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學儒生進士李秀丙等疏曰, 伏以臣等俱蒙作成之化, 粗解經傳之義, 有以知敍秩命討, 出於天而不可易, 仁義忠孝, 根於心而不可遏者也。 肆昔孔子之作春秋也。 大義數十, 而討復爲重, 朱子之修綱目也, 亦然。 此義也有一人之未講, 而一日之不明, 則亂賊接踵, 倫綱斁絶矣。 在今日雖曰, 讀春秋無地, 凡閭閻婦孺, 皆有腔子裏春秋, 況擧天下有國有家者, 孰無君臣父母, 孰不以討復, 爲大義理之當然耶? 嗚呼, 乙未八月之變, 可忍言哉? 其不可忍言, 而終無一言哉? 亂臣賊子, 何代無之? 至於此逆, 則剖判以來所未有之大逆也。 至冤極痛, 古或有之, 至於此讐, 則覆載之間, 所不容之大讐也。 惟我大行王后, 奉承宗祊, 母臨億兆, 垂三十載子惠覆育之恩, 淪浹於八域, 莫不感戴, 而旻天不弔, 梟獍作孽, 遭此罔極之大變, 追想當日, 天地翻覆, 日月晦冥。 嗚呼, 祖宗在天之靈, 罔有妥享, 聖上入宮, 規諫永閟無聞, 東宮霣迫之慟, 窮宙難洩, 下至赤子號慕之情, 靡有所依歸。 臣等念之至此, 失聲痛哭, 血淚交逬, 不知所以爲言也。 元惡大憝, 縱行一二之殄戮, 猰㺄鬼蜮, 尙有餘黨之未討, 共戴不共戴之天, 忍送不忍送之年, 以至于今日, 復雪無期。 爲臣子者, 嘗膽之志, 寢皮之願, 曷有其極者哉? 矧今陵封在邇, 除服不遠, 則誅討之大義, 尤不可不先也。 春秋之法, 讐不復, 雖葬而不書葬。 朱子曰凡有父母之大讐者, 未復其讐, 則雖衣紋繡美棺槨而葬之, 與不葬同。 此誠萬世萬國不易之大經也。 今於因封之日, 外國譏笑, 將何塞也? 卒哭之時, 臣民之服, 將何闋焉? 後孔·朱而秉筆者, 其亦將何以書之乎? 此臣等區區之忠赤, 所以激勵奮發, 不容得已。 玆敢冒萬死進一言, 書生肚皮間, 設有千慮之一得, 豈可形諸觚墨, 以瀆黈纊之下哉? 其討復之策, 則活規神算, 何患乎無人焉? 伏願聖明, 亟行天討之命, 以泄神人之憤, 無任云云。 奉旨, 省疏具悉。 宜其有爾等之言而已。 諭於日昨儒疏之批, 各其知悉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