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16책 (탈초본 2319책) 헌종 1년 7월 1일 무자 24/24 기사 1835년  道光(淸/宣宗) 15년

    ○ 乙未七月初一日申時, 上御熙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金東健, 檢校待敎趙斗淳, 侍讀官李明迪, 檢討官宋能圭, 假注書李廷斗, 記注官金鳳梧, 別兼春秋徐憲淳各持史略第一卷·小學第四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讀新受音, 自明道先生曰, 止此理最好, 十遍訖, 命陳文義。 明迪曰, 此三章有四條之義, 莫非切要矣。 第一章一命之士云者, 卽不過微官庶僚, 苟能存心愛物, 則猶有濟人之效, 況乎人君, 居天位而子育萬民乎? 第二章使民輸情云者, 古今之最大患, 卽下情之不能上達也。 下情上達, 則窮蔀之疾苦艱難, 當備知矣, 於治國乎, 何有? 正己格物云者, 未有不正己而能正人者也。 故表端則影直, 源淸則流潔, 此自然之理也。 凡此三條, 何莫非君德所成就者, 而至若第三章不非其大夫云者, 尤有所反覆深味者。 以外面驟看則大夫猶不可非之, 況衮躬之闕遺, 宰輔之得失, 尤何敢非之哉? 然則直截尙矣。 噤默成風, 不幾近於子思所言君出言自以爲是, 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 卿大夫出言自以爲是, 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者乎。 然而程子之意, 非謂此也, 但爲下者不可妄訕在上之人之謂也。 若其當面正言, 則何可不爲乎? 立殿陛而曰, 可, 曰, 否, 卽諍臣之職, 而至於面折廷爭, 牽裾斷鞅, 不害爲孟子莫如我敬王之義也。 所以人君亦不之罪焉, 必也優容假借, 廣開言路, 然後可以格其非而其國治矣。 此諸條, 無非我殿下取而爲法者, 而所貴乎讀書者, 非惟讀之也, 將欲行之也。 伏願留念焉。 上曰, 下番陳之。 能圭曰, 此章雖言一命之士, 所包甚廣矣。 蓋天地以生物爲心, 而天工人其代之, 則雖一物之微, 有不可忽焉者也。 小官猶然, 況人君之以國中爲一家, 以萬民爲赤子者乎? 齊宣王之不忍於觳觫之牛, 宋哲宗之潄水避蟻, 此皆惻隱之藹然呈露處, 當時孟子程子懇懇言推是心以及於民, 而惜乎彼二君者不能用其言, 而推廣其仁心而及民也, 足爲後世之鑑戒。 伏願殿下體天地生物之心, 而親親而仁民, 仁民而愛物焉。 此章言臨民御吏之道, 而使各輸情, 正己格物, 可謂要言不煩矣。 臨民而徒尙嚴猛, 不容寬假, 御吏而偏任己私, 不能公聽, 則民安能輸其情? 吏何可服其心? 故曰, 居上不寬, 吾何以觀之? 又曰, 未有枉己而能正人者, 奚獨卿吏臨民之道爲然? 人君出治御世之方, 亦不出此。 故朱子言君道上亢而不能下濟, 臣道下溺而不能上行, 卽所謂天地否矣。 其何能探淵源而出治道乎? 人主之勢, 不患不尊。 伏願殿下, 簡其體貌, 容而接之, 使群下各盡其情, 而於正己格物, 尤加勉焉。此章言下訕上之非, 在下之道, 固不可非其上矣。 然上之人以善自治, 使下無間可非訕, 爲尤好。 此等處亦可留念焉。 上曰, 閣臣陳之。 斗淳曰, 此章文義玉堂上下番已爲悉陳, 臣更無所奏者, 而臣於今番召對後, 始登講筵, 不勝欣頌, 而講讀之際, 不有間斷, 專意於案冊, 則自有滋益之道矣。 伏願留念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東健曰, 臣向以玉堂, 屢登講筵, 今又以承旨, 再登講筵, 而十遍之中, 每多間斷, 專意於案冊, 則自有其效, 若是泛忽, 則豈望緝熙之功乎? 伏願繼自今益加體念焉。 上掩卷, 開史略, 命以次輪讀而奏文義。 明迪讀自箕子後朝周, 止六百四十四年, 一遍訖, 仍奏文義曰, 此章卽箕子見殷都舊墟, 宮室臺觀, 盡爲荒煙, 野草黍麥, 動搖春風, 傷焉而寓之歌也, 別無可陳之文義。 然蓋殷之賢聖六七作, 深仁厚德, 入人者深, 且三仁爲之輔佐殷紂, 苟能兢畏修德, 無甚暴虐, 則歷年之久, 奚止於六百四十四年而已哉? 雖至今存, 可也, 歷代帝王, 莫不以此爲鑑, 書曰, 殷鑑不遠。 伏願亦爲鑑戒焉。 能圭讀一遍訖, 仍奏曰, 箕子以宗室之親, 目見宮室毁壞, 禾黍生焉, 則安得不痛傷? 其所作歌此所謂長歌, 甚於痛哭也。 夫以箕子之聖, 不得見用而國隨以亡, 眞可以鑑戒者也。 斗淳讀一遍訖, 仍奏曰, 此章別無文義之仰達者, 而箕子初出朝鮮都平壞, 而其墓至今尙在焉。 以箕子之聖, 天下孰不尊崇, 而我東方偏被其德, 益加尊崇, 豈不休哉。 豈不盛哉? 殷有如是之聖人, 而不得見用焉。 伏願於此鑑戒焉。 東健讀一遍訖, 仍奏曰, 文義則上下番玉堂閣臣所奏箕子之言, 尤爲切要, 臣更無可奏者矣。 伏願留念焉。 上曰, 史官讀之。 賤臣鳳梧·憲淳等各讀一遍訖。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