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승정원일기 120책(탈초본 2443책) 헌종 11년 10월 24일 임자
1845년 道光(淸/宣宗) 25년
1일
2일
3일
4일
5일
6일
7일
8일
9일
10일
11일
12일
13일
14일
15일
16일
17일
18일
19일
20일
21일
22일
23일
24일
25일
26일
27일
28일
29일
晴
行都承旨
李圭祊
病
。 左承旨
李正耆
坐直
。 右承旨
洪永圭
坐直
。 左副承旨
曺錫亨
病
。 右副承旨
徐元淳
病
。 同副承旨
趙在慶
坐
。 注書 二員未差。 假注書
李敎寅
仕
金弘祺
仕直
。 事變假注書
姜晢一
仕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과 經筵을 정지함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 上在
昌德宮
。 停常參·經筵。
내일 召對를 여쭙는 趙在慶의 啓
○
趙在慶
啓曰, 明日召對, 取稟。 傳曰, 爲之。
○
趙在慶
啓曰, 明日召對, 取稟。 傳曰, 爲之。
監察茶時를 한다는 李正耆의 啓
○
李正耆
啓曰, 大司憲
洪學淵
呈辭, 執義
林肯洙
, 掌令
申佐模
·
申泰運
, 持平
崔虎文
·
李晉燁
牌不進。 監察茶時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正耆
啓曰, 大司憲
洪學淵
呈辭, 執義
林肯洙
, 掌令
申佐模
·
申泰運
, 持平
崔虎文
·
李晉燁
牌不進。 監...
○ 又啓曰, 今日拜表時, 憲府則監察代行矣, 雖無諫院, 依例行禮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啓曰, 今日拜表時, 憲府則監察代行矣, 雖無諫院, 依例行禮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仕進하지 않은 洪永圭등 에 대해 즉시 패초할 것을 청하는 啓
○ 又啓曰, 右承旨
洪永圭
, 左副承旨
曺錫亨
, 右副承旨
徐元淳
, 今日不爲仕進,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右承旨
洪永圭
, 左副承旨
曺錫亨
, 右副承旨
徐元淳
, 今日不爲仕進, 竝卽牌招, 何如? 傳曰, 允。
○ 又啓曰, 右邊捕盜大將
柳基常
, 今日拜表,
慕華館
出去矣, 所佩命召及大將牌·傳令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仍佩往來。
○ 又啓曰, 右邊捕盜大將
柳基常
, 今日拜表,
慕華館
出去矣, 所佩命召及大將牌·傳令牌, 何以爲之? 敢稟。 傳曰, 仍佩往來。
○ 傳于
李正耆
曰, 三使臣留待。
○ 傳于
李正耆
曰, 三使臣留待。
○ 傳于
李正耆
曰, 三使臣入侍。
○ 傳于
李正耆
曰, 三使臣入侍。
○ 傳于
趙在慶
曰, 召對入侍。
○ 傳于
趙在慶
曰, 召對入侍。
○ 以
黃海
監司
金鼎集
狀啓,
新溪縣
民家失火事, 傳于
李正耆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
黃海
監司
金鼎集
狀啓,
新溪縣
民家失火事, 傳于
李正耆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分付。
○ 以
忠淸
監司
姜時永
狀啓
泰安郡
民家失火事, 傳于
李正耆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 分付。
○ 以
忠淸
監司
姜時永
狀啓
泰安郡
民家失火事, 傳于
李正耆
曰, 聞甚矜惻, 元恤典外, 別加顧助, 結構奠接之方, 廟堂措辭, 分付。
○ 以大司諫
宋持養
, 獻納
朴斆默
, 正言
尹行謨
·
柳晏
, 執義
林肯洙
, 掌令
申佐模
·
申泰運
, 持平
崔虎文
·
李晉燁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正耆
曰, 只推。
○ 以大司諫
宋持養
, 獻納
朴斆默
, 正言
尹行謨
·
柳晏
, 執義
林肯洙
, 掌令
申佐模
·
申泰運
, 持平...
○ 以左副承旨
曺錫亨
, 右副承旨
徐元淳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正耆
曰, 只推。
○ 以左副承旨
曺錫亨
, 右副承旨
徐元淳
牌不進罷職傳旨, 傳于
李正耆
曰, 只推。
○
李正耆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拜表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李正耆
, 以都摠府言啓曰, 今日入直內三廳武兼禁軍及軍兵等, 當爲中日習射技放, 而拜表相値, 不得設行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都摠府府言啓曰, 副摠管
吳一善
, 以摠戎中軍, 本營諸將官射會監試事, 禁衛營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都摠府府言啓曰, 副摠管
吳一善
, 以摠戎中軍, 本營諸將官射會監試事, 禁衛營晝仕出去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京畿
前監司
李啓朝
災實狀啓, 則分等不爲擧論, 事目災二百結外, 不足災一千八百四十二結七十七負三束, 特許準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旣不擧論, 全省可知均登, 始因風凄而未發者, 終緣霜退而桑楡有收, 若而邑蟲雹之損, 固不免常有之患, 所報災結, 殆近過濫, 而第以寧失之義, 事目外加劃一千六百結, 使之均俵。 其一,
北漢平倉
城餉, 捧留各該邑, 耗條代錢輸送摠廳,
楊州
排捧條, 捧留本邑, 耗條依
海西
移轉例, 詳定代錢, 輪送摠廳事也, 城餉邑捧, 或不無已施之事, 如今康年, 不可視以爲例, 但
畿輔
所重, 與他自別, 盡數遠輸, 亦所當念, 折半捧留, 耗條本邑輸送,
楊州
排捧條, 亦依他邑例, 折半捧留, 元還旣令折半城捧, 耗條代錢, 置之。 其一,
臨津
·
長山
等餉穀捧留各該邑, 附近民之自願輸納者, 依願許施, 耗條代錢輸送事也, 旣有近年已許之例, 依施。 其一, 各衙門軍布, 壬辰癸巳停退條, 及辛巳以前各年舊布, 竝許仍停事也, 新舊竝督, 民情可念, 許令仍停。 其一,
抱川
