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午六月二十六日酉時, 上御熙政堂。 回還三使臣入侍時, 右副承旨李源祚, 假注書李升洙, 記事官洪祐命·金炳雲, 上使朴永元, 副使趙亨復, 書狀官沈熙淳,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又命三使臣進前。 上曰, 遠路無事往還乎? 永元曰, 一行無事往還矣。 上曰, 書狀官, 中路滯雨, 數日落後云, 果然乎? 永元曰, 瀋陽近界, 本皆泥濘坎陷, 而未至瀋陽數百里, 猝遇潦水之過多, 到處川渠漲溢, 不能通涉, 故書狀官, 因此滯留中路, 不得與之同站矣。 上曰, 北京亦有潦水乎? 永元曰, 然矣。 永元曰, 今番留館, 比前雖加六七日, 然而如非潦水, 則一望前優可還朝, 而未到柵門六百餘里, 爲潦水所阻, 及到柵後, 又滯七日, 今始還朝矣。 上曰, 北京農形, 何如乎? 永元曰, 昨年歉荒之餘, 關內外多有流丐之民, 而五月則旱乾太甚, 至有親行祈雨之擧矣。 五月以後, 則雨水周洽, 而關內農形, 秋成尙遠, 雖難預料, 以今所見, 似近豐年。 自關外至柵門, 則水田絶無, 旱田居多, 而擧被水災, 農形近於歉荒, 而非但北京爲然, 及到我境, 則淸北沿路, 水災尤甚, 田畓之汰落覆沙處, 比比有之。 且以餘存農形言之, 竝皆消融, 又多蟲損, 可謂判歉, 而定州嘉山, 尤其最甚邑也。 及臣經過之時, 民人等, 擁馬號訴, 冀欲於還朝後奏達。 以此觀之, 災邑民情, 槪可知矣。 上曰, 北京有甚事乎? 永元曰, 大抵無事, 而至於事之隱微者, 外國使臣, 無以詳知矣。 上命三使臣就座。 又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