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입력 내용 삭제
문자입력기
검색
부수검색
음가검색
부수로 검색:
부수 획수:
부수 목록:
나머지획수:
음가로 검색:
음가:
검색:
검색
열 람
승정원일기
정보화사업
승정원마당
왕 대
책별
조직과 기능
연혁
작성방식
사료적가치
기록유산
개 요
범 례
공지 사항
인조 - 고종
16대 인조(1623년~)
17대 효종(1649년~)
18대 현종(1659년~)
19대 숙종(1674년~)
20대 경종(1720년~)
21대 영조(1724년~)
22대 정조(1776년~)
23대 순조(1800년~)
24대 헌종(1834년~)
25대 철종(1849년~)
26대 고종(1863년~)
27대 순종(1907년~)
영조 38년
1762년 (임오)
1월
2월
3월
4월
5월
윤5월
6월
7월
8월
9월
10월
11월
12월
승정원일기 67책(탈초본 1203책) 영조 38년 3월 20일 계축
1762년 乾隆(淸/高宗) 27년
1일
2일
2일
3일
3일
4일
4일
5일
5일
6일
6일
7일
7일
8일
8일
9일
9일
10일
10일
11일
11일
12일
12일
13일
13일
14일
14일
15일
15일
16일
16일
17일
17일
18일
18일
19일
19일
20일
20일
21일
21일
21일
22일
22일
23일
23일
24일
24일
25일
25일
26일
26일
27일
27일
28일
28일
29일
29일
30일
30일
晴
右副承旨
洪梓
坐直
。加出假注書
黃㮋
仕直
。
昌德宮에 머묾. 常參을 정지함
○ 王世子在
昌德宮
。常參停。
○ 王世子在
昌德宮
。常參停。
相値 動駕 등과 相値되어 常參을 頉稟한다는 金孝大의 啓達
○
金孝大
達曰, 明日再明日, 動駕相値, 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 國忌正日齋戒相値, 常參頉稟。令曰, 知道。
○
金孝大
達曰, 明日再明日, 動駕相値, 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 國忌正日齋戒相値, 常參頉稟。令曰, 知道。
오늘 監察茶時를 하겠다는 金孝大의 啓達
○ 又達曰, 大司憲
尹鳳五
, 執義
趙
, 掌令趙台命·金汴光, 持平金亮行在外, 一員未差, 今日以監察茶時之意, 敢達。令曰, 知道。
○ 又達曰, 大司憲
尹鳳五
, 執義
趙
, 掌令趙台命·金汴光, 持平金亮行在外, 一員未差, 今日以監察茶時之意, 敢達。令曰, 知道。
大臣과 備局堂上을 引接하겠다는 傳敎
○ 令于
金孝大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接。
○ 令于
金孝大
曰, 大臣·備局堂上引接。
○ 右參贊
徐命彬
書曰, 伏以, 天祜宗祊, 休慶滋臻, 王世孫痘候康復, 嘉禮順成, 臣民抃祝, 曷有其極? 仍念臣向來所被, 譴削薄罰, 實荷大朝天地含覆之德, 仰戴恩私, 俯訟愆尤, 縮伏兢惕, 分甘廢屛, 不意大化陶甄, 曲加抆拭, 給牒收敍, 次第繼降, 曾未幾何? 又有政府除旨, 眷顧不置, 乃至於此, 臣聞命震越, 撫躬踧踖, 且惶且感, 不省所以自措也。謬恩縱出於曠蕩, 私分尙切於悚慄, 顧何敢徒恃寵數, 晏然承膺, 殆若無故之人哉? 且臣癃殘已極, 目盲轉甚, 痰厥而昏窒, 無常脚痿, 而跬步須扶, 形骸雖存, 便同坐屍, 飾巾待盡, 人事都絶, 官職去就, 尤無可論, 坐犯逋慢, 罪實難逭。玆敢略暴情實, 仰瀆离明, 伏乞俯賜諒照, 亟令鐫削臣職, 仍勘臣罪, 以肅朝綱, 以安微分, 不勝幸甚。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答曰, 覽書具悉。卿其勿辭, 調理察任。
○ 右參贊
徐命彬
書曰, 伏以, 天祜宗祊, 休慶滋臻, 王世孫痘候康復, 嘉禮順成, 臣民抃祝, 曷有其極? 仍念臣向來所被, 譴削薄罰, 實荷大朝天地含覆之德, 仰戴恩私, 俯訟愆尤, 縮伏兢惕, 分甘廢屛, 不意大化陶甄, 曲加抆拭, 給牒收敍, 次第繼降, 曾未幾何? 又有政府除旨, 眷顧不置, 乃至於此, 臣聞命震越, 撫躬踧踖, 且惶且感, 不省所以自措也。謬恩縱出於曠蕩, 私分尙切於悚慄, 顧何敢徒恃寵數, 晏然承膺, 殆若無故之人哉? 且臣癃殘已極, 目盲轉甚, 痰厥而昏窒, 無常脚痿, 而跬步須扶, 形骸雖存, 便同坐屍, 飾巾待盡, 人事都絶, 官職去就, 尤無可論, 坐犯逋慢, 罪實難逭。玆敢略暴情實, 仰瀆离明, 伏乞俯賜諒照, 亟令鐫削臣職, 仍勘臣罪, 以肅朝綱, 以安微分, 不勝幸甚。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答曰, 覽書具悉。卿其勿辭, 調理察任。