民庫貸下還穀折租五千一百七十七石零, 待年豊收捧條, 姑許停捧事也, 待豊收捧, 本是優恤之意, 如今樂歲, 固宜準捧, 而連年支勑之餘, 民力在所當念, 姑許停捧。 其一, 禁御兩營
江都
留餉米太, 及守摠兩營軍官壯抄牙兵等身米太錢收捧事也。 其一, 沿海各邑拯劣米太, 竝許停捧, 而其中
金浦
水沈之
靈岩
大同拯米, 及
交河
臭載之
順天
大同拯米太, 係是當年條, 依定式收捧事也。 其一, 各衙門各宮房屯土, 從實收稅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 所請諸條, 別無靳許之端, 竝許施,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京畿
前監司
李啓朝
災實狀啓, 則分等不爲擧論, 事目災二百結外, 不足災一千八百四十二結七十七負三束, 特許準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旣不擧論, 全省可知均登, 始因風凄而未發者, 終緣霜退而桑楡有收, 若而邑蟲雹之損, 固不免常有之患, 所報災結, 殆近過濫, 而第以寧失之義, 事目外加劃一千六百結, 使之均俵。 其一,
北漢平倉
城餉, 捧留各該邑, 耗條代錢輸送摠廳,
楊州
排捧條, 捧留本邑, 耗條依...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水原
留守
李光正
災實狀啓, 則事目災三十結外, 不足災七百九結八十二負五束, 特許加劃,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今年畿農, 可謂均登, 本府穡事, 寧有異同, 早涼雖云有損, 晩曝幾皆成實, 所請災結, 殊涉稍多, 事目外四百七十結, 特爲加劃, 推徵亦許防塞,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水原
留守
李光正
災實狀啓, 則事目災三十結外, 不足災七百九結八十二負五束, 特許加劃,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今年畿農, 可謂均登, 本府穡事, 寧有異同, 早涼雖云有損, 晩曝幾皆成實, 所請災結, 殊涉稍多, 事目外四百七十結, 特爲加劃, 推徵亦許防塞,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廣州
留守
洪敬謨
災實狀啓, 則事目災二十結外, 不足災一百六十結二負, 特許準劃, 癸酉庚辰丁亥排捧還, 竝許仍停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一時驟涼, 別無損於成熟之早秧, 八月稍暄, 大有效於發穗之晩稻, 論以狀辭, 亦驗豐登, 所請災結, 猶涉稍多, 而保障重地, 尤當軫念, 特許準劃, 使之均俵, 各年排還, 一事請停, 有若按例, 況丁亥條之僅捧一年條者, 亦近於塞責, 揆以糴法, 寧容若是, 當此康年, 事當全數收捧, 而新舊竝督, 民勢可念, 癸酉庚辰條, 特令仍停, 丁亥排捧餘數, 姑先盡數捧納之意,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廣州
留守
洪敬謨
災實狀啓, 則事目災二十結外, 不足災一百六十結二負, 特許準劃, 癸酉庚辰丁亥排捧還, 竝許仍停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一時驟涼, 別無損於成熟之早秧, 八月稍暄, 大有效於發穗之晩稻, 論以狀辭, 亦驗豐登, 所請災結, 猶涉稍多, 而保障重地, 尤當軫念, 特許準劃, 使之均俵, 各年排還, 一事請停, 有若按例, 況丁亥條之僅捧一年條者, 亦近於塞責, 揆以糴法, 寧容若是, 當此康年, 事當全數收捧, 而新舊竝督, 民勢可念, 癸酉庚辰條, 特令仍停, 丁亥排捧餘數, 姑先盡數捧納之意, 分付,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開城
留守
金學性
狀啓, 則備陳本府及舊
豐德
農形受損之狀, 仍請後錄諸條, 令廟堂稟處矣。 其一, 舊
豐德
禁御兩營
江都
留餉米太, 及摠廳所管
臨津
餉穀, 捧留本邑, 而耗條詳定代捧, 輸送各該廳之意, 前已別具啓聞事也。 其一, 舊
豐德
各軍門各衙門身軍布之辛巳壬辰癸巳條,
大小南面
壬辰癸巳停退條, 竝許仍停事也,
江都
留餉之詳定代捧,
臨津
餉穀之捧留本邑, 依昨年例施行, 耗條, 竝以詳定, 輸送各該營, 各年舊布, 亦許仍停,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開城
留守
金學性
狀啓, 則備陳本府及舊
豐德
農形受損之狀, 仍請後錄諸條, 令廟堂稟處矣。 其一, 舊
豐德
禁御兩營
江都
留餉米太, 及摠廳所管
臨津
餉穀, 捧留本邑, 而耗條詳定代捧, 輸送各該廳之意, 前已別具啓聞事也。 其一, 舊...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全羅
監司
金景善
災實分等狀啓, 則
礪山
等九邑, 置之尤甚,
扶安
等二十八邑鎭, 置之之次,
光州
等十七邑, 置之稍實, 事目災八百結外, 不足災一萬五千九百九十三結十負三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分劑依施, 本道年形, 始雖有若而邑惜乾之歎, 摠而論全道內成就之實, 則初非失稔, 優爲小康, 而所請災結, 殊涉夥多, 事目外一萬四千結加劃, 使之均俵。 其一, 三等邑尤甚面里尤甚戶當年新還, 以相當穀, 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事也, 還餉法意, 本有所重, 何可混請三等, 無所區別乎? 只就尤甚邑尤甚面里尤甚戶, 特許準折代捧, 以紓民力。 其一, 丙子未捧及
高敞
己巳反作條, 依已例仍停事也。 其一, 己巳停退軍布, 依已例仍停事也。 其一, 三等邑城餉, 城下近面, 輸納城倉, 程途稍間處, 捧留邑倉, 待明秋還納城倉事也。 其一, 京外所納箭竹, 尤甚邑全數, 之次邑折半, 蠲減事也。 其一, 尤甚邑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所請諸條, 旣多已施之例, 別無靳許之端, 竝依施, 而箭竹尤甚邑折半, 之次邑三分一, 蠲減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全羅
監司
金景善
災實分等狀啓, 則
礪山
等九邑, 置之尤甚,
扶安
等二十八邑鎭, 置之之次,
光州
