待數日之聖敎, 而大抵政注之擧, 言責之任, 有關於國家之治亂, 此等處另加體念焉。 瀅夏曰, 孝廟禮遇崔蘊, 以其曾爲大君師傅也。 方當御極之初, 才彦滿朝, 而獨加禮於舊日師傅者, 尊耆德養老臣, 帝王之盛節也。 蓋老成之於國家, 人瑞也蓍龜也, 故先王有乞言之禮, 有繼廩之政。 書曰, 無侮老成人, 又曰, 無遺壽耇。 所以然者, 爲其年齒旣高, 則經歷多而聞見博, 謀事圖功, 周密純熟, 不似輕薄少年作聰明無遠慮之類故也。 伏願以此體念焉。 上命掩卷, 仍命玉堂先退。 民和·瀅夏退出。 上曰, 注書出去, 弘文館冊子五卷·唐詩品彙一卷·韻考持入。 賤臣承命持入。 上曰, 以山州古寺好閒居爲題, 閣臣及上番翰林製進, 可也。 憙淳·永元製進。 上曰, 注書出去, 公事持入。 賤臣承命持江華留守雨澤狀啓以入, 龍秀讀奏。 上曰, 入直玉堂持羹墻錄入侍。 出榻敎 賤臣承命出傳, 侍講官趙民和, 檢討官李瀅夏, 各持羹墻錄第四卷, 追入進伏。 上命開卷讀之。 民和讀自命削乙巳勳, 止賜額四忠。 瀅夏讀自平安道觀察使, 止命刊行。 上曰, 文義陳之。 民和曰, 復官四大臣之敎曰, 若因此又加誅戮, 則此非伸雪, 乃報復也。 大哉聖訓, 雨露霜雪, 竝行於此敎矣。 蓋雪冤誅罪, 固有國之大政, 而若主偏私之論, 則有罪者, 可以倖逭矣, 若無公平之見, 則無辜者, 可以橫罹矣。 此大舜所以欽哉惟刑, 惟明克允者也。 當此處分明正之時, 特以此意, 諭敎於臣隣, 以爲務恢公平之道, 大聖人愼刑之德意, 可以後世法, 伏願澄省焉。 上命掩卷, 仍命玉堂先退。 民和·瀅夏退出。 上曰, 注書持公事以入。 賤臣承命持開城留守狀啓白峙僉使金鰲福到任事及統制使發兵符傳受狀啓以入, 龍秀讀奏。 上曰, 明日注書番誰也? 上注書乎? 賤臣對曰, 似然矣。 上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