○ 諭善
朴聖源
書曰, 伏以, 邦慶無疆, 王世孫痘候平復, 六禮順成, 仰惟大小朝嘉悅之心, 益復如何? 臣得蒙恩暇, 歸掃先壟, 雨露方滋, 松楸動色, 感祝悲慕, 惟有涕淚, 旣幸伸私, 宜卽就職, 而素患關格之症, 已成衰年痼疾, 近因時候乖常, 輒復頻發, 自在京寓, 日事呻囈, 而急於展省, 强疾舁來, 泥路多險, 屢患顚踣, 峽雪成堆, 重觸寒冷, 舊恙新祟, 一倍添劇, 暖屋調將, 猶未和解, 飮啖頓減, 神氣愈薾, 由告有限, 未卜上去之期。顧今春暉方永, 講席日開, 此正僚佐效力之日, 而臣則屛淹窮山, 徒守床褥, 且臣辭退之日, 世孫閣下, 時下速還之言, 誠意藹然, 有足感泣, 而冥然無動, 辜孤盛意, 臣罪至此, 尤萬萬矣。抑臣又有惶愧不自安者, 臣之昨年引入, 蓋由於責任漸重, 不堪久仍, 疾病深重, 有難自力, 非敢有一毫巧避自便之意, 而只緣下情莫達, 以致大朝殿下責敎至嚴, 縮伏震越, 惟竢重譴, 乃蒙聖度寬暇, 不加威罰, 反寵之以溫諭, 新移舊仍, 除旨聯翩, 惶感交切, 事面稍別, 莫重吉禮, 又迫目前, 臣以多年昵陪之蹤, 揆情度義, 有不敢自外於三百年始有之慶, 黽勉冒出, 獲參盛儀。仍又數次進講, 誠禮略效分義粗伸, 而回思向日嚴旨, 非比尋常飭厲
[飭勵]
, 臣固知聖敎匪怒, 亶出於責其迷執, 而在臣私分之悚懍, 則又安敢以時月稍久, 恩數逾隆而少弛也哉? 將登講閤, 此顔先騂, 欲進箴言, 中心自縮, 雖欲强排而不得, 臣之情事, 亦云戚矣。重以疾勢之難强, 如右所陳,
沈嬰
彌日, 欲起末由, 靜夜無寐, 反覆思量, 與其虛縻而徒積瘝曠之罪, 無寧哀籲而早蒙譴罷之恩。玆敢不避猥越, 附陳縣道, 伏乞睿慈, 俯憐疾痛之呼, 危苦之情, 亟賜鐫削臣職名, 仍治瀆撓之罪, 以安賤分, 以警具僚, 不勝大幸。臣無任屛營祈懇之至, 謹昧死以聞。答曰, 覽書具悉。爾其勿辭, 竢少間, 卽速上來察職。
○ 諭善
朴聖源
書曰, 伏以, 邦慶無疆, 王世孫痘候平復, 六禮順成, 仰惟大小朝嘉悅之心, 益復如何? 臣得蒙恩暇, 歸掃先壟, 雨露方滋, 松楸動色, 感祝悲慕, 惟有涕淚, 旣幸伸私, 宜卽就職, 而素患關格之症, 已成衰年痼疾, 近因時候乖常, 輒復頻發, 自在京寓, 日事呻囈, 而急於展省, 强疾舁來, 泥路多險, 屢患顚踣, 峽雪成堆, 重觸寒冷, 舊恙新祟, 一倍添劇, 暖屋調將, 猶未和解, 飮啖頓減, 神氣愈薾, 由告有限, 未卜上去之期。顧今春暉方永, 講席日開, 此正僚佐效力之日, 而臣則屛淹窮山, 徒守床褥, 且臣辭退之日, 世孫閣下, 時下速還之言, 誠意藹然, 有足感泣, 而冥然無動, 辜孤盛意, 臣罪至此, 尤萬萬矣。抑臣又有惶愧不自安者, 臣之昨年引入, 蓋由於責任漸重, 不堪久仍, 疾病深重, 有難自力, 非敢有一毫巧避自便之意, 而只緣下情莫達, 以致大朝殿下責敎至嚴, 縮伏震越, 惟竢重譴, 乃蒙聖度寬暇, 不加威罰, 反寵之...
○ 壬午三月二十日辰時, 王世子坐時敏堂。大臣·備局堂上, 引接入對時,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司直
李章吾
, 大司成
徐命臣
, 戶曹參判
洪麟漢
, 校理
李仁培
, 左副承旨
金孝大
, 加出假注書
黃㮋
, 事變假注書
李賢涉
, 記注官
邊得讓
·
朴祥馨
, 以次進伏訖。
洪鳳漢
曰, 近間日氣稍和, 氣候, 何如? 令曰, 一樣矣。大朝氣候何如? 令曰, 一樣矣。中宮殿氣候, 何如? 令曰, 一樣矣。王世孫氣候, 何如? 令曰, 好過矣。
鳳漢
曰, 此守禦使
李鼎輔
狀達也。以爲山城軍校支放不足軍餉米五千石, 自留營加糶事, 爲請矣。本城形勢, 誠如狀請, 極爲可悶, 而五千石之五年則太過, 二千石限三年許施, 何如? 令曰, 右相之意, 何如?
尹東度
曰, 山城形勢如此, 則亦難不爲許施, 依領相所奏, 參酌許之, 好矣。令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此全羅右水使
申思儼
狀達也。以爲
康津
松田摘奸, 則前縣監
許彙
犯斫, 至於四百餘株, 珍島監牧官
李春敷
, 亦犯斫作板, 其罪狀, 請令廟堂稟處矣。禁松之肆然犯斫, 事甚驚駭, 而
許彙
旣已身故, 今無可論,
李春敷
拿問嚴處, 何如? 令曰, 右相之意, 何如? 右議政
尹東度
曰, 閤外已與首相商議者矣。令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小臣頃者, 以
和陵
改封築事, 往于北道, 奉審諸陵, 山川拱護, 佳氣鬱葱, 國家肇基洪業, 實在於此, 比如周之豳岐, 卽
太王
·
王季
肇基之地也。列祖積德深仁, 啓我朝四百年無疆之休, 以至於我邸下, 臣於展謁之際, 不覺興嘆。伏望邸下, 念玆祗惕, 以承億萬年洪休, 四先王積累根基, 益有鞏固之道, 則吾東方臣民, 豈不鼓舞於德化之中耶? 令曰, 所達, 好矣。可不體念?
