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22책 (탈초본 2512책) 철종 1년 12월 1일 무오 30/30 기사 1850년  道光(淸/宣宗) 30년

    ○ 庚戌十二月初一日午時, 上御熙政堂。 晝講入侍時, 同知事趙秉夔, 特進官鄭德和, 參贊官兪致善, 侍讀官李寅夔, 檢討官金世鎬, 記事官任應準, 別兼春秋南秉吉, 記事官金炳溎, 各持大學, 以次進伏, 武臣沈樂承進伏楹外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誦前受音一遍訖。 上開卷。 寅夔曰, 餘文自止, 當分定於四日, 而自初四至初九日, 連値齋日, 小寒後有經筵頉稟之例, 則此歲前更無開講之日矣。 行數雖多, 分定於三日固好, 而若於三日之內, 更以召對或以朝夕講, 一次爲之, 則可以訖工矣。 上曰, 間以召對爲之, 亦未爲不可乎? 世鎬曰, 大學, 旣以經筵冊子稟定矣。 今將垂訖之際, 改以召對一次, 有違講規, 仍以朝夕講訖工, 似好矣。 上曰, 當如是矣。 寅夔讀自所謂平天下, 止失衆則失國。 釋義訖。 上讀新受音十遍訖。 上曰, 文義以次陳之。 寅夔曰, 此章之老老長長恤孤, 卽前章孝弟慈之義。 先言其敎, 後言其效者, 可見治國平天下之大經大法, 無過於此三者也。 然而在上之人, 眞知實踐, 有以導之, 則在下之人, 觀感興起, 從以效之矣。 絜矩者, 卽恕字工夫, 以己之心, 度人之心, 不敢以己之不欲, 施之於人也。 使吾之身, 處於上下四旁之中, 長短廣狹, 均齊方正, 彼此如一, 則絜矩之道也。 其下三引詩, 皆反覆切要, 一節深於一節。 凡爲人君者, 作民父母。 夫父母之於子, 爲之趨利避害, 未嘗頃刻忘懷, 故好其所好而與之聚之, 惡其所惡而不以施焉。 上之愛民, 眞如父母之於子, 則民之親上, 豈不如子之於父母乎? 若居具瞻之位, 只徇一己之私, 不度衆人之心, 則衆叛親離, 其得免天下僇者鮮矣。 大凡天命之去留, 係乎人心之向背, 人心之向背, 在乎人主之絜矩與否, 則其得衆得國, 不亦在是乎? 今殿下講讀此章, 深究絜矩之義, 懋爲推及之功, 以至上行下效, 則其於治國平天下, 何有? 伏願體念焉。 世鎬曰, 此章論治平之道, 而章首申言孝弟慈, 以明上行下效之速焉。 然而惟孝與弟, 必待在上之人, 感發而興起焉, 惟其慈愛之心不待加勉而鮮有失之者, 故不曰幼幼, 而必曰恤孤, 其義深切。 孤者, 幼而無父之稱, 是爲四窮之一也。 在上者苟能恤孤, 則在下者不倍其恤孤之心矣。 絜者, 以索圍物, 度其大小也, 矩者, 曲尺也, 絜矩, 卽是恕字工夫也。 第二節, 覆解絜矩之義, 而一家之內, 親在我之上, 子在我之下, 我欲親之慈於我, 則我亦不可不慈於子。 如不欲子之不致孝於我, 則我亦不敢不致孝於親, 如三人同行, 我居中央, 而在前之人, 遮住我不得行, 則我不可學他, 而遮住在後者, 不得行。 如三人分田而耕, 左邊人侵我田界, 則我不可學他而侵過右邊田界, 絜矩之道, 此可推矣。 第三節, 言能絜矩之效也。 樂只云者, 樂易之義, 聲氣可樂, 爲德之基, 此指明明德之君子, 公其好惡, 能盡爲民父母之道也。 第四節, 言不能絜矩之禍也。 節南山之詩, 卽家父所作, 周王尹氏而政亂, 故作此以刺之, 可見用賢則國治, 不能用賢則國亂也。 第五節所引文王詩, 卽周公追述文王之德, 以戒成王者也。 