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政堂에서 引見할 때 鄭致和 등이 입시하여, 西路의 가뭄 상황과 回奏文 등에 관하여 논의함
○ 傳于南龍翼曰, 吏曹判書亦爲來待於閤門, 上御興政堂引見。入侍, 吏曹判書鄭致和, 都承旨南龍翼, 左承旨李殷相, 假注書趙聖輔, 史官李光稷·尹晢。上謂鄭致和曰, 卿往來西路, 其地農事, 何如? 致和曰, 西路旱氣亦甚, 農事殊可慮矣。上曰, 卿以勅使, 因雨不發狀啓, 以此觀之, 則其處似三字缺矣。致和曰, 勅行二十五日將爲越江之際, 二十四日四字缺猶未周足矣。此處則無點雨, 誠爲罔極, 海西亦四五字缺爲乾付種, 而土粘處, 亦不得爲之。兩麥更無可望, 四五字缺黑大如蠶者, 遍於土中, 民皆爲悶矣。且旱六七字缺今十日前, 若不得雨, 則西成望絶, 甚爲幾字缺。上曰, 誠如卿言, 極可慮也。致和曰, 勅使半行缺義州府尹, 祗送於江邊, 半行缺。上曰, 何以致謝? 致和曰, 今則國王接待極厚, 使臣又此遠送, 不勝感激。七八字缺稱情, 而反爲致謝, 不任愧赧之意。答送六七字缺有喜色矣。上曰, 有喜色乎? 初頗猜險, 後則平順, 多幸多幸。上曰, 上來時卿不得乘轎, 豈不勞乎? 致和曰, 下去時三四字缺乘轎矣。且下去時則異於來時, 頻往大通官房, 二三字缺所受之物, 賞金巨軍矣。又曰, 今此回奏文書, 臣遇右相於劍水, 言其順付之爲便, 則右相頗然臣言, 謂臣曰, 吾行當於十一二日間渡江, 須於其前, 趁速送來云。臣於中路, 聞別使差出之奇, 殊以爲未妥矣, 入來聞之, 更爲順付於賀行云, 極爲便當矣。上曰, 許積處回奏文書, 速爲催促製入, 可也。李殷相曰, 缺十餘字回示於大臣及諸提調, 一行缺製而未及入啓矣, 十餘字缺矣。致和曰, 初七八日間自京離發, 則三兩日可四五字缺於灣上矣。上曰, 三四日得抵義州, 則可謂速去乎? 致和曰, 三日可以入去矣。上曰, 今日是何日耶? 殷相曰, 初四日矣。上曰, 初七八日間出去, 則可以及之矣。殷相曰, 文書旣已撰出, 明日正書, 卽當發送矣。南龍翼, 進讀開城留守吳挺一上疏。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 往來救護母病。又讀二三字缺姜世楨上疏。答曰, 省疏具悉。爾之愛君進言之誠, 深用嘉尙, 四五字缺, 當令有司議處焉。上曰, 世楨以北道人, 上疏如此, 亦不易乎? 龍翼曰, 疏五六字缺亦似好矣。致和曰, 此疏所陳, 實是七八字缺雖有不善處, 而弊端則然矣。然俱六七字缺驛奴婢事, 非但北道如此半行缺之事, 故臣曾在先朝, 待罪兵曹時, 此等事皆防啓, 半行缺國家大祭, 故此疏願勿禁之矣。殷相曰, 半行缺若從祀五賢及兩賢臣之類, 而世楨乃七八字缺事, 誠未免鄕諳[闇]之歸, 而第其中亦多可用之言。四五字缺國家若能採而施之, 則言者不至於徒勞, 而國家之所以求言者, 亦不歸於文具而止耳。龍翼又讀掌隷院崇善君賜牌奴婢丐乞代代定啓目。傳曰, 丐乞代給, 自古有規乎? 問於該院以啓。殷相曰, 臣待罪工曹時, 以津船改槊事草記, 而尙今未下, 臣未知所以, 而修補之役, 一日爲急, 不可不趁速分付矣。上曰, 本草亦以爲不知所爲矣。事甚難處, 欲令廟堂議之, 故尙且遲留矣。殷相曰, 曾在先朝, 津船加數, 至於五十隻, 楊花渡則比他津半行缺津船五十隻之設, 極其半行缺戶·兵曹及繕工監等處半行缺造成矣。今當改槊之期, 雖不得五十同, 若得二十餘同, 則可以爲之, 而工曹物力, 未能辦此, 合有變通之道, 故一字缺有啓稟之事矣。上曰, 予亦不得善策, 欲書給而未及矣, 從當書給焉。殷相曰, 各衙門·諸宮家船, 以六隻限定, 而壽進宮·內需司·於義宮則不定厥數, 不無投屬之弊, 雖多定其數, 必爲限量, 然後可無投屬之弊矣。上曰, 豈其然乎? 此則予知之, 而後爲之, 故不敢如是矣。
○ 傳于南龍翼曰, 吏曹判書亦爲來待於閤門, 上御興政堂引見。入侍, 吏曹判書鄭致和, 都承旨南龍翼, 左承旨李殷相, 假注書趙聖輔, 史官李光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