鳳漢
曰, 昨大朝筵中, 以金吾滯囚, 因陳達, 特命開政差出, 判義禁則在政院之道, 所當卽爲牌招, 而趁不擧行, 昨日已過三日, 而亦漏於請牌之中, 事甚疎忽, 當該承旨推考, 判義禁
李鼎輔
, 卽爲牌招察任, 何如? 令曰, 依爲之。
出擧條
尹東度
曰, 小臣有耿耿之懷, 敢此仰達矣。今日群下及八域蒼生之喁望者, 俱係邸下之一身矣。帝王治平之道, 惟在於心之一字, 心者萬化之原也, 而明鏡止水, 卽聖賢操存工夫。伏願邸下, 益勉於本原之工, 無少放失, 惕念于四大王積累垂後之業, 以啓億萬年無疆之休焉。
鳳漢
曰, 右相之言切實, 伏願邸下念哉。令曰, 所達, 好矣。可不體念?
鳳漢
曰, 百僚之不能董率, 固是臣等不職之失, 而日昨本司坐起, 因堂上之不備, 未免出令而還止, 此實近來未有之事。今日次對, 亦未免僅僅備員, 事之寒心, 莫此爲甚, 臣等固惶恐待罪, 而諸堂亦不可無警飭之道, 不進諸堂, 竝從重推考, 何如?
尹東度
曰, 有公故實病人, 似宜區別矣。令曰, 以諸堂之事, 卿等引嫌太過矣。推考事依爲之。
東度
曰, 筵體至嚴, 入對注書·兼史, 誤換座次, 雖由於初入生疎之致, 而不可無警, 當該注書·兼史, 推考, 何如? 令曰, 依爲之。
李仁培
曰, 小臣自昨年十月, 待罪於講書院, 今番又入直十餘日, 連日講學於世孫宮, 則文義進就, 比昨年十月, 頗有日將之效, 而臣等講學, 不過爲章註間口讀, 更望邸下, 以身敎之, 以爲觀感體行之地, 則尤切於敎導之方矣。令曰, 當留念焉。諸臣以此退出。
○ 壬午三月二十日辰時, 王世子坐時敏堂。大臣·備局堂上, 引接入對時,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司直
李章吾
, 大司成
徐命臣
, 戶曹參判
洪麟漢
, 校理
李仁培
, 左副承旨...
○ 壬午三月二十日午時, 上御
崇賢門
。領右相·文蔭二品以上堂上堂下侍從人, 同爲入侍時, 行都承旨
金尙喆
, 左承旨
李惟秀
, 右承旨
李翼元
, 同副承旨
鄭光漢
, 注書
金和中
, 假注書
李亨元
, 記事官
林德躋
·
李致中
,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行司直
洪象漢
, 禮曹判書
申晦
, 吏曹參判
洪樂性
, 兵曹參判
鄭光忠
, 禮曹參判
金時默
, 行司直
李應協
·
李景祜
·
柳謇
·
洪名漢
, 右尹
韓光肇
, 吏曹參議
李溵
, 刑曹參判
李奎采
, 工曹參判
李得宗
, 左尹
金器大
,
綾恩君具允明
, 戶曹參議
李秀得
, 禮曹參議
洪重孝
, 兵曹參議
金朝潤
, 參知
李長夏
, 行司果
鄭夏彦
·
韓光會
·
洪鏡輔
·
沈墢
·
李顯重
·
李宜哲
·
鄭純儉
·
李彦衡
·
鄭尙淳
, 兵曹佐郞
洪鑰
, 吏曹佐郞
任瑎
, 校理
李仁培
, 副司果
李得培
·
金普淳
·
申益彬
·
崔台衡
·
朴起采
·
李壽鳳
·
柳善養
·
尹冕東
·
李鎭衡
·
鄭昌順
·
任觀周
·
任一源
, 兵曹正郞
李性遂
·
金載祿
·
鄭晩淳
·
徐有元
, 弼善
柳脩
, 以次進伏訖。上命撤椅子·冊床。命書傳旨曰, 以否德, 仁愛示警, 無歲無之。噫, 目今國勢, 奚待靑臺之報? 昨日是何日, 而雲臺之報, 適到於今日, 此無異耳提而面命也, 悚惕之心, 冞切于中, 方今所重在焉。兼欲傚古, 諸官齊會之時, 問消弭之道而亦不敢, 若常去椅而坐, 他餘事, 便殿當下敎, 自今日爲先減膳十日, 訟愆蒼蒼。噫, 其方自訟之不暇, 何暇飭下? 咨元良股肱大小臣僚, 少諒此意, 其各自勉。
尙喆
進伏曰, 俄者雲臺之報, 實是莫大之變, 豈意聖明之朝, 忽有如許之災? 俄者傳敎大小臣僚等處, 可知聖情之有在, 大抵臣僚, 專在於殿下導率之如何, 天災之有無, 亦在於殿下矣。以一丈小紙, 問消弭之策, 不過爲閑說話而止, 則初不如不爲矣。天災之後, 爲民國之事, 如臣無似輩, 不能贊襄, 莫非臣等之罪, 方今聖算如何, 而殿下之自輕, 實爲可悶, 若殿下之精神不逮, 則何可如此, 而今日酬應, 明日又如今日, 殿下之精神則好矣, 而其於不知之中, 必有所損, 伏望下諒, 自愛保嗇如何? 殿下之身, 非殿下之身, 卽三百年宗社所托, 殿下何不思此乎? 日用萬事, 以誠自警, 則皇天可格, 災異庶弭矣。上曰, 所奏, 是矣。方今國事, 爲之奈何? 非不自惜, 自爾如此。昨日還內, 身困心憊, 暫時就睡, 覺後思之, 如臥一日矣。上命注書, 大臣使之進前,
鳳漢
·
東度
進伏曰, 連日勞動, 聖候如何? 上曰, 別無可言。
鳳漢
曰, 寢睡·水剌之節, 何如? 上曰, 一樣矣。
鳳漢
曰, 朝接雲臺之報, 仁愛之示警, 胡至於斯? 臣等先爲求對, 方切懍惕, 伏承傳敎, 聖心可仰矣。雖有天災, 恐懼修省, 則庶有弭防之道矣。上曰, 顧今國事, 爲之奈何?