等十七邑, 置之稍實, 事目災八百結外, 不足災一萬五千九百九十三結十負三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分劑依施, 本道年形, 始雖有若而邑惜乾之歎, 摠而論全道內成就之實, 則初非失稔, 優爲小康, 而所請災結, 殊涉夥多, 事目外一萬四千結加劃,...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慶尙
前監司
洪鍾英
災實分等狀啓, 則
知禮
等九邑, 置之尤甚,
醴泉
等三十四邑, 置之之次,
慶州
等三十八邑, 置之稍實, 仍以爲事目災七百結外, 不足災一千三百二十七結五十五負六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分劑, 依施, 如干災傷, 固是樂歲之所不能免, 而幅圓廣大, 結摠夥多, 所請之災, 極爲精約, 依狀請特爲準劃, 使之均俵。 其一, 山城餉還限折半, 仍捧平倉事也。 其一, 尤甚邑限明秋, 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依已例防塞事。 城餉之折半捧留, 尤甚邑勿配, 推徵防塞, 竝許施,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慶尙
前監司
洪鍾英
災實分等狀啓, 則
知禮
等九邑, 置之尤甚,
醴泉
等三十四邑, 置之之次,
慶州
等三十八邑, 置之稍實, 仍以爲事目災七百結外, 不足災一千三百二十七結五十五負六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分劑, 依施, 如干災傷, 固是樂歲之所不能免, 而幅圓廣大, 結摠夥多, 所請之災, 極爲精約, 依狀請特爲準劃, 使之均俵。 其一, ...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洪在喆
分等狀啓, 則
三登
等九邑, 置之稍實,
平壤
等二十四邑, 置之之次,
龜城
等九邑, 置之尤甚,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其一, 各邑鎭帳外火田, 限四分一權減, 各鎭屬給代不足條, 以各鎭間年儲留穀及營別置穀, 從便區劃事也。 其一, 陳田火田還加起執摠, 姑許停免事也。 其一, 各宮房各衙門及奎章閣所屬屯土, 從實執摠, 而其中閣屯之在於
淸北
各邑者, 別爲摘奸, 獲免白地責稅也。 其一,
龜城
·
泰川
頹戶外, 當年還布, 特許六分一蠲減, 六分一停退, 六分一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
定州
等五邑, 八分一蠲減, 八分一停退, 八分一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
龍川
·
鐵山
, 八分一停退, 八分一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事也。 其一,
龜城
等九邑, 潰覆成川, 永無田形者, 待各該邑齊報, 從當別具狀請, 而該邑所用雜費條, 依
三南
官需災減例, 災結所納, 爲先蠲免之意, 申飭各該邑事也。 其一, 式年戶籍磨勘, 待明秋擧行事也。 其一, 尤甚九邑配囚, 移配他道事, 令攸司稟處, 仍令限明秋, 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分等依施, 今番
淸北
水災, 雖不無淺深之別, 統以言之, 便同滄桑, 其在懷保之政, 宜有越例之施,
龜
·
泰
等九邑頹戶外, 還布之停退代捧, 道臣所請, 豈無酌量, 而但六分一蠲減, 六分一停退, 此乃元還之三分一減縮也。
龜
·
泰
兩邑之中, 亦必有水災稍歇, 而足可捧還處, 則如是混請, 太過分數, 以此推之,
定州
·
龍川
等邑, 雖有分等, 亦是元還減縮則一也, 至於蠲減之自下擅請, 有違格例, 該道臣推考, 蠲減勿施,
龜
·
泰
等兩邑, 六分一停退, 六分一代捧,
定州
·
龍川
等七邑, 八分一停退, 八分一代捧, 竝以尤甚面里, 分等許施, 雜費條蠲免, 及災邑配囚之移配他道, 俱係便民之政, 外此諸條, 亦多已例, 竝依狀請施行, 何如? 傳曰, 允。 蠲蕩之請, 雖違格式, 被災民情, 不可不念, 特依停代之面里分等例, 施行。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平安
監司
洪在喆
分等狀啓, 則
三登
等九邑, 置之稍實,
平壤
等二十四邑, 置之之次,
龜城
等九邑, 置之尤甚,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其一, 各邑鎭帳外火田, 限四分一權減, 各鎭屬給代不足條, 以各鎭間年儲留穀及營別置穀, 從便區劃事也。 其一, 陳田火田還加起執摠, 姑許停免事也。 其一, 各宮房各衙門及奎章閣所屬屯土, 從實執摠, 而其中閣屯之在於...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咸鏡
前監司
成遂默
分等狀啓, 則
安邊
等十三邑, 置之稍實,
會寧
等六邑, 置之之次,
鏡城
等六邑鎭, 置之尤甚,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 尤甚中
三
·
甲
兩邑, 救急之政, 爛商停當, 追于登聞爲辭。 其一,
三
·
甲
兩邑新還當捧中, 限三分一, 特許停退事也。 其一, 還餉, 尤甚邑折半, 之次邑三分一, 以相當穀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事也。 其一, 己丑乙未丙申停退未捧折米二萬八千六百一石零, 竝姑停捧事也。 其一,
茂山
癸未査得虛留折米二萬一千三百八石, 依前仍停事也。 其一, 尤甚邑限明秋, 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明川以南
進俸吏, 停止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三等分劑, 依施,
三
·
甲
被災, 未知淺深之如何, 而至於新還請停之境乎, 還餉雖有所重, 民情亦所當念, 限三分一準折代捧, 外此尤甚之次邑, 分數代捧, 以若全省之豐登, 不宜闊狹, 置之, 各年舊還, 有難竝督, 與餘外諸條, 一體許施,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咸鏡
前監司
成遂默
分等狀啓, 則
安邊
等十三邑, 置之稍實,
會寧
等六邑, 置之之次,
鏡城
等六邑鎭, 置之尤甚,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 尤甚中
三