蓋前代之治亂得失, 實爲後世之監法, 而周之所監, 必在於殷, 故曰儀監于殷。 惟成湯, 用集大命, 撫綏萬方, 其後賢聖之作, 有六七君, 歷年之久, 至六百餘, 皆所以得衆得國也。 及之時, 自絶于天, 九有以亡, 此所以失衆失國也。 蓋言有天下者, 必用絜矩之道, 而與民同欲, 以結上文二節之義也。 大學之書精密謹嚴, 一字一句, 不可容易放過。 伏願深加體念焉。 秉夔曰, 此章大旨, 卽絜矩二字, 而上下番儒臣, 已爲詳達, 臣無容仰贅矣。 但此二字, 似是只就平治上說去, 而其實則貫徹於格致誠正上工夫。 蓋物格知至者, 能燭理, 故視千萬之心, 猶一人之心, 意誠心正者, 能克己, 故以一人之心爲千萬人之心, 此所以明於絜矩之義, 而能盡絜矩之道也。 以此齊家, 則絜矩於家也, 以此治國, 則絜矩於國也, 以此平天下, 則絜矩於天下也。 傳十章之必以絜矩二字, 摠結之者, 意有在矣。 試以今日講學言之, 諸臣之所願, 惟在於聖學之勤孜, 而殿下體念此意, 勤孜聖學, 則是亦絜矩之道也。 懋哉懋哉。 德和曰, 儒臣所陳甚好, 臣無容更達, 而上下酬酌, 若以文具, 則經筵諸臣, 雖日三接, 恐不足有補於聖學矣。 大抵學問之要, 誠之爲貴, 誠卽天之道也。 天行健, 晝夜不息, 四時不忒, 少無閒斷, 而聖人之心, 亦一天也。 今夫矩者, 人心天理當然之則也。 匠之度物, 以矩爲矩, 聖人之度人, 以心爲矩。 以此齊家, 則絜矩於家也, 以此治國, 則絜矩於國也, 矩之爲矩, 實在於聖人方寸之中。 伏願殿下, 體天之誠, 絜矩於國, 以爲均平方正之道, 則此是新民之止至善也, 懋哉懋哉。 致善曰, 此章, 爲大學之末章, 而修己治人, 至於平天下, 則此聖人之能事也。 始之以絜矩, 次又引詩而申明之, 最是民之父母四字, 尤爲殿下警發處也。 天生斯民, 必使聖人, 作之君作之師, 以代天理物。 苟能撫育斯民, 如父母之保赤子, 則此眞民之父母也。 夫父母養子之道, 只是誠心求之而已, 飢則乳之, 寒則衣之, 非有夙講而皆能養之。 然則君子保民之道, 亦類是也。 民之所好, 如赤子之欲乳則乳之, 民之所好, 如赤子之欲衣則衣之, 至於所惡亦然, 則君子之爲民父母之義, 於斯盡矣。 懋哉懋哉。 上曰, 節彼南山, 維石巖巖, 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何義也? 世鎬曰, 此是興也, 而有比體也。 以南山巖巖, 比師尹之具瞻也。 上曰, 辟則爲天下僇, 何義也? 致善曰, 辟, 偏辟之謂也。 世鎬曰, 此辟字, 與上文五辟字, 同義也。 寅夔曰, 偏辟一己之私, 而不與民同好惡, 則其禍遂至於大僇也。 上曰, 天命不易, 何義也? 世鎬曰, 峻, 詩作駿, 言天命之難保也。 寅夔曰, 云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民罔常懷, 懷于有仁, 此言天命之不可易得也。 世鎬曰, 此章要旨, 專在於絜矩二字, 皆已領會而無疑晦處乎? 上曰, 別無疑難處矣。 寅夔曰, 規矩皆法度之器, 不言規而特言矩者, 圓則動而方則止, 此所謂絜矩, 卽新民之止至善也。 世鎬曰, 絜矩二字, 先爲講究透徹而後, 此章之全體旨義, 可以領會矣。 上曰, 諸臣所奏甚好, 當留念矣。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