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見에 金壽恒이 입시하여 虛錄한 守令의 죄에 대한 照律이 균등하지 않은 문제, 虛錄한 죄로 罷職을 당한 李世彬의 죄를 상세하게 밝히는 문제에 대해 논의함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壽恒所啓, 頃者, 李世彬之罪, 禁府以上裁稟啓, 有罷職之命矣, 李世彬, 果無虛錄之罪, 準捧入庫之後, 爲下輩偸竊, 以致穀物無面, 則罷職之罰, 亦不當施, 此事, 更令本道詳査實狀, 啓下後稟處, 似當矣。上曰, 令本道査覈啓聞, 可也。又所啓, 近以虛錄守令勘罪不均之事, 承旨與禁府堂上, 互相陳疏爭辯, 蓋其前後, 照律之各異, 禁府, 亦非愛憎於其間, 而外間, 未詳曲折, 不無致疑於同罪異律矣, 取考禁府, 及戶曹文書, 則曾在先朝羅州虛錄事發, 牧使李垕, 及兼官南平縣監李晸, 俱以徒配照律, 以入則特命, 李晸流配矣。厥後井邑縣監羅襻, 以長城兼官, 定配判下之後, 故相臣鄭太和, 入侍陳達, 以爲李晶·李世翊, 則以鏡城兼官時事, 止於罷職全東屹, 則以古阜兼官時事, 至於定配, 其後因近臣啓達, 均被罷職之律矣。今者羅襻之定配, 似甚冤抑云。先王特命, 依李晶等例, 一體罷職矣。以此觀之, 則其時兼官勘罪, 亦無一定之式, 今番吳道宗, 則旣知其邊上之虛錄, 而仍爲磨勘文書, 其罪與本邑守令, 少無差別, 依律徒配, 在所不已, 安垕則禁府, 依李晶·羅襻等例, 以罷職科斷, 而申鍒則又自禁府, 以徒配罷職之間, 參酌照律, 故奪告身, 則未免有參差不齊之患, 不可不自今定式, 以爲劃一遵行之地, 兼官雖與本官有異, 朝家旣令兼察其事務, 意非偶然, 而各邑兼官, 慢不致察, 及至生事之後, 自以爲初不干涉, 以爲免罪之地, 事涉無據, 今後則兼官, 亦依本官, 一體勘律, 以俟自上裁處, 似當矣。上曰, 今此虛錄守令論罪之各異, 固非該府, 循私低仰之致, 而以其前後照律不同之故, 外議如此, 今後該府一例照律以入, 則當觀其情犯輕重處之, 而兼官與本官, 亦不無差別之道, 永勿除職一款, 則勿施於兼官, 以此定式, 可也。以上禁府謄錄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壽恒所啓, 頃者, 李世彬之罪, 禁府以上裁稟啓, 有罷職之命矣, 李世彬, 果無虛錄之罪, 準捧入庫之後, 爲下輩偸竊, 以致穀物無面, 則罷職之罰, 亦不當施, 此事, 更令本道詳査實狀, 啓下後稟處, 似當矣。上曰, 令本道査覈啓聞, 可也。又所啓, 近以虛錄守令勘罪不均之事, 承旨與禁府堂上, 互相陳疏爭辯, 蓋其前後, 照律之各異, 禁府, 亦非愛憎於其間, 而外間, 未詳曲折, 不無致疑於同罪異律矣, 取考禁府, 及戶曹文書, 則曾在先朝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