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巳八月初七日巳時, 上與王世子詣文廟。 釋奠祭親行擧動入侍時, 行都承旨宋秉瑞, 行左承旨尹吉求, 行右承旨金喆熙, 左副承旨閔泳喆, 右副承旨金炳稷, 同副承旨兪鎭沃, 假注書鄭寅旭·徐丙贊, 記事官徐相勛·李蓍宰, 檢校直提學尹用求·金奎弘·金宗漢·閔宗植·李埈鎔·閔丙承, 檢校直閣南奎熙·沈相瓚·兪鎭弼, 檢校待敎趙鼎九·李垠鎔, 副校理權沇, 修撰申性均, 以次侍立。 時至, 通禮跪啓請外辦。 上具遠遊冠·絳紗袍, 乘輿出思政門。 藥房提調閔泳達, 副提調宋秉瑞進前奏曰, 侵早勞動,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仍出勤政門, 至降輿所。 通禮跪啓請降輿乘輦。 上降輿乘輦, 由興禮門, 出光化門, 王世子隨後進發。 大駕至宗廟前路。 傳曰, 都承旨馳詣宗廟·永寧殿, 奉審以來。 仍降輦步過, 乘輦進發至景慕宮前路。 傳曰, 檢校待敎韓耆東馳詣景慕宮, 奉審以來。 仍降輦步過, 乘輦進發, 至文廟下輦所。 通禮跪啓請降輦乘輿。 上降輦乘輿, 至幕次前。 通禮跪啓請降輿。 上降輿入幕次, 王世子隨後降輿入小次。 傳曰, 檢校待敎吳正根馳詣北廟, 奉審以來。 傳曰, 左副承旨閔泳喆馳詣啓聖祠, 奉審以來。 傳曰, 於義洞碑閣, 遣史官看審以來。 展拜時至, 通禮跪啓請出次。 上具冕服以出。 通禮導上至東門外。 通禮跪啓請執圭。 秉瑞跪進圭, 上執圭。 通禮導上入正門, 詣版位, 王世子隨後詣拜位。 通禮跪啓請鞠躬四拜興平身。 上行四拜禮, 王世子行四拜禮。 通禮導上入廟內奉審, 王世子隨後奉審。 上省器如儀訖。 仍詣東西廡奉審, 王世子隨後奉審。 上還出東門釋圭。 秉瑞進前奏曰, 寶劍出入之際, 擧措顚倒, 事未前有, 萬萬駭然。 竝所當重勘, 而本院請推之外, 無他可施之罰,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從重推考, 可也。 出駕敎 仍還入幕次, 王世子隨後入小次。 傳曰, 肄儀當親視矣, 該房知悉。 傳曰, 侍衛·陪衛與留陣軍兵, 令各其營乾犒饋。 上出次, 詣省牲位, 省牲如儀訖。 仍詣丕闡堂, 王世子隨後侍坐。 肄儀如儀訖。 上還御明倫堂。 傳曰, 時·原任大臣入侍, 大司成率掌儀[掌議]以下諸儒生, 同爲入侍。 賤臣承命傳諭, 領議政沈舜澤, 判府事鄭範朝進前奏曰, 今日勞動過多, 俄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 舜澤曰, 今此召接, 臣等已極榮幸, 且泮長率齋儒入侍, 甚盛擧也。 上曰, 今此釋奠之親行, 予意亶在乎? 崇正學闢異端, 而勉飭諸生也。 舜澤曰, 釋奠親行, 東宮亞祼, 尊聖之聖意, 至矣盡矣。 至有勉飭齋儒, 尤見興學之盛化矣。 衛正闢異, 豈有他道乎? 欽誦萬萬, 無以形達矣。 範朝曰, 今日盛擧, 是幾百年來初有之事也。 臣等身親見之, 與有榮矣。 尊聖之禮, 崇儒之術, 誠卓越千古, 伏不勝欽誦攢祝。 間者月課設始之後, 士心聳動, 已多實效云, 而今又召接諸儒, 前席面飭, 諄諄面命。 盛矣哉, 從今士氣之培養興起, 尤當何如乎? 士者元氣也, 扶植正氣, 則邪氛自當侵息矣。 