鳳漢
曰, 我國姑無可慮矣。上曰, 卿不知矣。
鳳漢
曰, 殿下之至情, 臣非不知, 昨日之事, 不勝驚慮, 昨日晩後, 臣始聞知, 來詣闕外, 則聞大駕已爲還內, 故自外退去, 而不勝焦悶矣。上曰, 自古人臣之立節多矣, 而至於帝王立節,
毅皇
外無矣。
鳳漢
曰, 自古無不亡之國, 而
毅皇
殉社, 千載所無, 至於吾死無妨, 而生民何罪之敎, 不覺愴然淚墮矣。昨日之擧, 出於追慕之聖懷, 臣子孰不欽歎哉? 上曰, 于今國事, 無可恃矣。
易
曰, 其亡其亡, 繫于苞桑。至於今則已亡, 爲之奈何?
鳳漢
曰, 聖敎如此, 莫非臣等無狀之致。伏望勿爲過慮, 如何? 上曰, 所重在焉, 大臣就坐。仍命諸臣入侍。上曰, 今見諸臣之會, 明日之事, 無可憂矣。今日則濟濟, 雖班列莫過矣。
鳳漢
曰, 所重在焉, 誰敢不來? 上曰,
景賢堂
則難容矣。
金鍾正
·
李仁培
進伏曰, 近來災異, 無歲無之, 至於虹貫, 不勝驚愕, 應天之道, 以誠不以虛, 伏望各別修省焉。消弭之策, 倉卒間以臣等蔑劣, 無所仰答, 而第一在於保嗇, 以昨日事言之, 在節宣之道, 過矣。政令施措之間, 或少寬緩和平之氣, 伏望念中和之道, 如何? 向來誓戒時, 罪人親問, 出於急迫, 半夜蒼黃, 規模顚倒, 在外金吾之臣, 或無聞知者, 此非過擧乎? 言路之閉塞, 實爲聖世之大欠, 前後臺閣, 以言得罪, 或在竄謫之中, 或在付籤之中, 伏望蕩滌, 至於政事施爲, 每加三思, 則天變庶可弭矣。上曰, 儒臣所奏, 是矣。予當猛省矣。仍命就坐。上曰, 諸臣齊進, 則雜曰可者左, 否者右。上曰,
宋明欽
雖不盡言, 而頗有意矣。
晦
曰, 卓越二字, 有意矣。上曰, 一隅靑丘, 大明猶在,
毅皇
之靈, 亦當洋洋矣。昨日心感, 今作此擧, 今夜夢中, 得拜
毅皇
矣。
鳳漢
曰, 此是至誠所發矣。上使
尙喆
宣諭諸臣曰, 予當昨日, 感切風泉, 雖紙榜行禮, 彷彿皇靈如在奉室, 旣有君則亦當有臣, 又思皇靈, 孤御奉室, 心甚愴然。故欲以臣配享, 以慰皇靈, 故今爲下詢矣。
允明
·
得宗
·
景祜
進前曰, 此是尊周盛擧, 爲之, 可矣。三皇同奉, 出於義起, 此亦義起矣。聖意如此, 孰不欽歎?
樂性
·
光忠
·
應協
曰, 臣等素昧禮義, 無可引據以對, 而
大報壇
旣是義起, 此事何可不義起耶?
應協
曰, 一體君臣祭祀同, 其於此意, 亦好矣。上曰,
杜
詩引諭, 好矣。
善養
曰, 祀典重事, 臣何敢仰對, 而先正臣
宋時烈
, 三學士傳後序, 亦有此意, 洪武六年, 立歷代帝王廟, 而以臣配之。禮曰, 祀必有配, 此事可謂盛擧, 何可不爲耶? 上曰, 所奏明白矣。
普淳
·
得培
曰, 尊周之義, 何可有異議?
益彬
曰, 方今天地晦塞, 而大明日月, 明於靑丘, 殿下此擧, 誠爲好矣。上曰,
益彬
人事了然矣。
光肇
曰, 旣有宣武祠, 而此是無於禮之禮, 伏望愼重焉。
名漢
曰, 壇異於廟, 臣則不知其可矣。上曰, 名雖壇, 旣有奉室, 無異於廟矣。上曰, 諸承旨亦奏。
光漢
曰, 壇異於廟, 而以臣配享, 終涉如何矣。
鳳漢
曰, 大抵小國無祭, 天子之禮矣。上曰, 我國之被皇恩如何?
詩
曰, 欲報之德, 於父母尙欲思報, 於皇明何可不報耶?
鳳漢
曰, 日後必有張大之慮, 而於禮則有訟矣。上曰,
李溵
何故無言?
溵
曰, 臣別無意見矣。上曰, 次對時儒臣皆入。命書傳旨曰, 訓將撕捱, 其涉過矣。從重推考, 牌招入侍次對。命書傳旨曰, 所重旣已下詢, 當爲下敎, 謁聖亦有下敎者, 方懍惕之時, 何循常例下問, 次對今日進定, 今日入侍諸臣中, 入於試望者, 不得稱在外事。
出榻敎
上曰, 土役盡爲乎?
晦
曰, 明當塗壁矣。
尙喆
曰, 諸臣無憑據仰對之事, 故不能可否者, 多矣。上曰, 曰可曰否, 可謂商確矣。上還入大內, 諸臣次第退出。
○ 壬午三月二十日午時, 上御
崇賢門
。領右相·文蔭二品以上堂上堂下侍從人, 同爲入侍時, 行都承旨
金尙喆
, 左承旨
李惟秀
, 右承旨
李翼元
, 同副承旨
鄭光漢
, 注書
金和中
, 假注書...
