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納沈宜元疏曰, 伏以臣, 頃蒙由暇, 歸視父病, 藥餌而躬檢, 起居而扶將, 父子相對, 攢手感泣, 形證猶未快瘳, 情理固難離舍, 而際此寶鑑之親上, 宜效賀班之微忱, 疾馳上來, 伸義分於造朝, 趨參慶賀, 展情禮於呼嵩, 而第念臣, 以人則至庸愚, 以學則極譾劣, 顧何嘗一分近似於納言之責哉? 私懇再控則瘝廢是悶, 見職自居則廉隅且蔑, 進退俱難, 惶隘轉甚, 玆敢悉暴情實, 仰瀆崇嚴, 伏乞聖慈, 俯垂鑑察, 亟遞臣所帶之職, 仍治臣瀆撓之罪焉。 噫, 臺閣之任, 不宜暫曠, 而草野之賤, 虛縻旣久, 諫諍之職, 爲責不輕, 而謏淺之見, 讜言莫效, 自顧慙忸, 惟俟鐫斥, 此際轟爗之異, 忽發於收藏之時, 撤懸減膳, 特示側身之意, 問朝及野, 爰降求言之敎, 十行誕宣, 一言可興, 豈以丐免之章, 不思獻替之義乎? 以臣孤陋寡學, 未敢知何事爲致災之由, 而災不虛生, 必有所召, 若其弭災之道, 則不遠而邇, 在殿下一心上奮發之間耳。 夫致治之要, 在於明理, 明理之要, 在於學問, 故大學八條, 本乎明德, 中庸·九經, 本乎擇善, 苟不本其爲本, 而欲行八條九經, 則此何異於却步而圖前乎? 方今國勢岌嶪, 有朝夕難保之憂, 民生困瘁而徵斂日急, 廉恥都喪而奔競日盛, 紀綱解紐而振刷無望, 言路杜塞而媕阿成風, 字牧之地, 罕見廉謹之績, 士夫之家, 未聞絃誦之聲, 凡此六者, 有足以致災沴矣, 表端而影直, 源淸而流潔, 殿下能正心誠意, 典學力行, 則其過化存神之妙, 不啻若風行草偃, 右所云六者之弊, 不期祛而自祛矣, 學問之於君德, 豈不大哉? 竊覸比年以來, 經筵法講, 一味停閣, 儒臣召對, 乍行旋撤, 經幄之職, 殆若冗散, 規箴之語, 便歸文具, 如是而雖欲明理而致治, 其可得乎? 朱子曰, 玩經觀史, 親近儒學, 數召大臣, 切劘治道, 群臣進對, 詢訪得失, 德聲日聞, 治效日著, 堯·舜之聖, 不過如此, 殿下以堯·舜之姿, 處堯·舜之位, 德聲治效, 獨不及於堯·舜者, 何哉? 卽聖學未躋於光明之域故耳。 宋儒眞德秀之言曰, 人君不明經不知道, 無以正心修身, 一念之不純, 一動之失中, 皆足以干陰陽之和, 以此言之, 事作於下, 象動於上, 必如影響之相隨, 上天仁愛, 丁寧告戒者, 有如是矣。 夫應天以實不以文, 誠能以實心修實德以實德行實政, 則危可使安, 亂可使治, 何災之不可弭乎? 若或徒懷恐懼之心, 而無修省之實, 則天怒不可回, 國勢不可救矣, 以今日警惕之聖心, 毋或暫忽, 勤孜焉兢業焉, 克勤天戒, 應之以實, 則災轉爲祥, 咎反爲休, 熒惑之徙, 桑穀之枯, 可見於今日矣, 伏願殿下, 懋哉懋哉, 臣無任云云。 省疏具悉。 所陳當體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