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20책 (탈초본 2443책) 헌종 11년 10월 21일 기유 18/18 기사 1845년  道光(淸/宣宗) 25년

    ○ 乙巳十月二十一日午時, 上御重熙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趙在慶, 檢校待敎李㘾, 侍讀官朴永輔, 檢討官金建銖, 假注書李敎寅, 記事官洪祐命·金炳雲各持綱目第十三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命上番讀之。 永輔讀自秋七月次長安, 至終無降意,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永輔曰, 光武時徙降羌, 置天水隴西扶風, 當時措處, 必以爲得其權宜, 然而其終也, 五胡之亂中國, 未嘗不由於此, 惟明者可以察始而炳幾耳。 夫作事謀始, 譬如投種, 投之嘉種, 則黍稷稻粱, 爲利甚博, 投之劣種, 則蘆葦荊棘, 莫可剪除, 此則謀始之不可不愼也。 事幾之變, 譬如天時, 分移刻遷而寒暑竟至, 又如山行, 尺邁丈違而東西自易, 此則幾微之不可不察也。 故周廟金人銘曰, 焰焰弗滅, 炎炎若何, 涓涓不塞, 終爲江河。 且不但一事之利害爲然, 大凡聖愚之判, 雖邈若千里, 其始也分於毫釐。 伏願殿下, 深留淵鑑, 凡於作一事興一念, 必謹其始焉。 上曰, 金人銘, 是何書乎? 永輔曰, 卽古箴戒之辭, 而金人則在周廟矣。 上曰, 三緘其口, 是金人銘句語乎? 建銖曰, 孔子周廟, 見金人三緘其口者, 卽此矣。 上曰, 金人銘, 誰所作也? 建銖曰, 似是太公所作矣。 永輔曰, 太公所陳卽丹書敬勝怠之說, 金人銘則無撰述人姓名矣。 上曰, 是銘在何書乎? 永輔曰, 臣於古鏡重磨方見之矣。 在慶曰, 家語亦有之矣。 曰, 臣亦於家語見之矣。 上曰, 古鏡重磨方, 是何書乎? 永輔曰, 集古人箴銘而爲之者矣。 上曰, 誰所作也? 永輔曰, 未能詳記, 而成書則在於英廟朝矣。 上曰, 是我朝書乎? 永輔曰, 然矣。 上曰, 在於玉堂乎? 永輔曰, 然矣。 上曰, 天水隴西扶風, 在何地乎? 永輔曰, 在長安之西矣。 上曰, 光武都, 何地乎? 永輔曰, 都洛陽矣。 上曰, 洛陽今屬何地乎? 永輔曰, 今之所屬未能詳知, 而以禹貢言之, 則卽古豫州之域, 穎水·嵩山卽其近處矣。 上曰, 歷代亦有都金陵者乎? 永輔曰, 六朝南宋之都, 皆其地矣。 上曰, 皇明都於何地乎? 永輔曰, 太祖高皇帝亦定都於金陵, 卽南京應天府也。 至成祖時, 移都北京矣。 上曰, 卽今之燕京矣。 上曰, 廣都是蜀地, 而吳漢破之乎? 永輔曰, 然矣。 命下番讀之, 建銖讀自秋七月將軍馮駿, 至不拘以逗留法。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建銖曰, 公孫述僞號割據, 强欲收拾人望, 招高士李業·譙玄·王皓·王嘉, 而慮或不起, 誘以爵祿, 威以禍福, 必欲强致, 而卒乃飮毒, 矢死不應其命。 彼四人者皆漢之遺民也。 勵操邱樊, 養德山林, 雖使眞主禮聘, 固未必其幡然樂赴於旌招之下, 而子陽之妄自尊大, 妨賢猜能, 而能廻孤鳳之操, 冥鴻之志乎? 世之人主, 苟欲搜訪巖穴之士, 先有仁政仁聞之洽於人心, 然後誠以動之, 禮以羅之, 若伊尹之就, 尙父之歸周, 斯所謂一日克復, 天下歸仁之謂也。 伏願殿下, 示人以誠而不以文, 以德而不以威, 尊敬而禮使之, 委任而責成焉, 圭竇深藏之士, 必將聞風而興起矣, 懋哉樊哉。 上曰, 譙玄輩若光武招之, 則必來矣。 建銖曰, 然矣。 上曰, 保全功臣, 莫如光武矣。 建銖曰, 然矣。 