○ 壬午三月二十日申時, 王世子坐
德成閤
。承旨持公事入對時, 右副承旨
洪梓
, 加出假注書
黃㮋
, 記注官
邊得讓
, 記注官
朴祥馨
, 以次進伏訖。
洪梓
曰, 此江原監司狀聞也。讀奏訖, 仍起伏曰, 俄者靑臺之報, 聞極驚心, 睿情之懍惕, 當復如何? 臣伏聞春坊, 纔已求對, 而臣亦在院, 方構達辭草矣。適有此申聞到院, 故敢此持入, 仍欲以草草數語仰達矣。災異之中, 虹貫之變, 尤爲非常, 大朝旣下減膳之敎, 邸下又下減膳之令, 遇災修省之意, 臣竊欽仰, 而古人云, 應天以實, 不以文, 伏願邸下, 蓋加儆惕, 一念對越, 無少間斷, 實心實德, 終始如一, 則大朝之心, 必將悅豫, 大朝之心悅豫則天心亦底於悅豫矣。轉災爲祥, 亶在是矣。令曰, 俄於講官求對, 已爲下答, 而懍惕之中, 所奏切實, 可不體念焉?
梓
又起伏達曰, 引接臣僚, 講論經傳之時, 則此心固可矜持, 而幽獨燕閑之時, 則易致放忽。伏願邸下, 更以謹獨二字加勉, 戒愼恐懼之念, 無或少弛焉。令曰, 所奏切實, 可不銘心焉? 承旨起伏又達曰, 大朝今日旣
御便殿
, 又有去椅之敎, 邸下亦似當有避正堂之擧矣。令曰, 所奏正合余意。仍令添書避正堂三字, 承史以次退出。
○ 壬午三月二十日申時, 王世子坐
德成閤
。承旨持公事入對時, 右副承旨
洪梓
, 加出假注書
黃㮋
, 記注官
邊得讓
, 記注官
朴祥馨
, 以次進伏訖。
洪梓
曰, 此江原監司狀聞也。讀奏訖, 仍起伏曰, 俄者靑臺之報, 聞極驚心, 睿情之懍惕, 當復如何? 臣伏聞春坊, 纔已求對,...
○ 壬午三月二十日酉時, 上御
景賢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行司直
洪象漢
, 行吏曹判書
韓翼謩
, 禮曹判書
申晦
, 行司直
具善行
·
鄭汝稷
·
李章吾
, 大司成
徐命臣
, 戶曹參判
洪麟漢
, 同副承旨
鄭光漢
, 應敎
金鍾正
, 校理
李得培
, 假注書
李亨元
, 記事官
林德躋
·
李致中
, 以次進伏訖。上曰, 多有傳敎事, 注書出去, 多入草紙。命書傳旨曰, 噫, 昔年丙丁以後, 行望闕禮, 已仰義起, 甲申回年, 欲建廟祀, 吾皇亦追慕之, 聖意先祀
毅皇
於御苑, 築壇苑北, 大報神皇尊周之義, 義起之禮, 至矣盡矣。其時有同奉兩皇之議, 而只祀神皇, 嗚呼, 明史若來, 其時追報之意, 豈止此哉? 噫, 臨御三紀, 無一繼述, 無德不肖, 墜先志者多, 而晩後得見正史, 又見
文貞公金堉
燕行日記, 嗚呼, 吾皇曲諒小邦之力弱, 追念列朝至誠事大眷顧之音, 未聞往牒, 又敎東援之將, 誨勅其未及, 此敎雖謄諺以布, 奚徒忠臣志士, 雖無識下賤, 其宜呑聲嗚咽者, 況世守藩服, 深荷字小之恩造者乎? 且慰諭節使, 仍頒其曆, 嗚呼, 其曆雖存, 遙瞻周道, 無路執壤, 今日同奉兩皇, 則我朝開創, 卽
洪武
壬申, 若
檀君
之與堯竝立, 自國初蒙皇朝之恩, 九章之服, 八音之樂, 是誰之賜? 若不同奉
高皇
, 於聖祖之心何? 詢問大臣諸臣, 意或張大, 其議參差, 故因思有昔年御製, 露坐
集瑞門
, 令儒臣奉考以來, 果有三御詩, 而一則贊頌
高皇
, 一則贊頌
神皇
。一則贊頌
毅皇
, 卽此御詩, 仰揣聖意, 讀了流涕以敎曰, 三皇同奉, 因此定矣云, 而陞殿下敎矣。世間凡事, 擧一則又欲擧一, 過以深思, 無中生有者多, 予雖不學, 心常恥之, 況至敬至重處乎? 其若張大, 此瀆褻也。親祭
皇壇
, 凡幾遭, 而近七之年, 倖又親享, 燦然黃帳, 燈燭輝煌, 怳然若龍馭東巡, 瞻望寶座, 若三皇之密邇, 因此而思曰, 顧瞻宇宙。嗚呼, 大明惟在
海東
, 有皇而無從享, 於吾皇之心何? 於禮亦缺然, 思之及此, 心不能耐, 取覽禮曹謄錄,
柳聖運
曾以此陳章, 而惜乎, 其時批答, 不在謄錄矣。以此觀之, 此意已陳於先朝者, 故仍命問議, 蓋此也。諸臣獻議, 雖不無些少持重, 大體則皆以至重至敬, 其不肯擔當獻議, 若此之後, 事面重, 而且多年未遑者, 故予亦不無持重之意, 例答知道, 其欲更思, 吾皇忌辰, 望拜者多, 而至於今年, 何待來年? 令儒臣考吾皇殉社之時於
明史
, 果若前見, 卽欲明未明之際也。嗚呼, 天欲明而未明, 嗚呼, 吾皇此時賓天, 而臣誰知也, 民誰知也? 嗚呼,
皇壇
無一臣從焉, 皇靈豈不悵然乎? 夢有一人, 持吾皇之影幀示予, 故不覺起, 敬奉而覽之, 恐或非眞, 欲問於人, 而睡已覺矣。其猶想像, 昨曉望拜, 零零細雨, 寔倍興感, 臨門詢問, 焉可已乎? 曰可曰否, 其各誠也, 其中或曰壇廟異焉, 噫, 甲申義起之際, 聖意則在於廟, 而以廟爲壇者, 諸臣之請也。名雖壇, 實則廟也, 三皇同奉之後, 又建奉室, 紙榜雖燎, 三榻依然, 祭時奉壇, 藏時奉室, 名雖奉室, 亦一廟也。開門奉審, 若皇靈之在焉, 況初已義起, 此亦義起也。或曰, 若此日後, 不無過濫之慮云, 此果是矣, 而一皇一臣, 於禮合矣。其況增也, 奉一皇從二臣, 決不然矣, 亦瀆褻矣, 孰敢請也? 或曰旣有宣武祠, 便是從享云, 而壇與祠, 不可竝論, 況此報天將者, 敢以此謂以從享, 此大不然, 雖今日議定之時, 當取
明史
所在帶礪元勳, 何敢以感意, 雜於其間? 頃年怪駭之輩, 有引配圜丘之禮, 其時嚴斥, 因此雖有駭議, 後王後昆, 若動此議, 是負昔年也。豈徒此也? 若日月之尊周盛德, 將泯於來世矣。因此若不洞諭, 何顔以拜? 駭字泯字, 莫曰駭服, 此乃述先志之苦心, 今何泯默? 三皇各配一臣, 其臣儀節與祭品, 當講定節目矣。上曰, 皇曆之尙今見存異矣。
鳳漢
曰, 神護而然矣。上曰, 坐椅如何? 仍命退椅子。上曰, 昨朝光景, 諸臣雖以爲過, 不得不自然如此矣。顧今國事, 惟世孫可倚, 年少之臣, 須不忘昨日事, 盡心輔導, 爲可矣 。上曰, 三皇同奉行禮之時, 天容依俙, 如坐御床矣。
鳳漢
曰, 其時行禮, 靈雨霏霏, 陪從之臣, 孰不怳惚? 上曰,
尹鳳九
不衰, 則必有所獻議矣。
命臣
曰, 臣見
大淸會典
, 則彼國亦立歷代帝王廟, 而以殉社稷之事,
毅皇
亦入矣。上曰,
毅皇
春秋幾何?
