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승정원일기 123책 (탈초본 2535책) 철종 3년 10월 10일 정해 21/21 기사 1852년  咸豊(淸/文宗) 2년

    ○ 壬子十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副承旨尹堉, 假注書鄭顯德, 事變假注書安時協, 記事官沈舜澤·徐相至, 左議政李憲球, 右議政金左根, 備局堂上趙斗淳·趙冀永·金學性·李景在·金洙根·趙秉駿·金箕晩·姜時永·徐有薰·李圭祊·李升權·白殷鎭·南秉哲, 校理李啓善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憲球進前問候, 各殿問候訖。 上曰, 次對爲之, 憲球曰, 卽見開城留守金始淵上疏, 則以爲, 麗太祖顯陵之置設參奉, 寔出於聖朝崇報之義, 與崇靈·崇仁殿之置齋郞, 同爲一例, 而往在甲申, 兩殿則俱爲陞遷之窠, 獨麗陵參奉, 依前作散, 恐非朝家一視之政, 伏願裁處, 而批旨, 有令廟堂稟處之命矣。 崇靈·崇仁兩殿郞, 則今旣爲序陞之窠, 而惟此麗陵參奉, 尙未免仕滿作散, 其在一視之下, 宜有向隅之嘆, 且揆以三恪之義, 合有拔例示意之擧, 而第念本營, 有分敎官一窠, 仕滿三十朔, 則陞差分奉常寺直長, 準三十朔, 則陞移主簿, 又滿三十朔, 則內遷六品職, 此乃純廟乙丑筵稟定式者也。 今若以麗陵參奉, 交次陞遷, 則不害爲兩皆區處之方, 而但仍置原朔數, 則出陸期限, 甚是久遠, 在敎官不無稱冤之端, 自今爲始, 分敎官分直長朔數, 各以十五朔後序遷爲定, 麗陵參奉朔數, 亦依此爲準則恐好, 而此儀官制變通, 下詢登筵大臣及銓官, 何如? 上曰, 大臣銓官之意, 何如? 左根曰, 麗王陵參奉之三十朔後, 仍爲作散, 果不無向隅之嘆矣。 分敎官旣有陞遷分奉常寺直長主簿之窠, 則此亦許令交遷, 實是方便之政矣。 洙根曰, 臣於閤外, 略聞其槪, 而自麗陵官遷轉分奉常寺者, 兩無相妨, 大得便宜, 臣豈有異見乎? 上曰, 大臣銓官之意如此, 依所奏施行。 出擧條 憲球曰, 卽見廣州留守李穆淵狀啓, 則以爲, 守□軍官及馬兵都試, 當爲設行, 而見今催科方張, 在前退行, 旣多已例, 竝待明年設行, 儒生公都會, 一體退行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都試及公都會, 係是每年春秋應行之事也。 今此一年兩等之竝爲退行, 殊有欠於奬勸之政, 然而狀辭旣如此, 必有所斟量者矣。 依所請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今年退行, 則明年合設四等乎? 憲球曰, 然矣, 而八路四都, 皆有都試與公都會, 每年春秋設行, 而若値災歲或有故之時, 則狀請退行, 及其明年, 以退行條合設, 故若有仰請許施, 而向於錦營, 亦以是請退稟覆施行矣。 憲球曰, 海西加作之弊, 非但大違糴法, 係是厲民之政也。 所謂加作名色, 卽年例原作之外, 別爲加數執錢, 歇價立本, 取剩私用, 此爲不法之大者, 而旣自巡營, 或有冒行之患。 故爲守宰者, 無難犯科, 爲守宰者, 亦旣有犯科之患, 故爲胥吏者, 無憚售奸, 由是而至有邑加作倉加作, 創出許多色目。 甚至於各色會草中, 或千石或幾百石添還下送, 此由於營邑下吏輩符同作奸之故也, 而該邑倅所不知之隱逋, 年增歲加, 畢竟白徵於民, 民何以料生也? 言念及此, 寧不萬萬哀矜, 萬萬寒心, 此不過近例之襲謬者, 而年前繡啓廟飭, 又不啻截嚴, 其在對揚之道, 雖未必謂人皆冒犯, 爲念先甲之義, 及今奉糴之時, 一番申飭, 恐不可已者, 故敢此仰達。 