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十月初五日未時, 上御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趙在慶, 檢校待敎趙鳳夏, 侍讀官朴永輔, 檢討官金建銖, 假注書宋謙洙, 記事官洪祐命·金炳雲各持羹墻錄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命上番讀之。 永輔讀自景宗元年, 至遂開經筵。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永輔曰, 英廟朝五十年昇平之治, 亶在於儉約謹畏, 今此騶率甚簡, 不大聲色, 亦其中之一事, 而其本則聖學高明也。 殿下近日, 頻開講筵, 遇聖謨洋洋處, 時或擊節, 天語溫諄, 繼以發問, 臣學識淺短, 不能闡揚萬一, 而大聖人恢弘之量, 固不勝欽仰讚頌矣。 夫舜大知也。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 仲虺之戒成湯曰, 好問則裕, 論語曰, 不恥下問, 中庸曰, 夫婦之愚, 可以與知焉, 及其至也, 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釋之者曰, 聖人所不知, 如孔子問禮問官之類。 由是觀之, 聖而益聖之道, 一問字是矣。 且伏念, 人君之納善也, 開講勝於求言, 人臣之進忠也, 文義勝於章奏。 誠以諫鼓之叩激, 不如經筵之雍容, 累牘之張皇, 不如一言之感發也。 伏願殿下, 體儉約謹畏之心法, 本之以勤學好問, 則英廟朝昇平之治, 將復見於今日, 豈不休哉? 上命下番讀之。 建銖讀自世祖初卽位, 至無壞我寡命。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建銖曰, 羹墻錄, 蓋出於裒輯列聖朝格言徽謨, 著爲簡要, 明示後王之金科玉條也。 句句可法, 字字可效, 臣不必拈出某句, 敷陳文義也。 就其中講學言之, 衰經之中, 不廢經筵, 疾篤之時, 猶著祖訓, 其他刑政之審愼, 內侍之杜漸, 亦皆睿學推類旁通之所致。 伏願殿下淸讌之中, 潛心於一部羹墻錄, 足以見祖宗朝心法, 以此法講, 以此召對, 不爲間斷, 恒接臣僚, 是區區大願也。 上命參贊官讀之。 在慶讀自中宗命仁宗, 至曰明賞罰。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在慶曰, 今此羹墻錄一書, 卽我祖宗朝修齊治平之善政嘉謨, 炳耀簡策, 允爲燕翼之良範。 伏惟我殿下紹述趾美之道, 亶在是書, 伏願潛心玩繹, 顧名思義, 常若陟降臨之, 如承面命, 終始罔間, 心得躬行, 俾無寒曝之歎, 而克臻將就之域, 則爲堯爲舜, 實基於此, 懋哉懋哉。 上命閣臣讀之。 鳳夏讀自英宗元年, 至卿等勉之。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鳳夏曰, 臣所讀處, 卽裕昆篇也。 垂裕後昆, 三代所以傳世久長之道, 而究其要, 則亶在於輔導訓迪之如何耳。 詩曰, 詒厥孫謨, 以燕翼子, 禮曰,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 此莫非薰陶德性, 當法堯·舜之盛, 而八方之興孝, 明兩之繼照, 有所由來矣。 惟我英宗大王, 冊王世孫, 賜親書虞書十有六言及御製君鑑一篇, 此實聖祖徽猷宏規之垂裕後昆, 而不啻如唐宗遇物之誨而已。 今殿下繼序嗣服, 孝思維則, 每於燕閒之暇, 深究繼述之道, 講學咨訪, 政令施措之間, 常如祖訓之親承, 則億萬年無疆之休, 實基於此, 伏願念哉念哉。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