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吏曹判書李存秀疏曰, 伏以, 臣不才無能, 蒙被兩聖朝陶甄之恩, 內外歷敭, 無非濫竽, 罪徒積於尸素, 報莫效於絲毫, 居常愧懼, 若隕淵谷, 今者天官之命, 又何爲及於臣身也? 噫, 居六官之首, 掌八柄之要, 進退能否, 激揚淸濁, 使凡百有位, 各當其才, 各呈其能, 卽其職耳。 於是乎世道之汚隆, 國家之治忽係焉, 顧今百度皆墜而官方淆, 庶績不凝而民生瘁, 若其治天職代天工, 修其廢墜, 庸底于績, 惟在於公道行而人才擧, 倖門杜而仕路淸, 其責任之重, 稱塞之難, 決非人人所可冒據者也。 若臣至庸極陋, 最居人下, 藻鑑不足以辨賢愚, 器量不足以鎭躁競, 且性本拙劣, 罕與人交遊, 同朝諸彦之名姓容貌, 或多未記, 尙何議到於臧否之鑑別, 流品之甄敍也哉? 以若空疎, 叨此重任, 已是官方之極淆, 顧何以銓衡人物, 任怨冒謗, 行黜陟之政, 少效其職責之萬一乎? 朝家用人, 一職不得其人, 則一職受其弊, 一事或失其宜, 則一事受其病而已。 至於銓官不得其人, 則庶職俱不得其人, 庶職不得其人, 則庶事頹墮, 無以尊朝廷而固邦本, 寧不大可懼哉? 臣出入近列數十年餘, 前後所歷, 亦非閑司冗官之比, 則本末長短, 聖明之所俯燭, 通朝之所共知, 而一朝擧而畀之以萬萬不稱之任, 四方之嗤點, 有識之憂歎, 顧何如哉? 左右參倚, 冒膺無路, 鎭日違召, 冞增辜戾, 敢暴衷懇, 仰瀆崇嚴。 伏乞聖慈, 念重器之不可濫授, 諒臣言之非出飾讓, 亟遞臣新授銓任, 以幸公私焉。 臣無任云云。 答曰, 省疏具悉。 卿其勿辭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