·...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黃海
監司
金鼎集
災實分等狀啓, 則
金川
等四邑, 置之尤甚,
康翎
等九邑, 置之之次,
長連
等十邑, 置之稍實, 事目災三百結外, 不足畓災二千八百七十九結四十一負四束, 綿田災七百三十五結二十一負,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分等依狀請施行, 始也耕播及時, 優有大登之兆, 終焉風雨所過, 不無少損之歎, 統論成就, 實是康年, 加請之災, 若是夥多, 大違所料, 事目外畓災二千結, 綿災三百結, 特許加劃, 使之均俵。 其一, 各宮房各司火田, 令各該邑, 從實執卜事也, 許施。 其一,
延安
·
白川
·
金川
·
平山
·
甕津
等五邑, 均廳免稅米太, 以詳定價執錢上納事也, 免稅錢捧, 自是法外, 且有庚子定式, 固不可遽議闊狹, 而今此所請, 必有酌量, 只令尤甚邑, 特許詳定代捧。 其一, 司饔院納
海州
·
平山
·
鳳山
保米, 掌樂院納
白川
保米, 無論三等邑, 每名二兩代錢收捧事也。 其一,
延安
·
白川
癸亥甲子停退軍錢米布, 依前仍停事也。 其一, 本營牙兵入防, 停止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其一, 尤甚邑限明秋, 勿定配所事也。 諸條所陳, 竝依施,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黃海
監司
金鼎集
災實分等狀啓, 則
金川
等四邑, 置之尤甚,
康翎
等九邑, 置之之次,
長連
等十邑, 置之稍實, 事目災三百結外, 不足畓災二千八百七十九結四十一負四束, 綿田災七百三十五結二十一負,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分等依狀請施行, 始也耕播及時, 優有大登之兆, 終焉風雨所過, 不無少損之歎, 統論成就, 實是康年, 加請之災, 若是夥多,...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江原
監司
徐英淳
災實分等狀啓, 則
旌善
等四邑, 置之尤甚,
橫城
等十三邑, 置之之次,
江陵
等九邑, 置之稍實, 仍以爲, 事目災三十結外, 不足災五十三結九負三束, 特許準劃, 後錄,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分等依施, 始也雨暘之調, 俱宜山耕而野種, 終焉風雹之損, 不過尺朽而點瑕, 較之年形, 所請災結, 猶涉稍多, 而特以如傷之意, 許令準劃, 使之均俵。 其一,
平海
·
蔚珍
·
江陵
·
歙谷
四邑大同布, 特許代錢事也, 正賦代捧, 何可容易議到, 而麻農失稔, 民情宜念, 許施。 其一,
平海
·
蔚珍
·
江陵
·
歙谷
四邑所納各軍門各衙門軍布, 訓局外特許代錢事也, 莫重大同, 旣許純錢, 軍布亦令代納。 其一, 各軍門屯稅及各宮房各衙門有土免稅, 從實收稅事也。 其一, 尤甚邑限明秋, 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屯免稅之從實收稅, 尤甚邑之勿定配所, 推徵防塞, 竝依狀請施行,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江原
監司
徐英淳
災實分等狀啓, 則
旌善
等四邑, 置之尤甚,
橫城
等十三邑, 置之之次,
江陵
等九邑, 置之稍實, 仍以爲, 事目災三十結外, 不足災五十三結九負三束, 特許準劃, 後錄,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分等依施, 始也雨暘之調, 俱宜山耕而野種, 終焉風雹之損, 不過尺朽而點瑕, 較之年形, 所請災結, 猶涉稍多, 而特以如傷之意, 許令準劃, 使之均俵。 其一...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忠淸
前監司
姜時永
災實分等狀啓, 則
洪州
等七邑, 置之尤甚,
公州
等三十二邑鎭, 置之之次,
忠州
等十六邑, 置之稍實, 事目災五百結外, 不足災八千三百六十八結五十九負五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分劑, 依施, 本道年形, 始雖早涼之爲損, 旋有晩曝之收效, 如干災傷, 不免恒有, 畢竟成就, 優爲少康, 則加請災之若是夥多, 誠是意慮之所不到, 第以如傷之念, 特付寧失之義, 事目外加劃六千四百結, 使之均俵。 其一, 丙申停退還餉, 三等邑竝仍停, 待年豐收捧,
上黨山城
己丑未捧還餉, 餘在各穀一千二百十五石零, 亦許仍停, 待明秋收捧事也, 丙申停退條, 如今均熟之歲, 若許仍停, 則其將何時淸帳乎? 尤甚特許停捧, 之次邑三分一, 稍實邑折半收捧,
上黨城
餉, 尤有所重, 亦令三分一收捧。 其一, 各年停退軍米布錢, 三等邑竝仍停事也。 其一, 魚鹽船稅, 壬辰秋等癸巳春等停退條, 竝仍停事也。 其一,
安興
餉米之散在各邑者, 姑許仍留事也。 其一, 軍保歲抄磨勘, 勿爲定限, 各鎭屬編伍軍, 歲末成冊, 一體退行事也。 其一, 沿海各邑鎭戰龜防兵船改造改槊當限者, 退限明秋事也。 其一,
舒川
等七邑各樣軍布之以苧上納者, 限明秋以錢代納事也。 其一,
洪州
等十三邑鎭各司所納箭竹, 量宜權減事也。 其一, 尤甚邑限明秋, 勿定配所事也。 其一, 推奴徵債, 限明秋防塞事也。 多有各年已許之例, 竝依施, 箭竹, 尤甚邑折半, 之次邑三分一, 特爲蠲減, 何如? 傳曰, 允。
○ 又以備邊司言啓曰, 卽見
忠淸
前監司
姜時永
災實分等狀啓, 則
洪州
等七邑, 置之尤甚,
公州
等三十二邑鎭, 置之之次,
忠州
等十六邑, 置之稍實, 事目災五百結外, 不足災八千三百六十八結五十九負五束, 特許加劃, 後錄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 三等分劑, 依施, 本道年形, 始雖早涼之爲損, 旋有晩曝之收效, 如干災傷, 不免恒有, 畢竟成就, 優爲少康, 則加請災之若是夥多, 誠是意慮之...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忠淸
監司
姜時永
狀啓內,
沔川
前郡守
金益根
·
宋觀洙
·
李用觀
·
洪獻謨
等罪狀, 竝令攸司稟處事, 啓下矣。
金益根
下去
忠淸道大興地
,
宋觀洙
下去
懷德地
,
李用觀
下去
京畿竹山地
,
洪獻謨
以
寧海
府使, 時在任所云, 依例發遣府羅將, 竝拿來, 何如? 傳曰, 竝待待命拿囚。
○ 又以義禁府言啓曰,
忠淸
監司
姜時永
狀啓內,
沔川
前郡守
金益根
·
宋觀洙
·
李用觀
·
洪獻謨
等罪狀, 竝令...
