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祖考妣陵寢을 찾기 위해 安東과 三陟의 수령들로 하여금 승려 雪英을 찾게 하겠다는 備邊司의 계
○ 備邊司郞廳, 以大臣意啓曰, 本朝先寢穆·瀷·度·桓四祖外, 皆遺失其處, 其說載於李穡所撰太祖大王先墓記中, 至於太白山蘆洞, 有穆祖考妣陵寢之言, 未知根於何處, 而粵自祖宗, 迄于宣廟, 蓋常屢求而不已, 事在三陟官謄錄中, 此誠我列聖無窮之遺恨也。聖上龍興, 孝理維新, 奉先之道, 一出至誠, 第以先朝故臣死亡略盡之後, 生新進聞見未逮, 無有以列聖故事, 仰聞於天聽者, 遂使祖宗朝世世勤求之意, 未免久廢, 誠可爲嘅。昨年李明漢爲江原監司時, 如承命往審其所, 上蘆洞圖形, 不似尋常之塚墓, 在成廟朝, 蓋已求得此地, 議于大臣, 只禁撨牧, 不爲封植, 及宣廟朝監司鄭澈, 請加封植, 其時亦議大臣, 且依成廟故事, 蓋終未敢保其眞的也。三陟近境民間相傳, 以爲成廟所得, 非眞蘆洞, 蘆洞實在黃池之上, 而有人偸葬其中云, 宣廟庚辰, 因三陟府使黃廷式上疏, 一番大索, 其後己丑·庚寅, 又連歲下敎尋覓。蓋成廟所得, 旣不敢保其眞的, 而又聞偸葬之言, 則其在追遠至情, 固不得諉以民間訛傳, 而莫之省也。聖朝昨年求索之擧, 實出繼述祖宗之意, 而所審之地, 不過成廟所已得, 而疑不敢決之處, 則其不可遂止不求也, 明矣。朴之英之言, 似出三陟民間所傳之餘派, 而語涉忘味, 人多疑訝, 然虛實間旣云, 自知其處, 則姑依其言, 一番試訪, 何害於事? 其時臺諫之論, 至今猶有餘議。五六年前, 有一士人, 逢嶺南老僧雪英爲名者, 年八十餘, 自言少時, 曾致尋墓之役, 而求之未盡其道, 至今迫恨不已云。此僧存沒, 今不可知, 試令該道, 尋問諸刹, 儻或生存, 可以得其詳矣。蓋自祖宗朝尋墓一事, 每委諸方伯, 方伯之行, 徒多廚傳騷屑之弊, 適增愚氓惶感之心, 求之愈勤, 得之愈難。凡閭巷小民, 動多忌諱, 私問則以實相告, 官詢則反匿其情, 今日之擧, 必如唐太宗私遣近臣, 誘取蘭亭之爲, 然後方可得其實矣。竊念安東·三陟兩官, 在於太白山之東西, 而見任守令, 皆有識之人, 誠以此事, 專責兩官, 使之會同相議, 合心協力, 勿拘期限, 務爲方便。聞見如雪英·朴之英輩, 竝許參採, 以廣尋索之路, 其他村翁巷老, 竊言是事者, 無不以私探訪, 至誠以詢之, 多方而求之, 則或不無萬一之冀, 雖使不得, 亦無遺憾矣。目今國事艱虞, 臣等之請, 人必以爲非時, 而係于聖朝先寢, 臣子情理, 自不容已。且適當窮秋, 木葉盡脫, 新雪未降, 登陟岡麓, 此正其時, 在座諸宰, 同然一辭, 玆敢冒陳下情, 伏願聖裁。答曰, 依啓。朴之英同參事, 不允。
○ 備邊司郞廳, 以大臣意啓曰, 本朝先寢穆·瀷·度·桓四祖外, 皆遺失其處, 其說載於李穡所撰太祖大王先墓記中, 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