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十二月初一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金輔根, 檢討官林肯洙, 直閣徐有薰, 記事官徐相敎, 記注官李東韻, 記事官沈敬澤, 各持綱目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開卷命讀之, 肯洙讀自三十四年秦伐韓, 至以說趙肅侯曰,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肯洙曰, 時詘擧贏者, 謂其衰耗之時, 作此奢侈之擧也。 宜陽旣拔, 繼有歲旱之憂, 則天之示災, 推可知矣。 夫災異, 治世之所不免, 人君苟能修德, 則轉災爲祥, 故殷湯責以六事, 而大雨自至, 宋公諭以三言, 而熒惑乃徙, 其消弭之道, 惟在於人主之實心孚格, 而韓侯則不然, 遇災而不能恤民, 反益奢侈, 古語云奢侈之害, 甚於天災。 苟如是, 則民安得不困, 國安得不危乎? 昭侯在列國, 可謂賢君也。 不聽申不害之請仕從兄者, 抑其私謁也, 弊袴之藏, 嚬笑之愛, 欲其愼賞罰也, 觀此二事, 亦足有爲, 而不能愼終如始, 高門之作, 乃在歲旱之時, 此屈宜臼之所以爲歎者也。 伏願此等處, 益加省察焉。 上曰, 閣臣讀之。 有薰讀自當今之時, 至三十七年,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有薰曰, 宋蘇軾有言曰, 秦之爲從也, 合天下之異以爲同, 聯六姓之疎以爲親, 誠事之甚難者云, 當是時, 秦人竝呑之勢已形, 六國之君, 不能如孟子所謂行仁政得民心, 以撻堅甲利兵而爲目前救急之計, 不能思深謀遠慮者, 亦可歎也。 惜乎, 秦以捭闔之說, 從六君, 而天下大勢, 利害所在, 亦不能深言之者, 徒竊一身之富貴而已。 非眞能爲六國也, 蓋合從連衡之事, 此所以君子羞之, 伏願殿下, 以行仁政得民心, 爲長久之計焉。 上曰, 參贊官讀之。 輔根讀自燕易王, 至代魏取陜,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輔根曰, 臣則別無仰陳之文義矣。 上掩卷, 敬澤起伏奏曰, 臣以本館事, 有所仰達者矣。 翰林召試被選人, 間月付職, 自是古規, 而若値左右史不備之時, 則翌月付職, 亦多已例, 檢閣當次人金益文, 令該曹口傳單付, 牌招入直,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時政記纂修事緊, 檢閱當次人金益文付職後, 使之署前行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