○ 乙巳十月二十四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 三使臣入侍時, 左承旨
李正耆
, 假注書
李敎寅
, 記事官
洪祐命
·
金炳雲
, 冬至兼謝恩正使
李憲球
, 副使
李同淳
, 書狀官
李裕元
以次進伏訖。 上曰, 史官分左右。 上曰, 三使臣進前, 奏職姓名。
憲球
等進前, 各奏職姓名。 上曰, 遠路無事往返, 可也。 仍命頒賜貂帽·扇子·臘藥等種。
正耆
受, 傳于
憲球
等。
憲球
等跪受訖。 上命退。
憲球
等先退。 又命史官就座, 仍命退。 承史以次退出。
○ 乙巳十月二十四日辰時, 上御
重熙堂
。 三使臣入侍時, 左承旨
李正耆
, 假注書
李敎寅
, 記事官
洪祐命
·
金炳雲
, 冬至兼謝恩正使
李憲球
, 副使...
○ 乙巳十月二十四日未時, 上御
重熙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在慶
, 侍讀官
朴永輔
, 檢討官
洪祐健
, 待敎
洪淳穆
, 假注書
李敎寅
, 記事官
洪祐命
·
金炳雲
, 各持
綱目
第十三卷, 以次進伏訖。 上命史官分左右。 上開卷, 命上番讀之。
永輔
讀自十六年春二月, 至遂散走。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永輔
曰,
光武
時
河南
諸郡守, 坐度田不實, 被罪者十餘人矣。 田制釐正之難, 古亦然矣。 夫天氣不能常和而有水澇, 地力不能常完而有頹缺, 於是乎黍稷黃壤之田, 今或爲蘆葦白沙之場, 稅額因是而漸蹙, 國用因是而漸艱, 然而此邊浦落, 彼邊泥生者有之, 其所謂白沙之場, 亦非仍爲棄地, 畢竟有起墾之時, 而一入災頉, 永不還屬, 旣不還屬, 則民得以私耕, 猶之可也。 環顧國中, 未聞有一片桃源也。 然則其爲隱稅, 而歸奸吏之私橐, 從可知矣。 近因朝家申飭, 列邑行査陳之政, 苟能査出隱稅, 還屬元額, 則綜核之政, 莫善於此, 第今未然, 隱稅則自在, 而或就良田美土, 元帳付定額之外, 無端添稅, 民怨朋起, 是列邑之奉行, 大違朝家之本意也。 日前賓對, 旣有量田之依允之敎, 而今日是書所見, 適有湊合, 故竊付文義, 敢此陳達, 伏願殿下, 嚴加飭敎, 行仁政必自經界始, 俾民國兩受實效焉。 上曰, 度田是量田乎?
永輔
曰, 然矣。 上曰, 量田何以爲之乎?
永輔
曰, 田土初有定界, 而潦水之所呑噬, 溝塍之所頹圮, 經歲經年, 漸至於陵夷而紊亂, 故不得不改量矣。
淳穆
曰, 量田之法, 必有字號, 而字號則以千字文塡之, 自天字田地字田, 以至于幾百字而皆以第次分別矣。
祐健
曰, 經界始未嘗不明白整齊, 而覆沙成川, 年久歲深, 則壃埸變幻, 字號紊亂, 害歸於百姓, 故所以有量田之擧矣。 上曰, 尺量乎?
祐健
曰, 以長尺量其田之長短廣狹而爲之, 圓曰圭田, 方曰句田, 昭載於各其邑量案矣。
永輔
曰, 懸崖之田, 又謂之梯田矣。 上曰, 尺量之法, 從何先始乎?
永輔
曰, 以郡邑言之, 先自邑內爲始, 次第尺量而塡字矣。 上曰, 量案,
八路
各邑皆有之乎?
永輔
曰, 然矣。 上曰, 曾行量田, 今爲幾年乎?
永輔
曰,
肅廟
朝庚子年爲之矣。 上曰, 量田, 監司爲之乎, 守令爲之乎?
祐健
曰, 各該邑守令爲之, 而守令固難一一親檢, 故使吏胥輩爲之矣。
永輔
曰, 近來査陳, 若不善爲, 則吏胥偸弄隱結, 而害歸於窮民, 故必也得人而後, 可以量田矣。
祐健
曰, 守令若不綜覈, 而一任之吏胥, 則豪右之人, 逞威而恣其兼竝, 饒富之民, 行賄而減其稅卜, 其所橫侵而括剝者, 惟羸弱無告之氓而已。 至於竝度其廬屋里落, 而貧民益窮, 怨讟朋興, 從古量田之難, 良以此矣。
永輔
曰, 以是觀之, 當
光武
修政之時, 尙有
河南
·
南陽
不可問之語, 則量田不可不審愼矣。
在慶
曰, 臣待罪南邑, 粗知鄕民窮迫之狀矣。 上曰, 何邑乎?
在慶
曰,
靈光郡
矣。
在慶
曰, 臣見南土窮民, 眞箇無支保之望, 年豐而啼飢, 冬暖而呼寒, 終歲昏作, 竟乏甁粟之儲, 無地籲訴, 漸至荷擔之境, 而吏緣爲奸, 誅求之弊, 式月斯生, 推膚椓髓, 慘毒備至, 而富民土豪, 又肆侵凌, 若此不已, 民何以聊生乎? 故量田之際, 若未能精覈而明辨, 則反爲有害於窮民, 而無少補矣, 惟在方伯守令之各別擇差矣。 上曰, 民所徵納, 一歲凡幾許乎?
在慶
曰, 有軍布身役還穀稅米矣。
祐健
曰, 還穀則又有色落耗諸名色矣。
在慶
曰, 糶以麤劣, 糴以精實, 而倉吏庫子, 誅求無已, 還弊民瘼, 固不可一一盡言矣。
淳穆
曰, 還穀之出納也, 倉吏之乘間幻弄者亦多矣。
在慶
曰, 饒民則吏受其賂, 全不給還, 擇其至窮無依者而勒給之, 故難捧之弊, 職由於此, 而民益窮矣。
祐健
曰, 軍丁之弊, 亦不知爲幾名色矣。
在慶
曰, 白骨徵布, 尤極慘矣。 上曰, 死者亦有所徵乎?
