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酉二月初五日巽時, 上御熙政堂。 勸講入侍時, 右議政朴宗薰, 原任直提學金鏴, 參贊官洪羲錫, 侍讀官李時在, 假注書權致和, 記注官田栽五, 別兼春秋申錫愚, 各持論語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 上誦前受音一遍訖, 鏴讀自子語魯太師樂, 止爲木鐸, 仍奏釋義訖。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命陳文義。 鏴曰, 夫以夫子之聖德, 若遇知於賢君, 而得其位行其道, 則振揚文敎, 將如木鐸之徇道警衆, 而天下無道, 時君不賢, 故終不免失其位, 而周流乎四方, 況夫子以下之人, 雖有經世之才, 人君若不擧而用之, 則亦不能展其才而售其能矣。伏願殿下, 於此等處, 深留聖念焉。 上曰, 玉堂陳之。 時在曰, 夫子語太師以樂, 當此衰周之世, 樂之壞也久矣, 非夫子無以知樂, 以此語及於太師, 則太師亦非常人, 而可與語樂也明矣。 大抵大樂, 非聖人則不作, 故黃帝作雲門咸池, 顓頊作六莖, 帝嚳作五英, 帝堯作大章, 帝舜作簫韶, 韶之九成, 百獸率舞, 鳳凰來儀, 於是乎樂大全矣。 及周之興, 禮樂尤備, 三代雅音, 盡在於周, 逮夫夫子之時, 周德衰而樂無可考, 故所以語樂於太師也。 夫子聖人也, 宜有制作, 而天下無道, 不得其位, 故不敢有制作之功。 蓋禮樂刑政, 必自天子而出, 非在下者所敢用者也。 昔我世宗大王, 卽東國之堯·舜, 聖人作而萬物睹, 磬石出於南陽, 秬黍産於海州, 遂作朝祭雅樂, 此乃東國之簫韶也。 惟我殿下, 苟有興樂之意, 則先自修德, 繼述我世宗之業, 豈不盛哉, 豈不美哉? 雖然, 樂非古樂則不可以御之。 昔魏文侯問於子夏曰, 端冕而聽古樂則猶恐臥, 聽鄭衛之音則不覺倦。 文侯戰國之庸主也, 而猶能知此, 惟殿下念哉念哉。 非古之樂, 勿近於前, 或忽古人嗜音之戒, 是臣區區之望也。 宗薰曰, 儒臣所奏, 已極切實, 然經曰, 切問近思, 以樂言樂, 尙云遠矣, 卽以目下切近之事言之, 讀書之法, 有如是樂。 夫臨講開卷, 先察註釋, 仍會旨義, 然後始讀, 心口相應, 書與我爲一, 則是樂之始作翕如也, 讀之漸熟, 和其聲音, 或高或低, 不迫不澁, 則是樂之從之純如也, 辨其字音之淸濁, 明其句讀之斷續, 如五音之無相奪倫, 則是樂之繳如也, 定其番數, 一讀二讀, 無或間斷, 如五音之相續不絶, 則是樂之繹如也。 以翕如等四者, 用之讀書, 則自然善讀, 聖學將日就矣, 是所謂樂之成也。 而至於言語之和而有調, 事爲之發必中節, 皆是在身之樂也。 伏願殿下體諒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羲錫曰, 閣臣·儒臣所陳, 皆已切實, 臣無容更達矣。 上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