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戌四月十一日酉時, 上御熙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韓兢人, 侍讀官宋謙洙, 原任待敎李秉文。 記事官金永秀, 記注官金大鉉, 記事官鄭健朝, 各持通鑑第一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秉文奏曰, 臣以副修撰, 入直玉堂矣, 直閣臣金德根, 須資出去, 故臣以閣臣入參矣。 上開卷。 上曰, 玉堂讀之。 謙洙讀自平原君乃與之俱, 止懸於遂手。 上曰, 文義奏之。 謙洙釋義訖。 上曰, 目笑之之語, 侮視之意耶? 謙洙曰, 然矣。 上曰, 十步之內以下, 此是威䝱之語耶? 謙洙曰, 然矣。 此時人, 專尙豪俠, 語多不遜, 類皆如此, 平原君. 雖以毛遂一言, 卒能定從而歸, 使氣馳辯, 譎而不正, 此則可惜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兢人讀自吾君在前, 止將兵救趙。 上曰, 文義奏之。 兢人釋義訖。 上曰, 燒夷陵辱王之先人, 何謂也? 謙洙曰, 焚燒楚王之先陵, 又燒楚王之宗廟, 是也。 上曰, 㰱血何謂也? 兢人曰, 古者, 諸侯有盟會之事, 則取鷄狗或牛馬之血, 塗諸口唇, 以定約誓者也。 上曰, 遂之言, 可以感回楚王也。 兢人曰, 然矣, 大抵此章, 別無深義, 而毛遂, 卽戰國一辯士也, 與楚王合從也, 初旣䝱之以威, 繼又㗖之以利, 闔闢抑揚, 感悟楚王, 以三寸之舌, 却百萬之師, 可謂善辭令者矣。 然有德者必有言, 若使毛生有德有言, 則其豐功偉烈, 當闡揚今古, 而卽一遊俠好辯之士, 故更無他績之可紀。 然平原君能愛人下士, 致食客三千, 故毛遂十年門下, 有此殊勳, 平原眞所謂得人保邦者矣。 傳曰, 知人則哲, 又曰, 得人者昌, 殿下寤寐求賢, 黜陟幽明, 咸熙庶績, 則此實萬億年無疆之休也, 伏願懋哉懋哉。 上曰, 閣臣讀之。 秉文讀自五十八年, 止不敢復言帝秦矣。 上曰, 文義奏之。 秉文釋義訖。 上曰, 晉鄙魏將乎, 秉文曰, 然矣。 上曰, 魯仲連當時卓越之士也。 秉文曰, 秦, 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威脅所到, 莫不從風而受制, 魯連所以蹈東海而不願爲民者, 眞可謂天下之義士也。 上曰, 魏王之不能進兵救趙者, 可謂努弱之甚矣。 秉文曰, 然矣。 兢人曰, 秦萬乘之國, 梁亦萬乘之國也, 若使梁王, 修德行政, 得人死力, 則豈可削弱滋甚, 至使新垣衍有帝秦之計哉? 此魯連所以欲蹈東海, 而後世之人扼腕憤慨者比[此]也。 上自平原君乃與之俱, 止不敢復言帝秦矣三遍訖,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