在慶
曰, 非徒白骨之徵而已, 雖至孫曾, 猶徵其父祖之身役, 而且有黃口充丁之弊矣。
祐健
曰, 諺曰, 吏聞民家之有産期, 每從籬下而窺伺之, 及聞呱呱之聲, 奔入充丁, 故不願生男願生女云, 夫生男常情之所願, 而其言若此, 則其苦可推知矣。
在慶
曰, 又有洞徵·里徵·族徵之弊矣。 上曰, 何爲而然乎?
祐健
曰, 充丁之民, 雖移居他邑, 仍徵於所居之本洞者, 是洞里徵也。 洞里空虛, 則移徵於其族戚者, 是族徵矣。
永輔
曰, 災政則每當歉歲, 自該邑抄出其被災處報營, 而自營又抄其尤甚邑之次邑, 狀請災結, 分給於民, 而眞箇失農者, 不得食一卜一束, 豪富之民, 積粟如山, 而晏然執災, 不亦舛乎? 且以朝家字恤之恩, 時下還穀蕩減之命, 雖至幾十萬石, 而吏緣爲奸, 以充自已之逋而已, 實惠則未究於民, 不亦冤乎?
書
曰,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臣竊憂之矣。
祐健
曰, 眞所謂粒粒辛苦者矣。
永輔
曰, 自古聖王之政, 莫先於愛民, 故彼蓬髮而垢面者, 雖若蠢蠢無知, 而民心卽天心也, 愁苦之極, 上干天和, 而爲災歉, 歡洽之至, 仰孚天心, 而致豐瑞, 民心之憂樂, 而天時之災祥, 捷於桴響矣。
祐健
曰, 民者至愚而神, 故聖王之治, 誠心做去, 以民爲天, 未有民安而國不安者矣。
永輔
曰, 愛民無他, 節用而已矣。
在慶
曰,
孔子
曰, 節用而愛民, 雖使
孔聖
爲政, 必以節用爲先務矣。 上曰, 在
論語
乎。
祐健
曰, 在
學而篇
矣。
在慶
曰,
周公
作
無逸篇
·七月詩, 此可見重本之義矣。 上曰, 然矣。 上曰,
光武
時
河南
, 是何地乎?
永輔
曰,
洛陽
矣。 上曰,
河南
尹似今之監司乎?
祐健
曰, 如京兆尹之職矣。
永輔
曰,
光武
亦可謂愛民之主, 而
漢文帝
時, 賜民田租之半, 則尤是愛民之至矣。 上曰, 命勿收田租之半乎?
永輔
曰, 然矣。 國用有裕, 故不收民租, 而國用之有裕, 則乃節用之效矣。
祐健
曰,
漢帝
屢賜民租矣。 上曰, 果屢矣。
祐健
曰,
文
·
景
時太倉之粟, 陳陳相因, 充積紅腐者, 皆節用之所致矣。 節用者, 非吝嗇之謂也, 卽撙節之義矣。 上曰, 節用好矣。 上曰, 崇儉是節用之本矣。
永輔
曰, 然矣。
在慶
曰, 聖敎至此, 生民之福矣。
祐健
曰,
論語
云, 百姓足, 君誰與不足, 百姓不足, 君誰與足, 夫足民之方, 惟在於節用, 而節用之道, 必本於崇儉, 則聖敎極爲至當矣。 上曰, 非崇儉則豈節用乎?
在慶
曰, 然矣。
〈上〉
命下番讀之。
祐健
讀自夏四月帝還宮, 至復增一歲。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祐健
曰, 學問之道, 不以辯給爲貴, 必以禮讓爲先, 今以凡見觀之, 則恂恂退讓者, 宜若不能勝人, 而喋喋騁辯者, 反或可以勝人, 然善讀經者, 不獨辨析其旨義而已, 必務實得而力踐之, 禮讓二字, 乃其實效之著見於行事者也。 然則章句末學, 烏能勝實得力踐之士也哉? 此
桓榮
所以卓乎有篤行之效, 而諸儒之莫能及者也。 且不但學問爲然, 治國之要, 實莫先於禮讓,
孔子
曰, 爲國以禮, 出治之具, 有萬其事, 而乃以一禮字當之者, 聖人之訓, 豈徒然哉? 大抵禮之一字, 小之則爲五性之一目, 大之則包天下萬事而有餘, 吉凶軍賓嘉, 此所謂五禮也。 自觀象經野以至設官治民, 莫不在於五禮之內, 夫如是則欲治其國, 舍是禮奚以哉。 伏願殿下, 於此等文義, 勿以過去說話而忽之, 必皆究其本旨, 克留聖念焉。 上曰,
桓榮
敎
明帝
乎?
祐健
曰,
光武
使
桓榮
授太子經, 而太子卽
明帝
矣。
祐健
曰,
明帝
幸太學, 以師禮尊事之矣。 上曰, 師事者只
桓榮
乎?
淳穆
曰, 以
李躬
爲三老,
桓榮
爲五更矣。 上曰, 三老五更, 何謂也?
永輔
曰, 註云, 通三才故謂之三老, 達五行故謂之五更, 似是後世傅會之說矣。
祐健
曰, 又有三辰五星之說, 而皆不可準信, 然大抵如
李躬
者, 天子之師也, 如
董公
者, 是郡縣之三老, 而敎授郡縣之人者矣。 上曰, 待師之禮甚盛矣。
祐健
曰, 至於執酳割牲, 而禮數隆盛矣。 上曰, 其時亦有几杖之賜矣。
永輔
曰, 周時亦賜几杖於國老矣。
祐健
曰,
周禮
有玉杖之賜矣。
祐健
曰,
明帝
自在震邸, 受業於
榮
, 則其尊事之禮, 固當如是, 而蓋古昔聖王, 非特隆師而已, 其禮遇賢士也, 不挾至尊, 折節執恭, 雖外若卑下, 而聖德則自此益卲, 然則自卑者乃所以彌高矣。 上曰, 然矣。 何卑之有乎? 上曰,
董宣
事亦難矣。
永輔
曰,
董宣
之强項固難矣, 而
光武
之優容亦美矣。
祐健
曰,
董宣
事, 若使中主以下處之, 固難忍憤, 而
光武
乃反褒賞之, 此
光武
之所以卓越人者矣。 上曰,
湖陽公主
誰也?