在慶曰, 光武時, 如鄧禹·賈復·寇恂·祭遵·卓茂之徒, 皆合輔相之器, 而竝不進用, 此雖出於全保之盛意, 而先儒則反以矯枉過直譏之矣。 上曰, 鄧禹其時年, 果幾何乎? 在慶曰, 初起時年二十四矣。 永輔曰, 以是推之, 則此時似爲三十餘矣。 上曰, 東海公, 是誰也? 在慶曰, 卽明帝而後改名矣。 上曰, 陰皇后之子乎? 曰, 然矣。 上曰, 東海公之對, 甚當矣。 永輔曰, 果甚明切, 其諡曰明帝者, 以其明故也。 建銖曰, 雖然, 明察之過, 反或爲疵, 如自起撞郞, 是也。 永輔曰, 是乃褊急之害, 非明察之病矣。 上曰, 然矣。 乃褊急之害矣。 上曰, 大司徒, 是何官乎? 在慶曰, 以虞舜之義觀之, 似今之禮判也。 以周官六卿之序觀之, 則似今之戶判矣。 永輔曰, 官制屢變, 在東漢則司徒爲三公矣。 上曰, 大司農, 是漢官乎? 永輔曰, 西漢時官名, 而亦如今之戶判矣。 上曰, 冢宰, 是何官乎? 永輔曰, 卽今之吏判矣。 上曰, 我國官制, 自太祖以後, 漸多變易, 此在文獻備考矣。 永輔曰, 都評議司之改爲議政府, 乃在定宗二年, 而臣於頃者, 誤以太宗時仰對矣。 其曰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之號, 乃在太宗時, 而定宗時則只有議政府左右政丞矣。 在慶曰, 我朝官制, 雖以左爲上, 以漢文帝周勃讓右於陳平事觀之, 則右先於左矣。 命參贊官讀之。 在慶讀自盧芳與匈奴, 至寇河東。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在慶曰, 臣之自止中, 無別樣文義之可陳者, 而第伏念, 爲君之道, 莫先於崇儉, 使臣之方, 必貴於擧職。 光武之斥劍馬, 郅惲之抗乘輿, 可謂君而盡君道, 臣而盡臣職者也。 不待召公之誡獒, 而深存玩物之懼, 殊異亞夫之守壁, 而惟勉殫官之道, 苟非崇儉之德, 則奇珍異物, 曷由以斥之乎? 亦非擧職之義, 則淸蹕和鑾, 烏敢以拒之哉? 息馬論道而專尙儉德, 閉關守閽而能抗直節, 崇儉者, 乃所以愛民也, 抗直者, 亦所以敬君也。 惟其崇儉也, 故能容抗直之言, 容直也, 故斯有擧職之臣, 此光武之所以爲光武, 而千載之下, 尙令人聞風而興起者也。 伏願聖明, 凡於如此等處, 常目之體認之, 以崇儉容諫四字, 爲今日致治之要, 則曷不休哉, 亦不美哉? 上曰, 東漢時, 何無丞相乎? 永輔曰, 懲西漢臣强之弊, 雖設三公, 不摠事矣。 上曰, 東漢之大司農·大司寇, 卽丞相之職乎? 建銖曰, 太尉·司徒·司空卽三公矣。 上曰, 光武漢之懿主矣。 永輔曰, 誠然矣。 豁達大度, 雖不及高帝, 規模之雍容均適, 殆有勝焉。 只有二事失錯, 殺韓歆, 廢郭后是也。 曰, 以殺韓歆一事觀之, 則光武, 終有不能容諫之失矣。 上曰, 郭后, 何爲以廢乎? 建銖曰, 郭后旣有過失, 陰后則有賢淑之姿, 東海公又賢明, 故所以有廢立之事矣。 在慶曰, 陰后賢淑, 故廢立之事, 不歸咎於陰后。 然而郭后乃微時所共窮苦者, 揆以糟糠不下堂之義, 終爲失德矣。 上曰, 光武中興, 無異創業矣。 建銖曰, 然矣。 雖曰中興, 旣無尺寸所藉, 則便是創業矣。 上曰, 太尉, 是漢官乎? 永輔曰, 周勃始爲太尉矣。 上曰, 然矣。 周勃是太尉矣。 上曰, 大將軍亦漢官乎? 建銖曰, 然矣。 上曰, 光武以前無大將軍, 有車騎將軍·驃騎將軍矣。 建銖曰, 霍光爲大將軍, 以此觀之, 西漢時有大將軍矣。 上曰, 太尉類今之領相乎? 建銖曰, 然矣。 上曰, 丹靑之信, 言於公孫述者乎? 建銖曰, 然矣。 建銖曰, 以下文桃果菜茹言之, 可見尙廉之風矣。 肅廟朝時, 後苑有烏銜一紙, 而墜之, 視之, 乃守宰饋遺之錄紙也。 肅廟下詢於諸臣, 有一承宣首實以對曰, 臣有婚事, 而至親中作宰者, 果有饋物矣。 肅廟以不欺君嘉之, 亦美事也。 上曰, 肅廟朝時事乎? 