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臣의 論啓 내용이 상세하지 못했다는 大臣의 箚本에 대해 避嫌하며 遞職해 주기를 청하는 李廷濟의 계
○ 持平李廷濟啓曰, 臣猥蒙天恩, 得承歸省之命, 而承牌詣臺, 略效一日之責, 目見奸細之貽弊外方, 湖民之歸怨國家, 旣已條陳於書啓, 故不得不請推主管之臣, 而當初廉問之時所聞者, 只是差人之弊, 民怨之端, 初非出於爲人求過之意, 當該之推某, 果未詳聞。且問備之啓, 元非大段, 故某人之爲當該, 亦不曾留意矣。卽伏見大臣箚本, 則以臺臣必得其詳, 而不欲直斥, 泛稱當該爲言, 聖敎又以所謂當該, 宜無不知爲敎, 臣不勝瞿然, 繼之以慨歎也。如使臣早知爲大臣之當該, 而必有論列之意, 則一疏陳聞, 亦無不可, 何必請推於不敢推之地, 甘自歸於昧事面傷體統之科乎? 況臣啓辭中, 從其所報, 行關列邑等語, 亶在玉果民訴怨之端而發, 則此恐非大臣主管之時事也。噫, 當初所論, 蓋出於爲朝廷紓民怨之意, 而無情之事, 反疑其有意, 泛論之言, 至謂之指乏, 誠信之未孚, 疑阻之多端, 至於如此, 此實臣之所慨然也。然箚辭旣如彼, 批旨又如此, 臣何顔面, 一刻苟冒於臺席乎? 請命遞斥臣職。答曰, 勿辭。
○ 持平李廷濟啓曰, 臣猥蒙天恩, 得承歸省之命, 而承牌詣臺, 略效一日之責, 目見奸細之貽弊外方, 湖民之歸怨國家, 旣已條陳於書啓, 故不得不請推主管之臣, 而當初廉問之時所聞者, 只是差人之弊, 民怨之端, 初非出於爲人求過之意, 當該之推某, 果未詳聞。且問備之啓, 元非大段, 故某人之爲當該, 亦不曾留意矣。卽伏見大臣箚本, 則以臺臣必得其詳, 而不欲直斥, 泛稱當該爲言, 聖敎又以所謂當該, 宜無不知爲敎, 臣不勝瞿然, 繼之以慨歎也。如使臣早知爲大臣之當該, 而必有論列之意, 則一疏陳聞, 亦無不可, 何必請推於不敢推之地, 甘自歸於昧事面傷體統之科乎? 況臣啓辭中, 從其所報, 行關列邑等語, 亶在玉果民訴怨之端而發, 則此恐非大臣主管之時事也。噫, 當初所論, 蓋出於爲朝廷紓民怨之意, 而無情之事, 反疑其有意, 泛論之言,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