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曹參判李恒老疏曰, 伏以, 臣日者伏蒙賜批, 悶臣老病, 以調理行公爲敎, 臣雙擎拜讀, 感淚交逬。此雖慈父之於愛子, 何以加焉? 自玆以往, 益不知死所矣。但因仍數日, 見職未蒙許遞之命, 而實病, 萬無可强之勢, 若以所帶之職, 溘然就木, 則傷廉害義, 受人笑罵, 臣死不可瞑目也。方將治疏, 重籲天閽, 而副摠管新命又至, 瀝血陳情, 反成虛套, 臣玩負乘之占, 懼福過之災, 尤欲循墻而走也。伏望更加矜察, 竝命遽改, 實天地父母始終生成之恩也。臣伏讀朝紙, 十行絲綸, 令人感泣, 足以仰見大聖人罪己責躬收拾人心之盛節也。第今中外物情, 下不信上, 痼疾已久, 徒言無實, 不足以濟事。孟子曰,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所謂仁聲者, 如亟罷土木之役, 悉禁斂民之政, 大開從諫之門, 深講用賢之方, 不留一毫私意, 不雜一毫文具, 不容一毫吝執, 使擧國, 曉然知聖意之所在, 而必信不疑, 然後乃所謂仁聲也。不然而斟酌其中, 稍減分數, 而無拔本塞源之實, 粗能收用, 而無貫始徹終之實, 則百姓, 至愚而神, 彼其怨咨離叛, 又非奉天一詔所能回也。惟聖明念哉。若夫信賞必罰之說, 則前疏, 亦旣微發其端矣。蓋天道有陰陽, 人事有淑慝, 故扶陽而抑陰, 命德而討罪, 勸善而懲惡, 如車之有兩輪, 鳥之有兩翼, 不可闕一者也。二帝三王, 參贊化育者在此, 孔·孟·程·朱, 講明傳授者在此, 爲政而不達於此, 則雖無事之時, 不可以爲國, 況有難之時乎? 故左攻于左, 右攻右, 御以其馬之正者, 不可不賞于祖, 左不攻左, 右不攻右, 御非其馬之正者, 不可不戮于社, 此則帥臣之所當講也。尊君親上, 盡伏節死義之忠者, 不可無五服之章, 懷利忘義, 有偸生苟免之罪者, 不可無五刑之誅, 此則朝廷之所當講也。推此以求, 凡事皆然, 好惡不明, 功罪不章, 僨事之所由也。惟聖明察焉。抑又有一獻焉。洋夷之禍, 至於今日, 雖洪水·猛獸, 無以加焉。殿下, 宵旰憂悸, 內則使有司, 捕誅邪學之黨, 外則使將士, 出征入海之寇, 人獸之關, 存亡之機, 決於呼吸, 誠不可少緩也。然徒治其末而不拔其本, 徒止其流而不塞其源, 則臣又恐根本之萌蘖, 源泉之湧出, 雖善者, 亦無如之何矣。朱子曰, 正其本者, 雖若迂緩而實易爲力, 救其末者, 雖若切至而實難爲功, 故昔之善論事者, 必深明夫本末之所在, 而先正其本, 本正則末之不治, 非所憂矣。然則迅掃洋氛之本, 在殿下之一心, 今爲殿下計, 莫如澄治此心, 不爲外物所牽制搖奪, 所謂外物者, 事目甚多, 不可枚擧, 而洋物爲最甚。臣願殿下, 斷自睿衷, 凡服食器用, 逐日常接之際, 一有洋物, 介於其間, 悉行搜出, 聚之闕廷而燒之, 昭示好惡之有在, 則是克己正心之符驗, 而殿下之身正矣。以是警動於宮闈之內宗戚之家, 則宮闈宗戚, 莫不從志, 而殿下之家正矣。以是警動於朝廷, 則內自朝廷, 外至遐裔, 莫不從志, 而殿下之國正矣。身修家齊而國正, 則洋物, 無所用之, 而交易之事絶矣。交易之事絶, 則彼之奇技淫巧, 不得售矣。奇技淫巧不得售, 則彼必無所爲而不來矣。此與誅捕征伐, 本末相資, 表裏相因, 不可不加之意也。臣平生, 身不着洋織, 家不用洋物, 以成一家之政, 滿腔血心, 欲以行之於心者, 告之於君, 施之於家者, 推之於國, 願殿下, 行此一着, 快示中外, 使群臣百姓, 知大聖人之作爲, 如靑天白日焉, 安知不天降大任, 試之以敵國外患, 使聖明, 動心忍性, 憂戚玉成, 傾否濟屯, 以當一治之數也? 伏惟聖明, 財幸焉。臣無任云云。答曰, 省疏具悉。卿其勿辭, 調理行公, 尾附事, 所陳切切正當, 當體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