永輔曰, 唐臣陸贄却鞭靴之遺, 雖微細之物, 古人之尙廉, 有如是矣。 上曰, 金人在於周廟乎? 永輔曰, 然矣。 上曰, 古鏡重磨方, 亦多他銘乎? 永輔曰, 浩汗不能盡記, 而如成湯, 武王之銘, 伊川之四勿箴, 陳茂卿之夙興夜寐箴等諸箴銘, 皆載之矣。 上曰, 綱目訓釋, 始於何時乎? 永輔曰, 世宗思政殿訓義, 卽是矣。 上曰, 冊板書是世祖御筆乎? 建銖曰, 臣亦聞此說矣。 在慶曰, 綱則是世祖御筆矣。 上曰, 綱目之出來於我東, 始在何時乎? 在慶曰, 臣嘗聞集賢殿學士柳誠源等, 嘗以曹魏武后正統, 有所論辨, 及見綱目, 果合符契云。 以此觀之, 綱目之出來, 似在世宗朝矣。 上曰, 王安石之入於列傳, 何也? 曰, 安石雖有誤國之罪, 只緣執拗之病, 若遂斷之以奸臣, 則恐未厭服, 故入於列傳矣。 在慶曰, 高麗李齊賢嘗以爲, 安石不當入於奸臣, 而當屬列傳矣, 及見宋朝名臣錄, 果如其言矣。 永輔曰, 後來呂惠卿·蔡京·蔡確·章惇, 以至史彌遠·賈似道等諸小人, 相傳誤國, 而其嫡統則接於安石, 安石亦未免小人之目, 而原其情則固願治者矣。 上曰, 綱目資治通鑑卷帙, 孰多乎? 永輔曰, 資治通鑑多矣。 曰, 綱目則七十餘卷, 通鑑則百餘卷矣。 上曰, 資治通鑑, 是司馬光之作乎? 曰, 然矣。 上曰, 資治通鑑之以魏正統, 豈其有私而然乎? 永輔曰, 後人以司馬光之爲司馬炎後孫, 故欲接統於晉, 因之以帝魏云, 而司馬光非如是挾雜之人也, 只是見識未到耳。 上曰, 諸葛入寇之說, 在於資治通鑑乎? 永輔曰, 旣帝魏, 則書蜀入寇, 卽次第事矣。 在慶曰, 古語有欲起溫公問書法, 武侯入寇, 寇誰家云云, 則後世之公議, 誠不可遏矣。 命閣臣讀之。 讀自十四年莎車鄯善, 至以致殷富。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曰, 漢光武以帝室之胄, 倔起南陽, 掃平禍亂, 恢復舊業, 誠爲英達仁明之主矣。 但於大司徒韓歆之直言無隱也, 匪直不能容, 竟至於自殺, 雖有追悔禮葬之擧, 猶不免爲用直諫死之譏, 惜乎哉。 大抵人臣陳諫納誨之際, 每患有減却十之八九, 儻或人君傲然自聖, 不樂聞過而容受之, 乃反挫折而罪責之, 則孰肯盡其犯顔逆耳之言也哉? 曰, 可愛非君, 愛君之誠, 切至也。 故固知其切直之言, 非人臣之利, 而猶且進諫不已, 納君無過之地者, 是豈非國家之福也哉? 伏願殿下, 以開言路, 廣聰明爲急先務, 此等文義, 尤爲深味而玩賾焉。 上曰, 麊字在於字典, 而字典, 無見漏之字乎? 永輔曰, 然矣。 上曰, 伏波將軍, 何謂也? 建銖曰, 光武馬援討交趾, 而伏波是地名, 故仍其地而號其官矣。 上曰, 竇太后, 是漢何帝后乎? 永輔曰, 漢文帝之后矣。 上曰, 漢高祖旣無學問, 則安能作大風歌乎? 曰, 天下無不識字英雄, 高祖是英雄, 則豈可無學問乎? 永輔曰, 學問與詞章, 異矣。 建銖曰, 若光武·明帝則可謂學問之主矣。 上曰, 漢代文治, 當以何帝爲第一乎? 建銖曰, 西漢則·, 東漢則明帝, 是矣。 永輔曰, 當以文帝爲第一矣。 景帝雖以·竝稱, 其實則無可稱道者矣。 建銖曰, 漢文·之比隆於周成·者, 取其禮樂文物, 大備於此時矣。 上曰, 章帝果能文治乎? 建銖曰, 然矣。 在慶曰, 明帝·章帝皆果文治矣。 上曰, 綱目止於何代乎? 永輔曰, 止於五季, 自宋則又有續綱目矣。 上曰, 續綱目, 誰所作也? 永輔曰, 未能記得矣。 建銖曰, 臣之先祖臣宇顒所著述, 亦有續綱目十二卷, 正廟朝時使之內入, 欲爲刊行而未果, 本草則尙在於臣家矣。 建銖曰, 自上發問之後, 又使諸臣拈出疑端, 互相問難於前, 殿下在上, 淵然收聽, 則亦爲裨益之道, 伏望體念焉。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