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恒權, 以刑曹言啓曰, 頃因領議政沈象奎筵奏, 監試覆試榜目中, 無初試冒參罪人茂長金炳麟, 晉州趙復大, 肅川金毓, 分付各該道臣, 使之罔夜捉上, 待押來窮覈勘斷之意, 自臣曹草記蒙允矣。 炳麟·復大·毓, 自各該道, 竝爲押上, 故三朔嚴囚, 到底究覈, 則炳麟, 鄕試落榜之後, 扶安進士崔昌龍, 留接京中, 馳書招來, 以遐方之人, 雖無初試, 若參會試, 受出白牌, 則必無後慮等說, 造謀指使, 且因泮守僕鄭大一, 買得空座於四館所書吏李泰信處, 入場之日, 炳麟潛伏於泮主人李甲吉家, 昌龍, 替入呈券, 而封內則掩諱原籍, 書以居京, 圖此竊科, 及夫事端之現露, 甘聽大一之慫慂, 以買座於李源豐·郭曅樣, 粧撰誣告等情節, 非但迭發於諸招, 渠輩亦不敢隱諱, 炳麟則罔念法禁之截嚴, 無初試盜科之罪, 箇箇遲晩。 昌龍則身爲進士, 替人入場, 敎誘盜科之罪, 亦已遲晩。 復大, 初試落榜後, 逢着喪車於路次, 探知則尙州儒生趙龍成, 入格初試, 而會試前身死, 方爲返葬, 故敢生叵測之計, 乃有闖入之擧, 入門打點及呼名紙, 俱冒龍成之名, 至於呈券被選, 而旣是隱祕之謀, 又無買座之事, 則惟恐他人與泮吏之或知, 豈有符同相議之理? 而無初試盜科之罪, 無辭遲晩云。 毓, 去辛卯式, 入格於初試, 適聞其父病重之奇, 蒼黃下往, 不觀會圍, 未出陳試, 今式漢城試, 又爲見屈, 心雖冤鬱, 未諳格式, 買得龍岡儒生嚴應宜之初試, 冒入會試, 至於參榜, 而人或問初試有無, 以辛卯陳試, 爲答計料, 而買座初非空籍, 則寧有與泮吏和應之事? 至於無初試盜科之罪, 無辭遲晩云矣。 右項四囚, 多施刑杖, 屢度盤覈, 其所納供, 一如前說, 應宜入格鄕試, 來赴會圍, 而客中得病, 治療無路, 陳試亦無圖出之望, 不得已捧價斥賣於金毓處, 以爲調病還鄕之資云, 大一迫於昌龍之懇請, 買給空座, 而及其本事之現發, 欲掩渠名之露出, 指嗾炳麟, 以李源豐·郭曅, 變幻納招, 疑亂獄情, 前後奸狀, 罪上添罪云。 泰信以四館所書吏擧行, 而今此大一, 渠本泮屬, 亦是泮吏之子, 要買空座, 不必致疑, 故諸吏相議, 賣一空座, 而昌龍冒入之時, 旣未識面, 不得摘發, 及夫榜出之後, 始知三人之無初試參榜, 而事涉難愼, 不敢進告於禮曹, 知情掩匿之罪, 在所難免, 而事在九吏, 非渠獨當云, 甲吉以炳麟泮主人, 奔走使役, 知其奸情, 甚至隨往炳麟, 受其厚賂, 而顧惜炳麟, 納招之際, 乍呑乍吐之狀, 亦皆首實矣。 謹按律文, 則大典通編武科條, 有曰, 賊科者, 絶島爲奴, 科場用奸者, 邊遠充軍, 大明律詐僞條, 有曰, 設計用言, 敎誘人犯法者, 與犯人同罪, 名例云, 隨從者, 減一等, 金炳麟等, 竝依此律, 炳麟, 慶尙道南海縣, 昌龍, 巨濟府, 復大, 全羅道靈光郡荏子島, 毓, 扶安縣蝟島, 竝絶島爲奴, 應宜, 慶尙道昌原府, 大一, 平安道楚山府, 竝邊遠充軍, 泰信, 科場用奸罪, 減一等決杖一百後, 黃海道文化縣, 徒三年定配所, 竝卽押送, 甲吉, 嚴刑一次, 懲勵放送, 每當科試, 泮吏之斥賣空籍, 常所痛惋, 而雖以今番現發者觀之, 九吏之狼藉行賣, 昭不可掩, 由前則不察其冒入, 卽渠罪也, 由後則知情而掩匿, 亦渠罪也, 二所四館所書吏等, 竝自臣曹, 考律重勘, 何如? 傳曰, 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