鳳漢
曰, 三十六歲矣。上曰, 春秋亦不高矣。傳旨寫畢後, 上坐椅子。上曰, 式年科日, 初定何日?
命臣
曰, 十五日矣。上曰, 今番謁聖科, 將甚精矣。
鳳漢
曰, 分考則易, 而一項考之, 似甚難矣。
東度
曰, 俄見減儀文傳敎, 殿下之謹天戒, 可知矣。減膳之中, 試士如何矣? 上曰, 雖欲退定, 拜師之日, 何可進退耶?
鳳漢
曰, 呈券之數, 雖至三四千丈, 三日內有難盡考矣。
鍾正
曰, 近日甚永, 似無難矣。
鳳漢
曰, 試官何以爲之? 上曰, 隨駕, 可矣。
鳳漢
曰, 然則望筒, 食前入之, 隨駕詣泮宮後, 落點, 爲宜矣。
晦
曰, 唱榜時, 以朝服乎? 上曰, 然矣。
鳳漢
曰, 新恩衣服, 何以爲之? 上曰, 給之, 可也。命書傳旨曰, 今番謁聖, 其豈張大而然乎? 初意拜先聖, 行庭試, 欲除一科, 大臣之意誠然, 故各設, 而旣命之, 謁聖何敢止也? 凡事末世, 輕重倒置, 當初設置之意, 謁聖重焉, 而末世作一科名矣。噫, 以予衰耗, 其豈煩禮? 以予之心, 不欲張大, 爲先聖而欲行, 意實悶乎張大, 仁天示警於前一日, 澟惕曷喩? 戊辰庭試, 雖有已行之例, 猶思其時宗伯之所陳, 而此與庭試有異, 其宜合於禮, 損其儀, 仰答仁愛。噫, 展拜之禮雖闕, 追慕其深, 此亦仰體昔年敬天尊聖之意, 明日二更動駕, 詣太學行酌獻禮, 詣
明倫堂
, 只懸題, 而先爲回駕, 試官依己亥年例, 捧券後, 來
崇政殿
, 科次合考, 入侍便殿, 爲之武科, 命官慕華館設場。噫, 爲多士而雖不退行, 二十六日只隔三日, 意亦悶焉, 旣捧券而來, 此科次, 卽日唱榜, 非所可論, 多官擇筆, 莫若精考, 試官一依殿試試官例擧行, 唱榜二十七日當親臨, 而軒架陳而不作, 除致詞禁遊街, 而明日動駕時, 前後部鼓吹去之。噫, 唱榜差退, 勿論多日, 只取三人, 必得人才事申飭, 而雖非卽日, 名以謁聖, 豈欺多士? 課次雖多日, 旣呈卽日, 宜重科規, 以此知悉, 謁聖新恩服色, 依例擧行。
鳳漢
進伏曰, 終日酬應, 聖候如何? 上曰, 一樣矣。
東度
曰, 水剌, 何如? 上曰, 亦如前矣。
鳳漢
曰, 臣以萬萬無似, 適當承乏, 致位匡輔, 自知不逮, 而誤被罔極之恩, 冒沒人言, 黽勉行職, 而早晩一退, 在所不已, 周年鼎席, 憒憒多狀, 靜夜思惟, 人事傷矣, 廉隅倒矣。今又虹貫, 災召莫大, 有相如此, 用事何爲? 伏望斥退, 以答天警。上曰, 當今之世, 安用漢法? 俗語云, 吾鼻落三尺, 政爲我準備語, 卿等何傷? 天災雖如此, 其宜尤勉仰答, 可也。
東度
曰, 殿下誤看無似之臣, 拔置廊廟之上, 小臣本末, 殿下豈不知之? 臣不得辭, 黽勉行公, 居然半載, 無一二事報答而苟然充位, 伴食而已, 私心愧懼, 實欲無生, 相旣如此, 災何不致? 旣多尸素之罪, 特被斥退之恩, 寔是臣願。上曰, 才不借於異代, 而何能如古相之理陰陽乎? 此予不能齊七政之致, 卿何所傷? 卿言過矣。
東度
曰, 仁天示災, 如此之極, 其在應答之道, 改卜賢相, 爲宜矣。上曰, 卿言過矣。
鳳漢
曰, 殿下四十年臨御, 盛德大庇, 無所不至, 目今悠悠萬事, 莫如言路, 伏望銘念, 今日玉堂之言, 如何? 上曰,
堯
·
舜
之君, 亦以無若丹朱傲爲戒, 古人之言, 至矣盡矣。明守古訓, 則君何愧三王, 臣何負稷契?
