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戌正月十七日申時, 上御熙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李㘾, 侍讀官朴昇壽, 檢討官李興敏, 待敎李秉文, 假注書李裕奭, 記事官趙秉學·成載瑗, 各持史略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諸臣以次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昇壽讀自火旱七年, 止大雨方數千里。 上曰, 文義奏之。 昇壽解釋章句訖, 奏曰, 七年旱, 可謂極備之災, 災殄之來, 在昔盛時, 亦有所不免。 夫以湯之聖, 當極旱之時, 反躬自責, 禱之於桑林, 此其爲民籲天之誠, 自能格天致雨, 天人之際, 感應之妙, 捷於影響, 有如是矣。 史記曰, 人禱之占, 理所不通, 聖王豈信其說而翦爪斷髮, 毁傷其身體也哉? 此出野史, 謬誤不可信, 故刪之云, 蓋讀書之法, 於此等處, 不可不玩繹, 而尤貴乎不以文害義矣。 六事自責者, 非湯之時, 眞有此六者之患也, 卽以恐懼修省之意, 隨事自勉者也, 奚止爲戒於當時而已? 後世人主之圖至治者, 苟能如孔子所云爲政以德, 則寧有政不節之患? 苟能如孟子所云制民之産, 則寧有民失職之患? 苟能如堯之茅茨不剪土階三等, 則寧有宮室崇之患? 苟能如程子所云宦官宮妾時少, 則寧有女謁盛之患? 苟能如湯之不殖貨利, 則寧有苞苴行之患? 苟能如舜之墍讒說殄行, 則寧有讒夫昌之患歟? 今殿下以此六者, 勿以爲事在古昔而忽易之, 勿以爲尋常誦讀而放過之, 有若事係目下, 自己當之, 每自循省, 無時不鑑戒, 則自致治隆於上, 俗美於下, 六者之患, 不期祛而自祛矣, 豈不休哉? 伏願留神澄省焉。 上曰, 下番讀之。 興敏讀自湯崩, 止號稱中宗。 上曰, 文義奏之。 興敏解釋章句訖, 上曰, 此是太丁之子乎? 興敏曰, 然矣。 上曰, 不明, 卽此政不明之謂也。 興敏曰, 然矣。 上曰, 居憂, 何義也? 昇壽曰, 居喪之謂也。 太戊以太丁之子, 承統仲壬, 故謂之居憂也。 興敏曰, 祥穀之祥, 卽妖異之義也。 上曰, 雖是妖之義也, 而爲祥也亦宜乎? 興敏曰, 當此時殷道復興, 其爲祥亦宜矣。 上曰, 此時若不修德, 其幾亡乎? 興敏曰, 臣所讀自止內, 別無可以敷演仰奏者, 而修德二字, 甚好矣。 人自幼小, 父兄之敎訓, 自己之學習, 期欲爲有德之人, 凡人如此, 況爲人君而御世發政, 不修德奚以哉? 太甲修德, 而諸侯歸之, 太戊修德, 而祥桑自枯, 卽此而可驗矣。 然而非堯·舜生知之聖, 則不能不資學問而修德性, 傳曰念終始典于學, 厥德修罔覺。 今我殿下, 益勉講學, 體念乎古聖王精一心法, 則德不期修而自修, 使環東土生靈, 咸囿於深仁厚澤之中, 豈不休哉? 伏願體念焉。 上曰, 參贊官讀之。 㘾讀自自太戊, 至號稱高宗。 上曰, 文義奏之。 㘾解釋章句訖。 上曰, 史略甚不昭晣, 多有未詳處也。 胥靡之義, 何謂也? 㘾曰, 胥靡, 有罪之人, 爲國使役之謂也。 傅說代人爲胥靡, 非自爲之也。 㘾曰, 人君一念之善, 慶星出焉, 故太戊修德而祥穀卽枯, 轉災爲祥, 天理感應, 若是孔昭矣。 武丁思賢之心, 寤寐不忘, 至見於夢, 卜而旁求之, 果得傅說於版築之間, 殷道復興, 其賢邪進退, 治化之汚隆係焉, 豈不大可懼哉? 伏願殿下, 招徠賢俊, 日夕左右, 討論經史, 以前代何由而治, 何由而亂, 敷陳講磨, 有若身親當之, 而益加省察焉。 上曰, 閣臣讀之。 秉文讀自自武丁, 止暴雷震死。 上曰, 武丁不善矣, 豈可指天而爲此事乎? 昇壽曰, 聖敎然矣。 上曰, 文義奏之。 秉文曰, 此等之書, 載記於史者, 奏未已。 上曰, 此則以示後人之義也。 秉文曰, 誠然矣。 臣之所讀自止內, 別無敷演仰奏矣。 上曰, 昨日召對時, 予之不讀, 以喉症未果讀也。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