上曰, 年前親行釋菜, 而今又親奠者, 爲東宮慕聖尊道, 勸勉睿學之意也。 舜澤曰, 聖敎及此, 欽仰萬萬。 睿學如是勸勉, 日臻高明, 尤切顒祝矣。 範朝曰, 今日悠悠萬事, 無過於睿學將就一事, 而如是勸勉, 萬萬欽誦矣。 上曰, 惟衛正闢異, 今日之急務也。 若是勉飭之後, 諸儒必當互相勉勵, 而勤於學業矣。 舜澤曰, 諸儒承聆此敎, 敢不勉勵自修乎? 上曰, 掌議進前, 掌儀[掌議]權靖善進前奏姓名。 上曰, 顯祖爲誰耶? 靖善曰, 故吏判臣權尙游, 爲臣之七代祖矣。 上曰, 粵在世宗朝·文宗朝, 以世子隨駕, 而方在沖齡, 未能亞祼, 今此東宮之肇將亞祼, 寔是國朝初行之盛禮也, 前代罕有之曠典也。 仍命書傳敎曰, 尊聖崇學, 卽我家法, 而遒追古事, 今年又躬行釋菜, 東宮肇將亞祼, 瞻慕之誠, 嘉悅之心, 尤切於今日, 不可無示意之擧。 大司成特爲加資, 太學掌議瓜近, 敎官作窠擬入, 四齋班首, 問名初仕調用, 其餘齋儒, 各書冊一件賜給矣。 又命書傳敎曰, 都承旨宋秉瑞, 大老之孫也。 年前親行釋菜時, 以太學掌議入參, 而今番適帶喉職, 又昵對, 事亦甚奇, 特爲加資。 又命書傳敎曰, 齋儒書冊, 當於再明日景武臺懸題前, 親頒矣。 該房知悉。 上曰, 泮長進前。 容稙進前。 上曰, 月課間爲幾次設行乎? 容稙曰, 今爲九次矣。 上曰, 以興學造士, 屢有飭敎矣。 泮長體予至意, 各別勉諭, 可也。 容稙曰, 聖敎如此, 敢不盡職勉飭, 而臣學淺識短, 恐未能對揚明命矣。 上曰, 英祖朝, 曾有御筆書下, 以誨諸生之故事。 故予亦謹遵此事, 今下御筆正心工夫四字。 仍命都承旨讀奏, 傳下御筆于泮長, 仍敎曰, 持此御筆, 以示諸生, 使之常目在之, 以知爲學之要也。 容稙曰, 謹當依敎頒示矣。 上曰, 東宮亦有睿筆書下讀書志在聖賢六字。 使輔德金永悳讀奏。 舜澤曰, 御筆·睿筆書下, 尤是曠絶之盛擧也。 上命傳于泮長, 使之同爲頒示。 仍敎曰, 聖賢用工, 固莫先於正心誠意, 而學者標準不高, 則造詣不深。 讀書志在聖賢, 允爲學者, 希顔·學孔之方也。 仍命書御製, 使都承旨讀奏。 東宮令書睿製, 使輔德讀奏。 上曰, 御製詩·睿製詩入侍時, 原任大臣·承史·閣臣·玉堂·內務堂郞·春桂坊及諸儒生, 一體賡進, 以活字印作帖, 頒賜諸臣矣。 仍敎曰, 儒者所行, 無過於正心誠意, 故書此以勸勉矣。 舜澤曰, 今此四大字, 寔是學問上緊要處, 而實由於興學之聖念, 不勝欽誦萬萬矣。 範朝曰, 朱子將入朝, 語人曰, 吾平生所學, 正心誠意四字而已, 而誠正之學, 非徒儒者之學, 帝王之學, 不出於此矣。 上曰, 非但太學, 亦爲曉飭於鄕外, 好矣。 仍命書傳敎曰, 太學首善之地, 而實爲四方之表準也。 予方臨芹宮勉飭諸生, 而未知鄕外興學之規, 果能盡勸獎導率之責乎。 自廟堂, 更爲關問其勤慢。 上曰, 都承旨年前釋菜親奠時, 以掌議入參乎? 秉瑞曰, 臣於其時, 果以掌議入參矣。 上曰, 以大老之孫, 兩次親奠, 連爲入參, 事甚稀貴矣。 仍敎曰, 承旨與泮〈長〉退出, 入侍儒生擧案捧入。 上曰, 大臣先退。 仍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宣傳官跪稟懸燈, 又跪稟各營起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