鳳漢
曰, 殿下聖明, 無所賴於臣下之贊襄, 而政令施措之間, 或少寬和之道, 則至於畢竟, 終有所礙, 雖日用小事, 每加三思, 毋或放忽焉。上曰, 藥石之言, 當惕念矣。
東度
曰, 百事之解弛, 莫非臣等之罪, 而亦在殿下導率之如何, 惟願奮發聖心, 撙節財用, 蕩滌垢瑕, 以開言路, 如何? 上曰, 予無洽受之量, 故耳目喑啞, 而或有言者, 皆是挾雜, 是爲可悶矣。
鳳漢
曰, 此卽濟州牧使
申光翼
狀本也。以爲島內除番軍納米之法, 實爲補苦役之地, 而除番之類, 不能支堪於十斗之米, 則反有欠於苦歇平均之本意, 今若因循置之, 一島之民, 必將次第窮敗, 其所安保之策, 惟有減捧米斗之一路, 而且八道民役, 毋過一疋, 一疋之價, 不至十斗, 則顧此島中, 宜無彼此, 所捧十斗之役, 蠲減二斗, 均被減疋之澤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若減此數, 則本州經用, 未知其足不足之如何, 而守臣想必磨鍊, 而有此請矣, 依狀請施行, 此後毋得任意加捧, 陷於大戾事, 一體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此忠淸兵使
沈鳳徵
狀啓也。以爲今春
上黨山城
水門及體城女堞修築事狀聞, 而回啓關內, 今姑置之, 故尙未設始矣。今夏風雨傾欹欲壞之處, 又極夥多, 若當長霖, 則其爲崩壓, 將不知幾何? 改築等役, 不容少緩, 軍餉耗米五百石, 軍需錢利條千兩, 依前狀請許劃, 俾得雇軍使役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城堞修補, 實是不可已者, 而當此農作之時, 役民甚難, 狀請辭緣, 姑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晦
曰, 今番謁聖科考試, 移設於
崇政殿
, 則應辦一節, 依殿試例, 禮賓寺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出擧條
鳳漢
曰, 今番彼中勅書, 旣已順付於節使回便, 謝恩使仍兼於前頭冬至使, 何如? 上曰, 一體順付, 以宗臣擬望。
出擧條
命書傳旨曰, 慕華館命官, 領相爲之。命書傳旨曰, 明日三嚴, 以戌正三刻爲之, 式科比較片箭擧行。
象漢
進伏曰, 侍從之臣, 奉命出外, 朝野人民, 莫不拭目, 及其復命, 無所事爲, 實爲可悶。此後則使之周行一道, 似好矣。上曰, 周行則百姓難安, 守令難保矣。然而所重在焉, 御史之說, 置之, 可也。上命賤臣
亨元
, 持明史入來, 命儒臣讀
明史
, 畢後, 命下番儒臣, 讀功臣年表。上曰,
高皇
則雖有誠意伯, 而際遇之隆, 終不如
武寧王徐達
·
寧遠伯李成樑
, 可謂
神宗
之帶礪功臣矣。
鳳漢
曰, 於
毅皇
則
許𥕏
, 似好矣。上曰,
許𥕏
則似以私報矣。上命進
五禮儀
,
鳳漢
曰, 臣等當退而詳議祭禮矣。命書傳旨曰, 明日兵曹試望, 令次官擧行事, 分付。飭已行, 頃者命停擧者, 特爲解停, 此外御前停擧之人, 一體解停。命書傳旨曰, 古阜郡守
柳鎭恒
, 今聞大臣所奏, 其在國體與爲民, 不可使之仍赴, 不察銓官推考, 其差勿施, 此時何拘常例? 其望末擬
田光洙
除授, 待開門仍爲下直, 其令給馬下送。命書傳旨曰,
柳鎭恒
處分之後, 聞大臣所奏, 爲賑政給馬下送之時, 謂大臣者, 極涉無據, 不可勿施而止, 罷職不敍。命書傳旨曰, 禁推玉堂放送, 今聞
洪趾海
, 非無端違牌, 而二儒臣違牌過矣。竝只推,
嚴璘
·
李在
, 更爲牌招察任。命書傳旨曰, 謁聖在近, 扶餘縣監
尹得勳
, 前都事
趙來鎭
, 分揀放送。上曰, 御將愈乎?
汝稷
曰, 尙未快愈矣。
鳳漢
曰,
李之億
則遭服制, 不得入來矣。上還入大內, 諸臣次第退出。
○ 壬午三月二十日酉時, 上御
景賢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
洪鳳漢
, 右議政
尹東度
, 行司直
洪象漢
, 行吏曹判書
韓翼謩
, 禮曹判書
申晦
, 行司直...
○ 壬午三月二十日五更一點, 上御
景賢堂
。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鄭光漢
, 假注書
李亨元
, 記事官
林德躋
·
李致中
, 以次進伏訖。
光漢
曰, 夜氣將曉之時, 甚可悶, 閉戶, 何如? 上命閉戶。上曰, 下輦臺坐處必冷, 分付內局, 房帳持去, 爲可。上曰, 注書出去, 祭七社群臣東征官軍時, 書以國王遣臣乎? 問于香室首僕知來。賤臣
亨元
, 承命出問回奏曰, 書國王遣臣云矣。上曰, 祭文書致告乎? 亦爲知來。賤臣承命出問回奏曰, 書致告云矣。上曰, 楊經理許, 亦書致告乎? 知來。賤臣
亨元
, 承命出問回奏曰, 書以敢昭告云矣。上呼寫祭文, 使
光漢
盡讀後, 上曰,
洪武
以後, 爲幾百年乎?
光漢
曰, 大明與我國竝立, 想幾四百餘年矣。上曰, 酌獻禮罷後懸題, 則日當明矣。
光漢
曰, 然矣。上曰, 試官傳食乎?
