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未四月初三日申時, 上御克綏齋。 召對入侍時, 前承旨李羲俊, 侍讀官李容佐, 檢討官李後善, 直閣李九翼, 假注書趙秉鈺, 記注官金瑛默·金載瓛, 各持續綱目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容佐讀自二月朔日食, 止歲餘卒。 上曰, 文義陳之。 容佐釋義訖。 仍奏曰, 弭德超, 卽貪榮慕位之一小人也。 誣告曹彬, 驟被恩遇, 猶復患得, 居常怨望, 乃以王顯柴禹錫之位在其上爲恥, 而自伐其寧社稷之功, 可見其情態之巧黠矣。 雖以太宗之賢, 亦不能省察而委任之, 及其罪狀畢露之後, 始乃大悟, 遂逐德超, 而待曹彬加厚, 得保其勳勞舊臣。 是知人君任用之道, 必當辨其君子與小人而已矣。 伏願此等處, 益加澄省焉。 上命挾侍, 抱出元子宮, 令諸臣仰瞻。 諸臣俱起仰瞻, 相顧懽忭。 少頃, 挾侍還抱入內。 上曰, 下番讀之。 後善讀自五月河決滑州, 止召坦慰諭之。 上曰, 文義陳之。 後善釋義訖。 上曰, 太宗於此等處, 辨其情僞。 後善曰, 非特辨其情僞而已耳。 仍奏曰, 太宗之杖乳母, 眞盛德事也。 以太宗止慈之念, 當益王稱疾之時, 憂之也切, 慮之也深, 而及夫招乳母問狀之際, 知姚坦檢束之由, 則旣怒之又杖之, 諭以欲使我逐正人, 何其盛也? 殿下所當監法者, 政在是矣。 臣於講席, 仰瞻元子宮天日之表, 榮幸懽忭, 不知蹈舞, 而侍讀自止, 適至於此事, 不偶爾。 顧今元良岐嶷, 衣尺漸長, 宜選正人端士之如姚坦者, 以資輔護敎養之方, 而求其要, 則先自左右而簡其人, 然後自底於涵泳薰陶之美矣。 禮曰, 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愼而寡言者, 使爲子師, 惟殿下益加留神焉。 上曰, 參贊官讀之。 羲俊讀自趙普罷, 止服其量。 上曰, 文義陳之。 羲俊釋義訖。 仍奏曰, 趙普卽宋國初元老功臣也。 太宗愛其勳勞, 矜其老衰, 欲處之善地, 以保其餘生, 賜之詩導其意, 君臣之始終, 可謂兩全矣。 爲人臣者, 豈不刻石報答乎? 使之獻可替否, 盡其所蘊, 亦太宗盛德事, 而正是今日所當體念之事也。 朕固不以嵩高自恃, 使人不敢言之諭, 尤爲美事也。 蓋人主, 宜廣開言路, 使遐土疎逖之人, 各言所懷, 輒白四方異聞, 則民生之困瘁利益, 可以得聞矣。 且與正臣, 論道經邦, 正人進而姦人退, 太平可期, 若使人不敢言, 則下情無以上達矣。 伏願聖上, 尤當體念而留神焉。 上曰, 昉初與多遜善, 而多遜之讒毁, 昉不知而如是言之耶? 羲俊曰, 多遜偏狹小人也, 昉, 忠厚君子也。 昔漢之蕭何·曹參之間, 尙有不協, 況多遜之類, 只是猜克者乎? 上曰, 閣臣讀之。 九翼讀自以呂文仲, 止乃朕之不幸也。 上曰, 文義陳之。 九翼釋義訖。 仍奏曰, 太宗之勤于讀書, 自巳至申, 可見其惟日孜孜之意也。 宋德隆盛, 文明之治, 卓冠百王, 而濂·洛·關·閩, 群賢輩出, 黼黻皇猷, 羽翼朝著, 其源實基於太宗之敦尙儒術, 興起文風, 至今炳烺人耳目, 豈不盛哉? 羲俊曰, 開卷有益, 不爲勞也之言, 尤爲偉矣。 人主萬機之餘, 有日進三卷, 豈不盛且美乎? 上曰, 名臣事蹟, 其有裒集之書乎? 後善曰, 有宋名臣言行錄矣。 上掩卷。 容佐起伏奏曰, 今此講筵久停之餘, 復有召對之命, 在廷之臣, 莫不聳動, 攢手相賀, 足以慰群情顒祝之萬一矣。 竊不勝欽仰萬萬, 而若或有始無終, 作輟無常, 則亦復何益於聖王哉? 臣於向日賓對, 猥以立志二字, 有所仰勉, 而大抵爲學之道, 必先立其志, 然後可無停輟間斷之患, 而克收緝熙將就之效矣。 伏願懋哉懋哉。 上曰, 所陳甚切, 自今爲始, 當念始終矣。 羲俊起伏奏曰, 行都承旨沈承澤, 左承旨尹定善, 右承旨姜㳣, 竝卽牌招,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上曰, 史官就座。 仍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