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22책 (탈초본 2511책) 철종 1년 11월 18일 병오 9/9 기사 1850년  道光(淸/宣宗) 30년

    ○ 庚戌十一月十八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成好謙, 侍讀官金會明, 檢討官姜㳣, 檢校待敎金輔鉉, 假注書奇文鉉, 別兼春秋南秉吉, 記事官金炳溎, 各持通鑑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會明讀自帝問群臣, 止天府之國。 上曰, 文義陳之。 會明釋義訖曰, 建邦設都, 有國之大政也。 若其基命之鞏固, 延祚之綿遠, 則固在德而不在險, 然後世之人, 鮮不以功利爲心, 故至如成周之宅, 而卜八百之業, 則雖以漢之君臣, 直以爲不可企及而自劃焉。 今此藉險固爲足恃云者, 卽後世之言, 然亦可謂時措之宜耳。 夫安土重遷, 人情之常也, 而張良亦以山東人, 獨稱遷都之便者, 實凡人之所難能也。 因循姑息, 事之大害也, 而漢高則規模弘遠, 好謀能聽, 故一聞戍徒之言, 不顧卿士之逆, 斷而行之, 不俟終日, 其芻蕘之必擇, 聽從之如流, 亦足爲後世監法矣。 然於平城之役, 則婁敬諫止而不從, 竟困七日之圍, 蓋其功利之念旣萌, 故聰明遂惑, 利害倒置, 十使之言, 易以投合, 而雖以婁敬之忠, 反以爲妄言沮軍也, 一念之誤, 可不戒哉? 爲人主者, 端其一心, 勿以淺功小利自惑, 然後事理之是非, 可以隨照, 而挾功利之說者, 無隙之可乘矣。 此等處, 伏願深察焉。 上曰, 下番讀之。 讀自婁敬說是也, 止欲從赤松子游耳。 上曰, 文義陳之。 釋義訖曰, 赤松子, 古所謂仙人也。 神仙之說, 本自虛誕, 是以秦皇·漢武, 皆終身求之, 而仙人不至, 只爲方士所愚弄而已。 以子房之明, 豈眞欲學仙而然哉? 子房之心, 本非爲爵祿而仕漢也。 以其家世相韓, 而韓爲秦滅, 則佐漢報秦。 及秦讐已滅, 韓王成, 又爲項羽所殺, 則仍居漢而報楚, 楚旣滅後, 讐怨已報, 榮利非心, 故乃自托神仙, 以遂不仕漢之初志。 其出處雍容, 進退得宜, 此所以程子許之以儒者氣像, 康節稱之以善藏其用也。 若張良者, 可謂賢哲矣。 上曰, 韓爲秦所滅, 在六國時乎? 曰, 然矣。 上曰, 參贊官讀之。 好謙讀自六年楚王信, 止繫以歸。 上曰, 文義陳之。 好謙釋義訖曰, 楚王韓信, 就國之初, 陳兵出入, 此與周勃陳兵自衛, 其事相類, 皆以反被告。 然而則方其將北軍綰璽符, 惟以安劉氏爲心, 少無形迹之可疑, 故及其逮繫, 薄太后明其不然, 復其爵邑, 福流子孫。 則破趙魏下燕齊, 披荊棘剪草萊, 可爲漢家元勳, 而以震主之威·不賞之功, 鎭齊地而請爲假王, 至固陵而期會不進, 論以誅心, 其罪大矣。 從玆以往, 高帝之心, 何嘗一日忘于中哉? 此之所以就擒, 而不得保其身也。 曰, 高帝之疑韓信, 果如參贊所奏, 而高帝之事, 陳平之謀, 若在兵間用詐之時, 則猶或可也, 今乃爲天子臣四海, 而高帝不以信義馭下, 陳平乃以詐謀獻上, 其君臣之所失大矣。 若使韓信, 眞有反心, 則必不郊迎矣, 旣郊迎則又無反形矣, 何可使武士擒之乎? 且反者, 只一韓信而已, 則其計雖或一試, 若又有繼反者, 則此謀不可更用, 豈不淺陋之甚哉? 其後盧綰·彭越·陳豨·韓王信之反, 未必不由於此計之一失也。 上曰, 僞游擒, 似計而實淺狹矣。 曰, 陳平出計, 每多巧詐, 其所謂六出奇計者, 史之所傳只五, 而類皆如此矣。 上曰, 閣臣讀之。 輔鉉讀自田肯賀上, 止帝曰善。 上曰, 文義陳之。 輔鉉釋義訖曰, 田肯但以地勢險夷, 封建便宜言之, 更無可奏之義矣。 上曰, 田肯是何人也? 會明曰, 田肯語齊而姓田, 則恐是齊人也。 上曰, 何以賀得韓信乎? 會明曰, 韓信本王齊, 而被擒適在遷都關中之時, 故因賀皇都之壯, 而又以全齊富强, 非親子弟則莫可使王也。 上曰, 何謂東西秦也。 會明曰, 婁敬之言曰, 關中卒然有急, 則百萬之兵, 可立具也, 此秦之所以莫强, 而蘇秦曰, 臨淄不下七萬戶, 下戶不減三男子, 則臨淄之卒, 已二十一萬, 然則山東之國, 齊爲莫强, 而便是東秦也。 上通讀三遍訖掩卷,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