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張龍逵啓曰, 大司憲黃浩民在外, 執義孫相馹, 掌令閔羲軾·愼在寬, 持平李道南·崔國鎭牌不進,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金世鎬啓曰, 左副承旨金元性, 今日不爲仕進, 卽爲牌招, 何如? 以大司諫朴瑄壽, 司諫李赫準, 獻納李敎鉉, 正言金錫輔, 執義孫相馹, 掌令閔羲軾·愼在寬, 持平李道南·崔國鎭,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張龍逵曰, 只推。傳于大臣政府堂上引見。傳于張龍逵曰, 卽見全羅監司狀啓, 則配囚之中路逃躱, 甚至有失律之患, 挽近以來, 似此謬習之一切操飭, 亦旣屢矣。宜其法綱漸立, 而又有此無前變怪, 誠極駭惋, 寧欲無言。所謂恩津首刑吏之僞造公文, 㺵[欺]蔽官家, 押去鎭校之不能檢束, 任其逃失, 俱係罔赦, 不可輕勘。李羲寅·張有性, 竝自營庭, 限死嚴刑三次, 絶島定配, 在逃罪人劉命律, 自秋曹嚴關, 行會於左右捕廳及四道八都, 期於跟捉, 卽速施律。且以該倅言之, 雖極慵愚, 見瞞於下輩者, 豈若是太甚乎? 固當重勘而但其時, 赴任屬耳, 未及周察, 容有參恕, 姑令戴罪行公, 而復若有所失, 則難免前罪俱勘, 以此知悉。傳于張龍逵曰, 京兆堂上許遞, 政官牌招開政。傳于張龍逵曰, 在外知敦寧與金吾堂上·刑曹參議, 竝許遞, 今日政差出。尹秉鼎, 以吏曹言啓曰, 繕工監假監役官李顯昌, 以其身病, 呈狀乞遞,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有政。吏批, 判書洪鍾序進, 參判金壽鉉, 參議李鍾淳竝牌不進, 右承旨尹秉鼎進。啓曰, 玉堂闕員, 今當差出, 而擬望之人乏少, 外任竝擬, 何如? 傳曰, 允。以鄭顯裕·呂圭益爲副校理, 李䆃重爲知敦寧, 徐憲淳爲判尹, 徐相鼎爲左尹, 李正鉉爲右尹, 洪祐健爲同敦寧, 李喬翼爲刑曹參議, 李容鉉爲同義禁, 任永準爲假監役。兵批, 兼判書金炳冀病, 參判沈膺泰病, 參議宋謙洙入直進, 參知丁昌夾病, 同副承旨張龍逵進。大護軍姜時永·金應均, 護軍鄭健朝·嚴錫鼎·兪鎭五, 副護軍李京鎬·徐臣輔·趙寅燮, 副司直金奎弘·李冕光以上, 竝單付, 江華中軍李志鼎, 限一年仍任事承傳。吏曹再政。宋來熙爲工曹判書, 左尹單李正鉉, 右尹單徐相鼎, 學正單高景晙。吏批, 三政。兼祭酒單宋來熙。以吏曹參議李鍾淳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尹秉鼎曰, 只推。傳于尹秉鼎曰, 發遣吏郞, 諸執事淸齋與否, 摘奸以來。尹秉鼎, 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慶尙監司李參鉉所報, 則以爲釜山各年僉使, 所負錢蕩減中, 移貿條一千三百八十三石零, 見在於該鎭, 穀摠竝入于壬戌定摠者也。元摠見縮給代不足之耗, 勢將充報然後, 可以排用。且柴炭錢蕩減, 爲八千三百餘兩, 而此係邊門重需, 無所區處, 竝從長劃下爲辭矣。移貿係是特蕩, 則給代一款, 惟當自本道, 推移變通, 初非仰煩朝家之事, 至於柴炭入給條八千餘兩, 不可不某樣區劃。