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寅三月十二日辰時, 上御誠正閣。進講入侍時, 左議政金炳學, 同知事金永爵, 參贊官黃鍾顯, 侍讀官金奭鎭, 假注書李龍雨, 記注官鮮于昇, 別兼春秋洪鍾學, 各持通鑑第二卷, 以次進伏訖。上曰, 史官分左右。炳學進前奏曰, 近日陰晴均適, 今其喜雨伊始, 爲民事甚幸, 而天時人事, 吉慶又此湊合, 群情不勝忭祝矣, 夜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炳學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炳學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炳學曰, 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炳學曰, 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炳學曰, 聖體近多勞動矣, 諸節連爲泰平乎? 上曰, 一樣矣。上開卷, 仍讀前受音一遍訖。永爵讀自邯恐使長史欣請事咸陽, 止將秦軍爲前行, 仍奏釋義訖。上命授書算于永爵, 仍讀新受音十遍訖。永爵曰, 章邯, 身爲秦臣, 只當力戰却敵, 以報國恩, 至於疾功與不免死不必計較, 而今乃降羽, 其罪固不須言, 苟究其實, 邯之降, 趙高使之也, 非特趙高而已, 二世受高壅蔽, 不能專任良將, 以至亡國, 邯之降, 亦二世使之也。奭鎭曰, 二世之讓邯, 由於小人之讒, 章邯之盟洹, 出於圖生之計, 於是乎人君任賢之道, 人臣盡忠之節, 掃地無餘矣。大抵二世之信讒, 雖是過失, 其在章邯之道, 固當死於王事, 而乃反歸楚, 此誠萬古之罪人也。鍾顯曰, 今日進講, 自止內, 別無文義之敷演處, 而講官儒臣, 亦已備盡仰, 臣無容更事陳達矣。上曰, 章邯, 使之史欣, 只見趙高, 不見二世, 趙高之專擅威權, 推可知也。炳學曰, 聖敎至當矣, 長史欣之欲見趙高, 趙高之忌疑章邯, 秦國之政, 於此可知矣, 二世不能明辨賢否, 內有趙高之奸黠, 而欺蔽聰明, 外有章邯之猛將, 而投降敵國, 此專由於二世之酷信趙高, 任其操弄, 擅制威福, 紊亂紀綱, 甚至於指鹿爲馬, 勒立苛法, 終底秦國之危亡, 趙高之罪一至於此矣。上曰, 趙高之罪, 與李斯同矣。永爵曰, 趙高·李斯, 俱是奸譎之輩, 而論其罪惡之輕重, 趙高有甚於李斯矣。上曰, 史官就座。仍命大臣先退,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