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巳十二月初一日五更, 上御乾淸宮。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尹相澈, 檢校直閣南奎熙, 侍讀官李世應, 檢討官李範弘, 假注書申容雨, 記事官徐相勛·李蓍宰, 各持綱目第十七卷,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仍開卷, 上曰, 上番讀之。 世應讀自皇甫嵩之討張角, 止涼州可定也。 上曰, 釋義。 世應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世應曰, 皇甫嵩, 素以西州豪傑, 爲人所讒, 不用於世, 豈不可惜哉? 上曰, 此時小人, 嘯黨日盛, 君子多有遭讒, 不能進用, 由此觀之, 則可知其政治無公, 使後人, 豈不歎惜哉? 世應曰, 聖敎切當矣。 上曰, 下番讀之。 範弘讀自愼不從, 止出爲漢陽太守。 上曰, 釋義。 範弘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範弘曰, 董卓, 慢詔輕上, 罪不容貸, 而張溫, 不能施以軍法, 乃縱賊不誅, 馴致亂階, 遂使盜弄國柄, 流毒生靈, 可勝歎哉? 上曰, 違軍令者, 倚[依]法斬之當然, 而張溫, 不忍行令, 然有罪者, 須不殺, 自死於軍中, 理之常事也。 範弘曰, 聖敎切當矣。 仍又奏曰, 傳有之曰小不忍則亂大謀, 其張溫之謂也。 上曰, 參贊官讀之。 相澈讀自脩南官, 止可坐而待也。 上曰, 釋義。 相澈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相澈曰, 兵也者, 聖人不得已用之, 若修德行政, 息軍敎民, 則天下咸服, 民歸之猶水之就下, 此是不戰而屈人之道也。 耿鄙不從傅燮之言, 率爾動兵, 反受其禍, 豈不慨歎哉? 上曰, 兵者, 不獲已用之, 必不如修德, 故每事輕忽處之, 終難免見敗, 豈不養德偃武乎? 相澈曰, 聖敎切當矣。 上曰, 閣臣讀之。 奎熙讀自不從行, 止以居其任。 上曰, 釋義。 奎熙釋義訖。 上曰, 文義奏之。 奎熙曰, 傅燮之論, 可謂知彼知己, 若使鄙, 息軍待時, 則豈至於敗耶? 以燮之才, 竟死於難, 其達節守節之論, 赫赫照耳目, 壯節之諡, 眞無愧矣。 上曰, 傅燮爲將, 扶義歿於軍中, 爲人臣者, 可效其忠正也。 奎熙曰, 聖敎至當矣。 仍又敎曰, 陳寔之聽訟, 如是明辨, 可謂壯哉。 訟者, 退無怨言然後, 知其判正也。 奎熙曰, 然矣。 仍又奏曰, 易之中孚, 以議獄贊之, 若不見孚於人, 則何以辨別曲直, 而使人無怨也? 陳寔之平心率物, 見孚於平日, 可知也。 上掩卷, 仍命史官就座。 相澈曰, 入侍之際, 史官, 趁不待令, 揆以事體, 萬萬駭然。 當該史官, 所當重勘, 而本院請推之外, 無他可施之罰,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從重推考, 可也。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