就道內穀簿中, 可以排比處, 使之從長登聞後, 稟處事, 行會, 何如? 傳曰, 允。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頃伏承慈敎, 外邑吏逋, 窮査登聞之意, 行會各道矣。卽見慶尙監司李參鉉狀啓, 則以爲千石以上逋七名, 或身故逃亡, 無所指徵, 八百石至二百石逋三十四名, 卽流來舊逋, 而百石以下, 煩不枚擧, 竝囚各邑, 以待處分, 而各邑鎭驛之半載査逋, 無一石所捧, 且逃亡者一不跟捕, 不可無警, 而許多守宰之一時請罪, 亦涉難愼, 竝請令廟堂, 稟處矣。近來千石以上之斷以一律, 千石以下之施以次律, 揆諸皇律四百貫之文, 則殊非法義, 特紀綱廢頹, 穿穴積久, 誅不勝數而然耳。決不可千石以上之有逃有死, 使八百石以上, 生存人倖逭而巧漏, 仁同下吏金仲五捉上巡營, 知禮下吏文斯大捉送右兵營, 倂梟首警衆。千石·八百石以上逃躱人, 令各鎭營, 刻期督捕, 次第施律。七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以上人, 竝嚴刑遠配, 三百石以下, 嚴刑定配, 二百石以下, 令道臣, 從重酌處。特旨行査之下, 拖度幾朔, 畢竟以逃故二字, 爲究竟法, 萬萬駭然。各該守令, 姑先施以緘辭推考之典, 何如? 傳曰, 允。又以議政府言啓曰, 卽見江原監司朴承輝所報, 則枚擧歙谷縣令金明覺牒呈, 以爲昔在萬曆丙申, 革罷本縣, 嵋山十八里屬之通川, 鶴浦三十里屬之安邊矣。越三年戊戌, 更爲復邑之時, 只還通川所屬之界, 而安邊所附三十里, 不得推還。歙民前後訟冤, 終無決處, 而鶴浦之爲歙谷舊界, 輿覽·邑誌·繡單·道啓, 瞭如指掌。且該縣至殘小局, 無望成邑, 目下存保之計, 惟是復疆一條爲辭矣。疆界之有沿有革, 惟當論其時事勢之如何耳。今此歙谷革邑時, 兩面之分屬他邑, 事勢之固然, 而不幾年復邑時, 鶴浦之仍屬安邊, 其時事勢之所以然, 誠有未可知者矣。分土還土, 旣係審愼, 且近三百年以前之事也, 不可造次決定。關問關北道臣後稟處, 如有可考文蹟, 一一收上之意, 一體行關於兩道道臣, 何如? 傳曰, 允。又以承文院都提調意啓曰, 院製述官趙明植有頉代, 吏文學官安橓陞付, 吏文學官有闕代, 幼學趙昌鎬差下, 使之付軍職, 冠帶常仕, 何如? 傳曰, 允。張龍逵, 以訓鍊都監言啓曰, 本局千摠尹喜秀, 身病猝重, 勢難察任, 〈改差〉, 何如? 傳曰, 允。同敦寧兪鎭五疏曰, 伏以臣於日昨, 伏奉除旨, 以臣爲同知敦寧府事者, 感恩怵義, 粗伸叨謝之忱, 而第念臣本無敦寧, 揆以公格, 在所當遞, 玆敢短章陳籲。伏乞聖明, 仰稟東朝, 亟命攸司, 照例遞改, 千萬幸甚。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所請依施。全羅監司趙在應疏曰, 伏以臣移叨藩寄, 行將辭陞矣。臣之父母墳山, 在於京畿坡州麻田等地, 而省掃久曠, 旣切霜露之感, 祿養莫逮, 冞增風樹之慟, 今當遠離, 情私難抑, 玆敢短章仰籲。伏乞聖明, 仰稟東朝, 特許臣朅來之暇, 俾遂至懇, 不勝幸甚。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往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