永輔
曰,
光武
之姊矣。 上曰,
雒陽
在何處乎?
永輔
曰,
雒陽
卽帝都矣。 上曰, 雒是何字乎?
淳穆
曰, 雒字與
洛陽
之洛字同矣。 上曰,
雒陽
令何官乎?
永輔
曰, 其曰京師莫不震慄云爾, 則與京兆之職似同矣。 上曰, 如今之漢城府乎?
祐健
曰, 然矣。 必是京師掌法之官矣。 上曰, 如字之義, 與往字通用乎?
祐健
曰, 自春秋始通用之矣。 上曰, 近來亦通用乎?
祐健
曰, 或有通用處而不恒用矣。 上曰, 此果不恒用矣。 命參贊官讀之。
在慶
讀自二十年春二月, 至義兼之矣。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在慶
曰, 臣猥以謏學, 屢忝講席, 仰覩天顔溫粹, 酬酢如響, 此誠
大舜
之好察邇言也。
成湯
之不恥下問也。 臣不勝萬萬欽頌之忱, 而又況進講之冊子, 卽
羹墻錄
與
綱目
是已, 列聖朝修齊治平之德, 備載於是錄, 千百王治亂得失之蹟, 具著於此史, 一以資繼述之工, 一以備監法之方, 遵成憲而不愆, 師古訓而有獲, 左右逢源, 終始典學, 則聖工之將就, 豈有量哉? 第伏念, 聖人之學, 必貴於不息, 故宋臣
文天祥
之言曰, 日御經筵, 學士雲集, 陛下之心固不息也, 而燕閒幽獨之中, 此心亦果能不息否乎, 旨哉言乎, 伏乞聖明, 益勤三晝之接, 深軫一曝之戒, 以不息二字, 爲加勉之工, 此臣所區區仰禱者也。 上曰, 都護何官乎?
永輔
曰, 是諸戎之領帥矣。
祐健
曰, 受命于天子, 以號令諸戎, 故曰都護矣。 上曰,
西域
都護之請, 何爲不許乎?
祐健
曰, 所請必施, 則恐或輕易中國, 而生驕蹇之心, 故不許矣。
永輔
曰,
西域
都護, 是十八國之長, 則渠之所大欲而來請者也, 惟
光武
之意, 不在於廣幅員, 故不許都護矣。
在慶
曰,
西域
距漢絶遠, 得之不爲益, 棄之不爲損, 故所以不許者矣。 上曰, 使渠相節制之好矣。
祐健
曰, 莎車鄯善, 先請都護, 而帝以中國新定, 業已不許, 則今豈可偏私於
西域
乎? 然而
裵遵
之狀聞也, 初旣從之, 竟乃不許, 故車師諸國, 叛附匈奴, 而生戰鬪之端矣。 上曰, 始果許之, 旋又不許矣, 畢竟無事乎?
淳穆
曰,
班固
贊曰, 聖上遠覽古今得時之宜, 辭而不許, 雖
大禹
之敍西戎,
周公
之讓白雉, 義兼之云爾, 則
光武
之不許都護者誠得之矣。
祐健
曰,
光武
不欲黷武, 故任其來去, 而使邊兵捍禦之而已矣。 上曰,
武帝
則征伐匈奴矣。
在慶
曰,
詩
云, 薄伐玁狁, 至于太原, 則帝王之道, 不宜窮兵,
漢武
南征北伐, 中國空虛, 幾爲亡秦之續矣。 上曰, 征伐之事,
武帝
果第一矣。
淳穆
曰, 然矣。 上曰, 匈奴書辱漢矣。
祐健
曰,
高后
時冒頓書極悖慢, 樊噲請以十萬衆橫行者, 卽此事矣。 上曰, 匈奴入寇則但擊而却之可乎?
淳穆
曰, 中國之待夷狄如犬羊, 來則制之而已矣。
祐健
曰, 禦戎之道, 羈縻之而已, 故任其水草之逐取, 而來如豕突則逐似驅羊矣。
永輔
曰, 四夷之中, 北虜最强, 從古爲邊患者最多矣。 上曰, 卽今
蒙古
是北匈奴乎?
永輔
曰, 隨世沿革, 而匈奴之名漸變矣, 然蒙古亦匈奴之種落矣。 上曰, 何以謂之
單于
乎?
祐健
曰,
單于
, 渠之所尊號者, 而如中國之稱皇帝天子矣。
永輔
曰, 唐時又有可汗之稱矣。
在慶
曰,
單于
之稱, 始於冒頓矣。 上曰, 冒頓二字皆變字音, 其亦異矣。
在慶
曰, 然矣。 大凡匈奴之名, 變字音而呼之者, 甚多矣。 上曰,
王莽
改匈奴單子之號矣。
永輔
曰, 然矣。
淳穆
曰,
王莽
時有降奴·服于·恭奴·善于之稱矣。
祐健
曰, 新莽之所爲如此, 故其時夷狄, 騷撓中國矣。
〈上〉
命閣臣讀之。
淳穆
讀自二十三年夏五月, 至豈小小哉。 上曰, 止之, 文義陳之。
淳穆
曰,
馬援
當天下雲擾之際, 自意良禽擇木, 一見
光武
, 知帝王有眞, 委質臣服, 出沒矢石, 屢立奇功, 遂爲中興名臣, 而
武陵
之征, 忘其身老, 據鞍顧眄, 以示可用, 深入險阻不測之地, 此非樂事貪功, 實出於裹革衷赤, 斷斷衛國而已, 乃於身亡之後, 因
梁松
之宿憾構陷,
光武
怒收新息侯印綬, 至有珠犀薏苡之譖, 名滅爵絶, 國土不傳矣, 第觀
援
之戒嚴敦書, 有曰, 龍伯高謙約節儉, 廉公有威, 吾愛之重之, 願汝曹效之, 其所諄諄告戒有如是, 則
援
之平生飭身礪行, 推此以知, 豈可屑屑於珠犀, 自累其跡乎? 明如
光武
, 智如
馬援
, 而全恩保義, 未克終始, 此所謂爲君難爲臣不易也。 蓋終始之難, 自古而然, 治國而小人間之, 則政乃壞矣。 典學而私欲乘之, 則功亦虧矣。 是故
書
曰, 終始惟一, 時乃日新, 念哉念哉。 上曰, 漢之三公, 蓋多生頉矣。
永輔
曰, 以吏事苛責三公, 故如是矣。
祐健
曰, 東漢時則不然矣。 上曰,
光武
時果多全保矣。
永輔
曰,
光武
保全功臣, 而且三公無所事事, 故獲免譴責者多矣。 上曰,
梁松
以不答拜之故, 而構陷
馬援
矣。
淳穆
曰, 然矣。 上曰,
馬援
之南征時, 年幾何乎?
