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17책 (탈초본 2348책) 헌종 3년 11월 4일 무인 26/26 기사 1837년  道光(淸/宣宗) 17년

    ○ 丁酉十一月初四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 進講入侍時, 提學徐有榘, 參贊官金鼎均, 侍讀官金在根, 記事官尹敎成·趙徽林·李時愚, 各持論語第五卷, 以次進伏訖。 上誦前受音一遍, 有榘讀自子張問士, 止在家必聞, 仍奏釋義。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命陳文義, 有榘曰, 日前講筵, 以疑義下詢之意仰陳, 而未蒙開納矣。 大抵講之爲義, 卽討論反覆之謂耳。 若或誦讀而止, 則此所謂口耳之學, 而不可謂之講矣。 雖文義之末, 拈出下問, 則以臣等膚淺之識, 固不足以仰契聖衷, 而反覆討論之際, 自然相觸發而有萬分一開發聖聰之道矣。 昔在肅廟朝, 講心經時, 儒臣故文簡公臣金昌協奏云, 近來臨筵, 淵默太過, 絶無發難下問之事, 臣等不勝悶鬱云云。 且引朱子讀書無疑, 卽學者大病之語曰, 苟無文義講討, 則雖日開講筵, 毫無進益於聖學云云。 肅廟卽賜開納, 繙閱前日自止, 發問疑難處, 反復數三番而不止。 伊時儒臣, 退而漫錄, 上下酬酢, 至今載在農巖集中, 大聖人翕受之量, 孰不欽誦攢歎乎? 今日講筵, 上下酬酢, 左右史自當書之記注矣, 臣等亦當退而私自箚錄矣。 毋論今日自止, 與前日已講處, 拈出疑晦處下詢, 則其於繼述之盛, 進修之道, 豈不有光簡策乎? 上曰, 玉堂陳之。 在根曰, 子張之發問, 旣以達爲問, 則於夫子, 反詰而對之也。 亦當曰在邦必達, 在家必達, 而不以此對之, 乃曰在邦必聞, 在家必聞云爾, 則聞與達相似而不同之義, 子張初不知之矣。 達卽所行通達也, 聞卽名譽著聞也。 誠僞之分, 眞假之別, 於是判焉, 而子張以聖門高弟, 差失有如此者, 由其學病在乎不務實而專務求名故也, 豈非後世之所當戒哉? 大抵學問之道無他, 一於誠而已矣。 誠而不已, 無少間斷, 則內外交養, 表裏如一, 緝熙之工, 自然充積於中, 而英華發外, 人皆信之, 所行通達, 自無窒礙矣。 伏願殿下, 懋哉懋哉。 上曰, 參贊官陳之。 鼎均曰, 閣臣·儒臣所奏儘好, 臣無容更達矣。 上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