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卯八月初八日未時, 上御興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任百禧, 侍講官趙民和, 直閣鄭基善, 假注書柳夏永, 記注官金景濂, 記事官李憲球, 各持詩傳第十卷, 以次進伏訖。 上命開卷讀之, 民和讀自維淸緝熙, 止維淸一章, 上曰, 文義陳之。 民和曰, 維淸·烈文兩章, 專言成王繼述之意也。 其曰, 維淸緝熙, 文王之典, 又曰, 繼序其皇之, 又曰, 於乎, 前王不忘。 噫, 文·武創垂之業, 燕翼之謨, 垂裕後昆, 咸以正罔缺, 勤儉之德, 可見於無逸之篇矣, 治官之制, 可見於立政之書矣, 豐芑之謨烈, 靈臺之文·武, 何莫非後嗣王監法之資, 而以基八百年無彊之鴻休。 其在成王之時, 所當淸明而緝熙者, 文王之典章也, 繼序而益大者, 武王之戎功也, 以至於賢其賢而親其親, 樂其樂而利其利, 嘆美前王之德, 而於乎, 有沒世不忘之意, 此皆先王盛德至善之猶有存者, 而亦可見成王善繼善述之德也。 顧今寶鑑與羹墻錄, 卽我列聖朝治法政謨·嘉言善行之分類撰次者, 惟我殿下, 以緝熙之學, 繼述之德, 逐日開筵, 講明遺旨, 臣實欽仰萬萬, 而更以維淸·烈文之遺義, 推移澄省, 隨事監法, 是臣區區之望。 上命掩卷。 上曰, 待敎出番乎? 基善曰, 明早當入來矣。 民和曰, 校理尹永僖, 廣州地在外, 副校理申綽, 廣州地在外, 林顔喆, 連山地在外, 修撰宋應圭, 淸州地在外, 金敎喜, 公淸道奉命在外, 副修撰權中淸, 淸風地在外, 下番闕直, 已至多日, 事甚未安。 副應敎李潞, 由限已過, 卽爲牌招入直,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承旨趙台榮·李箕淵, 坐直乎? 百禧曰, 然矣。 上曰, 趙台榮, 社稷奉審後入來乎? 百禧曰, 然矣。 上命書傳敎曰, 在院承旨, 持公事入侍, 弘文館冊子五卷, 韻考·唐詩品彙入之。 賤臣承命持入, 右承旨趙台榮, 左副承旨李箕淵, 假注書徐左輔追入進伏。 台榮曰, 臣吏房代房, 有公事, 而該房禮房, 亦有公事矣。 讀奏慶尙監司狀啓山淸縣監到任事及東萊府使狀啓倭船漂泊事。 箕淵曰, 代房戶房有公事矣。 讀奏慶尙監司狀啓農形事。 百禧曰, 軍士房, 有公事矣。 上曰, 草記先奏。 讀奏兵曹幸行草記及公淸監司狀啓馬梁津漂倭事。 上曰, 入直玉堂, 持羹墻錄入侍。 民和承命出, 持羹墻錄第一卷, 還入進伏。 上曰, 廳注書進伏。 左輔承命進伏, 上命開卷讀之。 民和讀自九年命王世子, 止進讀, 上曰, 文義陳之。 民和曰, 此篇, 皆是聖祖敎世子之訓也。 入參朝啓, 卽我列聖朝已行之規, 而非但朝參, 凡於講筵, 亦使之侍講, 討論其文義, 參聽其講說, 以我邸下夙就之茂德, 必將有資益之效矣, 至於與士人居, 俾知外事之敎, 尤爲切當。 程子曰, 一日之間, 接賢士大夫時多, 接宦官宮妾時少, 雖於春秋鼎盛之時, 猶尙如此, 況我春宮邸下, 方在沖年, 在右挾輔, 薰習成性之道, 惟在於與正士出入居處, 聞正言而行正事, 觀感取法, 習與智長, 則學可日就, 德可日躋矣。 伏願以聖祖訓敎之意, 更加留念焉。 上命掩卷, 仍命玉堂先退, 民和退出。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