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曹判書金敎根書曰, 伏以臣, 冒據重任, 自速厚謗, 略控惶恧之私, 仰冀體諒之恩, 及奉下答, 不惟譴罰不加, 乃反慰勉勤摯, 誠未敢知無狀賤臣, 何以得此於离照之明也? 噫, 自古人臣之事君者, 必也望實兼備, 衆論俱允, 然後上可以不辱寵命, 下可以自保身名。 臣本至愚極陋, 實不合於淸朝任使之末, 而偏蒙我大朝殿下特達之知, 通籍數十年來, 歷揚內外, 致位崇顯, 曁至我邸下代聽以後, 恩顧又復鄭重, 數年之內, 迭據兩銓。 臣雖矇然, 豈不知盈滿之可懼, 睢盱之可避, 而顧臣一身, 非其自有, 惟思信心冥擿, 殫誠燥濕, 生死夷險, 一聽於造化而已。 至於賦性昏劣, 做事顚錯, 終爲辜恩負國之歸, 則卽所自取, 尙誰怨尤? 今此臺臣之書, 固不過泛論三武臣, 而推究其本, 罔非臣罪。 夫仕宦者之占便貪進, 最爲末俗之惡習, 果使三臣, 盡如臺言, 則爲銓官者, 固當摧抑之不暇, 而反爲之適中其願, 苟且擢用, 是其循私蔑公之罪, 較彼尤倍, 而臺臣所論, 只及三武, 則無或爲輕重之倒置耶? 抑亦以忠厚之風, 不忍直斥姓名, 只示言外之意, 使爲自處之方耶? 官師相箴, 盛世美規, 推緘滿囊, 銓家故事, 苟使臺言, 只攻臣身之闕失, 則固當拜受以謝, 何敢連章屢瀆, 重傷事面哉? 第臣所遭, 孽由己作, 而移罪於韎韋之流, 過不厭聞, 而受譏於黯黮之地, 士夫之恥, 孰甚於此? 雖然此在臣, 猶屬細故, 臣之前後受遇, 若是罔極, 而曾未效絲毫之補, 今於溺職著罪之後, 猶復涵容而寬假之, 恩眷愈隆, 辜負愈大, 拊躬慙悼, 無面可顯。 爲今之計, 惟宜早被譴何, 永謝榮塗, 庶幾桑楡之收, 萬一河海之報也。 區區此心, 可質神明, 人言有無亦非所關, 歷日思量, 復此申籲。 伏乞睿慈, 諒臣言之匪出飾讓, 念國體之當先廉防, 亟削見職, 仍勘當律, 以昭邦憲, 以安賤分, 千萬幸甚。 臣無任云云。 答曰, 覽書具悉。 日昨之答, 悉諭余意, 卿書又何再至? 誠萬萬過中, 更勿辭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