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鏶 등이 입시하여 朴生의 推案을 살피지 못한 해당 堂上의 推考, 李坰의 일로 물러난 朴世城의 出仕, 邊倅를 꺼리는 폐단에 대해 논의함
○ 尹鏶進讀啓覆書。上曰, 四男更推處, 不必盡讀, 新檢處, 更讀之, 可也。上曰, 承服處讀之, 讀畢。上曰, 大臣意, 何如? 領議政鄭太和曰, 雖非欲殺而致死, 律文有相鬪代死之法, 請依律處置。上曰, 更無論難之事乎? 太和曰, 法不可壞耳。上曰, 僉意, 何如? 僉曰, 律文外, 更無所達之事矣。許積曰, 朴生事, 臣未曾見推案, 故不能詳知矣。今見文案, 則有可疑處矣。十月二十七日被打, 十一月二十日身死云。自十月二十七日, 至十一月二十日, 乃二十三日也。結案則被打後第二十日身死云, 文書似誤矣。刑曹參判鄭致和曰, 檢屍時傷處甚多, 而朴生招辭, 則只打腰腋云。該曹取招文書, 似不詳盡矣。大司憲鄭維城曰, 莫重殺獄推案, 該曹全不詳察修正, 殺人辜限, 亦不的定, 多有未盡之事, 該曹當該堂上, 請推考。上曰, 依爲之。沈之源曰, 文書不詳盡, 更査如何? 上曰, 辜限日子, 似未詳盡, 更加詳察處置, 可也。鄭維城啓曰, 持平朴世城, 引嫌而退, 李坰之當初被劾, 其時詳知實狀者, 或有稱冤, 而到今劾遞之論, 亦出於當初之議。旣曰蒼黃, 時事未能明知, 置之難明之域, 不以此斷案云, 則此非深論之意。而其子爲父訟冤, 雖曰切迫, 彈墨未乾, 冒濫投疏, 指斥臺官, 殊涉駭矣。不可以此輕遞臺官, 持平朴世城, 請命出仕。上曰, 依爲之。上曰, 李坰事, 本末, 何如? 太和曰, 江都之亂, 坰父李尙吉, 入江都致死, 而人言李坰不往收屍矣, 亦安能的知也? 上曰, 二行缺矣。太和曰, 厥後亦有伸理者, 故小臣爲政官時, 坰二字缺校爲驪州牧使一字缺鄭維城啓曰, 厭避邊倅之弊, 近來益甚。頃日李敏樹, 除吉州牧使, 托病終不肅謝, 別無難堪職務之痼疾, 顯有謀避之跡, 而該曹無端請遞, 以從重處置爲辭, 尙無論罪之擧, 該曹亦極非矣。李敏樹, 請謀避邊倅之律施行。上曰, 依啓。鄭太和曰, 近來自便成習, 除授守令者, 圖遞紛紜。當此國家粗安之時, 猶且如此, 若遇蒼卒之際, 則安望其東西南北, 唯命一字缺從乎? 此後圖遞守令者, 以准期不敍, 還除外任之律, 施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 尹鏶進讀啓覆書。上曰, 四男更推處, 不必盡讀, 新檢處, 更讀之, 可也。上曰, 承服處讀之, 讀畢。上曰, 大臣意, 何如? 領議政鄭太和曰, 雖非欲殺而致死, 律文有相鬪代死之法, 請依律處置。上曰, 更無論難之事乎? 太和曰, 法不可壞耳。上曰, 僉意, 何如? 僉曰, 律文外, 更無所達之事矣。許積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