淳穆
曰, 年高矣。 其曰矍鑠則可知爲老將矣。 上曰, 其時
鄧禹
在乎?
淳穆
曰, 似然矣。 上曰,
鄧禹
年尙少矣。
淳穆
曰, 杖策時, 年纔二十四, 則以此推之, 此時應不至衰老矣。 上曰,
馬援
與
鄧禹
, 竝時而來乎?
祐健
曰,
援
始從
隗囂
, 復依
公孫述
, 末乃奉述之書, 來見帝於
宣德殿南廡下
, 而仍留服事, 則其非隨禹而來, 可知矣。 上曰,
漢明帝
,
馬援
之壻乎?
在慶
曰,
馬皇后
果
援
之女矣。 上曰,
馬援
屢征匈奴乎?
祐健
曰, 其時南蠻數叛, 故
援
專主南征矣。
永輔
曰,
援
非特將帥之材, 便是學問中人矣。 上曰, 有學問乎?
淳穆
曰, 此可謂儒將, 觀於戒姪書, 實有學問之見矣。
祐健
曰, 以此書觀之,
援
不喜豪俠, 勉以敦厚周愼, 則無學問之力而豈能然哉, 此書亦載於
小學
矣。 上曰, 在
小學
乎?
永輔
曰, 然矣。 馬革裹尸, 儘將帥之言, 而不喜游俠, 誠有道者語矣。 上曰,
馬援
印綬, 何爲而收之乎?
祐健
曰, 信聽
梁松
之讒說, 激怒壺頭之失利, 追收其新息侯印綬矣。
淳穆
曰, 漢將中敦厚謹愼忠義智略之具備者, 無有如
援
, 而至於薏苡之載還, 尤著其廉介矣。 然以若
光武
之明見也, 宿契也, 猶至於奪印之境, 則膚受之譖, 若是易入矣。 上曰,
梁松
小人矣。
在慶
曰,
馬援
果何如人也, 又何等契遇也, 一朝以小人之一言, 而收印之罰, 至及於死後, 只此一事,
光武
謂之不明可也, 謂之薄恩亦可矣。 上曰,
光武
應知
馬援
之忠勤矣, 旣知之而胡忍有是乎?
祐健
曰, 一念之差而小人乘隙, 此人主所當深戒者矣。
淳穆
曰,
胡氏
之論, 謂以
光武
春秋旣高, 智有所困而然矣。
在慶
曰,
光武
之失, 學問不足之致, 人主苟能終始典學, 緝熙光明, 則萬幾之決, 一出於正, 而自臻於無過不及之域矣。 伏願殿下, 於學問上, 益加勉焉。 上曰,
光武
是學問之主, 比
漢高
尤爲學問矣。
祐健
曰, 然矣。 上曰,
梁松
本何人乎?
永輔
曰,
光武
之寵壻矣。 上曰,
梁松
是
光武
之壻云者, 在何處乎?
淳穆
曰, 在於上章第二行矣。 上曰, 以寵壻也故, 有異於他人而信其讒乎?
淳穆
曰, 抑或私勝而然矣。
在慶
曰, 私勝亦由於學問之不足矣。
祐健
曰, 於
湖陽公主
事則用公法, 於
梁松
事則循私蔑公, 此政毫釐之差, 千里之謬矣。
淳穆
曰, 使臣之道, 終始如一者, 從古爲難矣。 上曰, 薏苡之車, 誣之以明珠文犀, 以
馬援
之爲人, 寧有是理,
光武
胡不覺察乎?
淳穆
曰,
光武
此時, 聰明蔽塞, 如日月之爲浮雲所翳矣。
祐健
曰, 後人之讀此者, 莫不爲
光武
嗟惜矣。 上曰, 印綬云云, 則古者印信, 皆佩之乎?
在慶
曰, 蘇秦佩六國相印云爾, 則古之印必佩綬矣。
永輔
曰, 古有金紫銀靑, 因爲官品之名, 金紫卽金印紫綬, 銀靑卽銀印靑綬也, 有綬則必佩, 故曰佩印矣。 上曰, 漢以後亦有佩印之說乎?
祐健
曰, 晉之周顗云佩金印如斗大, 則晉人亦珮印矣。 上曰, 近來印信, 皆無綬乎?
淳穆
曰, 若以文字書之, 則當謂之珮矣。
在慶
曰, 惟獨
三登
縣印有穿孔, 古蔭判書臣
金用謙
佩之云矣。 上曰, 闕內所在之寶則有綬矣。
淳穆
曰, 臣嘗聞之矣。 上曰, 日蝕何在於晦乎?
祐健
曰, 似緣曆法之差謬, 而日食在朔, 猶謂之災, 況在晦乎? 上曰, 日蝕元在於朔, 月蝕必在於望矣。
淳穆
曰, 然矣。 上曰, 曆象之法, 近果多變於古乎?
祐健
曰, 稍稍多異於古昔矣。 上曰,
大學衍義
果懸吐乎?
淳穆
曰,
大學衍義
, 與諸閣臣相議質正, 今方懸吐矣。 上曰, 昨日內入之玉堂
陸宣公奏議
, 果有吐矣。
永輔
曰, 然矣。 上曰, 內閣則無唐板
陸宣公奏議
, 而
陸奏約選
果一卷矣。
淳穆
曰, 然矣。 上掩卷, 命史官就座。 又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
○ 乙巳十月二十四日未時, 上御
重熙堂
。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
趙在慶
, 侍讀官
朴永輔
, 檢討官
洪祐健
, 待敎
洪淳穆
, 假注書
李敎寅
, 記事官
洪祐命
[ PC버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