京外應作外, 雖一苞穀, 無或加作, 而列倅中或有犯科者, 摘發啓聞, 以爲照法嚴繩之, 而不飭之該道臣, 亦難免重勘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年前筵飭, 不是截嚴, 而何不遵行乎? 更爲申飭, 若或有作奸之弊, 則當有別般嚴處之道, 以此意行會, 可也。 出擧條  仍敎曰, 所謂加作, 何以爲之? 憲球曰, 列邑有各穀還上名色, 春糶秋糴, 皆有句管於巡營, 而其中年例原作幾石外, 高價發賣, 減價分給而取剩, 此爲加作名色, 而各邑亦有營穀京司穀, 營門或有加作之事, 邑倅亦有加作, 由是而終爲致逋, 畢竟白懲於民, 而爲切骨之瘼, 此乃加作來歷矣。 憲球曰, 夏間以八路堤堰冒耕及魚鹽收稅禁飭事, 有所筵奏, 而使之一一査招, 從速啓聞後, 更爲稟處之意, 措辭行會矣。 于今幾朔, 無論有無, 尙無皁白者, 至爲三道, 揆以擧行, 殊涉稽忽, 京畿·湖西·北道道伯推考, 俾卽修啓, 而且以吏額汰減後, 形止報來者言之, 關西·海西兩道外, 亦無所報, 殊甚可訝, 關飭各該道, 使之卽速枚報,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憲球曰, 挽近以來, 國綱漸至懈隳, 至有今番檢書官事而極矣。 渠以賊之至親, 掩諱來歷, 冒赴科試, 竟有被選, 下而有滅倫之患, 上而犯欺君之罪, 固已萬萬痛駭。 此而不嚴懲, 從今以往, 凶孽之跡, 無所畏憚, 濫生通籍之計矣。 豈有是理哉? 不宜削汰而止, 南定敎, 令秋曹嚴刑遠配, 俾爲懲後之地, 何如? 上曰, 渠敢隱諱, 肆然赴試, 至於參選, 萬萬可駭, 依所奏施行, 可也。 出擧條 憲球曰, 有實病呈告經筵, 竝許遞,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憲球曰, 呈告法司堂上許遞, 今日政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憲球曰, 向來再度陳懇, 寔出於萬難久冒, 而荐承恩批, 辭旨隆摯, 有非賤臣所敢承當, 且惶且感, 歷久靡措。 臣若有一分可堪之實, 則豈敢不思所以不擇流坎? 生死向前, 而但才蔑寸長, 一事無補, 病到膏肓, 百症交苦, 參倚公私, 惟有早自丐免而已。 屢瀆雖極悚惶, 迷執終難變改, 伏願亟賜斥退, 俾不至大誤國事, 是臣晝宵顒祝也。 上曰, 向來批諭, 旣渴予意, 今豈可求去之時乎? 大臣雖以愼節爲言, 卿之筋力康健, 豈如是過選乎? 更勿如是相煩, 弘濟時艱, 以補予不逮, 是予之望也。 上命大臣就座, 曰, 諸宰奏事。 斗淳等曰, 別無所奏矣。 曰, 玉堂所懷奏之。 啓善曰, 臣伏覩我聖上, 以天縱之姿, 勤日就之學, 講筵召對, 經經緯史, 推尋義理, 討論治亂, 殆無曠日, 臣固欽仰萬萬, 而第伏念帝王之學, 與書生科儒之章句掇拾有異, 臨經則···之道, 必躬行而體驗, 臨史則消息興替之機, 必心會而鑑別, 發諸事爲施諸政令, 皆指這裏做去, 然後乃可見勤學之效, 而曰念終始典于學, 傳曰, 先誠其意, 此乃爲學之要語也。 學而不用是道, 何以臻緝熙光明之域乎? 伏願殿下, 念大禹寸陰之惜, 體成湯又日之新, 懋哉懋哉? 上曰, 所奏甚好, 當留念矣。 出擧條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大臣先退,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