光漢
曰, 自應辦所饋之矣。命書傳旨曰, 三皇從享, 旣已下敎, 嗚呼, 幾百載之下, 三臣亦將腏食於東土矣。今日略考第一位從享, 予則以謂
武寧王
, 大臣之意, 誠意伯旣已從享, 一臣則予意, 當取際遇終始無間之臣, 捨
武寧
而誰? 此則有定, 而於第二位, 予則曰
寧遠伯
, 而大臣·諸臣則曰
許文穆
, 此則令儒臣, 更爲博考
許文穆
本事後更稟。此必爲吾皇, 而擇曰有惠於本國者, 便是私報, 何敢參錯於其間? 然則
李提督
李摠兵
, 亦無功於我國乎? 此亦詳審處, 第三位, 噫, 所謂帶礪功臣三人, 今不可言, 不然, 當取其節, 大臣諸臣, 擧
范文貞
·
孫文忠
二人, 曰先曰後, 而予則昧於
明史
, 故取列傳, 而命讀孫文忠, 勿論其人之本末, 立節於吾皇, 殉社之前, 已無可論,
范文貞
雖莫辯殉社, 南行而草遺, 疏復大書, 意其慷慨, 殉節於其時, 而名載二十一人之首, 其志尙矣。無他憑驗, 不從史而何? 嗚呼,
毅皇
當取樹節人, 予則曰亦無踰於此矣。詳考
許文穆
, 稟定時, 一體稟定, 祭物比諸我國從享功臣, 其何差等? 一依此例, 設位於堂下樂東墻內, 造位版三, 常時藏於南東樓, 祭時書紙榜, 而壇上三獻時行禮, 獻官堂上正三品, 執事依我國功臣例擧行, 紙榜書寫官, 以壇下執禮兼行, 擇能字者, 油遮日一件, 布揮帳一件, 地衣一件, 同置於東樓, 祭器·祭樽盞·香爐·香盒·用磁器, 只造豆六籩六一鍮, 亦置於南樓事, 分付。此事不可不告吾皇, 明年三月
皇壇
行祭時, 勿論親祭攝祭添入於祝文末, 儀節依此作一卷, 同置於奉室事, 分付儀曹。命書傳旨曰, 噫,
皇壇
從享之臣, 下敎之後, 怳然以思,
高皇
嚴君君臣臣之義, 度越百王, 今於從享之臣, 雖其君不敢任意取捨於其間, 況藩國陪臣, 尤何敢雜議? 且以正史觀之, 伊後
太廟
從享, 有文臣同配之請而不行焉, 非勳則不爲, 灼然已知, 開國之初, 從享四皇之臣, 其皆開創時武臣, 而只取其勳, 今曰, 武將之說, 卽我國俗習, 我朝國初, 靑海伯何人而賜姓, 從享廟庭, 此亦只取其際遇也。
武寧王
已下敎, 雖無可論, 以
明史
所載推之, 創業功臣,
武寧
爲首, 何敢以擇? 若取其忠, 韓成之忠, 卽漢之紀信也, 而猶取元勳於
毅皇
, 所謂
明史
所稱功臣惟三, 而俱無足道, 立節之中, 取其爲首, 此吾皇旣殉于社, 雖有功臣, 捨此誰先? 究其本, 此亦忠志之士飮涕處也。於
神皇
明史
所載, 只有寧遠伯一人, 旣稱帶礪, 帶礪二字, 其名大矣, 故我朝待帶礪功臣, 勿論文·蔭·武, 亦勿論門地淺深, 非比尋常, 況其子或爲摠兵, 或爲提督, 君臣際遇, 其可仰認。且末梢彈章, 念功不下, 亦可以仰認皇意, 莫曰, 閣臣胡惟庸後, 旣無承相之名, 閣臣雖曰內相, 若無其勳, 不過一文宰, 皇朝不行之典, 何敢以小邦俗套, 參錯於其間? 至於有功於我國之說, 瞻望
皇壇
, 亦何敢容喙於此, 何煩多少下敎? 予則只遵皇朝典禮見勳而已, 於第一位, 取元勳帶礪功臣, 於第二位, 取有一勳臣, 於第三位, 取第一忠臣, 其取正其意直, 此正必也正名者也。特寢儒臣考奏之命, 以寧遠伯從享神皇,
范文貞
從享
毅皇
事, 分付該曹。命書傳旨曰, 人君視文武一也, 參酌儀節, 不愆期日, 爲遐方, 於文懸題, 於武異焉, 遐方武士, 豈無向隅之歎? 入格武士, 雖見於唱榜時, 其未入格者諸生見予, 而武士只見命官, 想必悵然而去, 靜而思之, 慕華館設場, 非體昔年愛恤武士之意, 武科亦爲參酌, 懸題
明倫堂
, 仍詣下輦臺, 一依頃日武臣堂上朔試射例, 只宰樞執鼓, 矢數執鼓後回駕, 命官仍於下輦臺試取後復命, 而日咎猶長, 亦非卽日唱榜, 從容試取, 其令武士, 各盡其才事, 分付。命書傳旨曰, 昨日減膳時, 已諭大略, 而顧今國事, 其將興耶? 其將替耶? 噫, 近七衰君, 其猶自强, 風行草偃之效, 予莫聞見, 是誰之愆? 寔予之過。吁嗟, 諸臣勉戒之言雖切, 實於退休之際, 其心與聞靑臺報時, 弛乎否乎? 其曰不弛, 予則曰不弛, 徹宵酬應, 心猶未解, 召承宣而復諭, 今日紀綱, 張乎否乎, 今日耳目, 開乎否乎, 今日浮囂, 熄乎否乎? 今日躁競, 止乎否乎? 紀綱之不擧, 寔予之過, 耳目之不開, 寔予之過, 浮囂之不息, 寔予之過, 躁競之不止, 寔予之過, 此豈謙辭? 亦由方寸, 莫曰有君無臣, 誠有君則誠有臣, 下之若此, 皆上之過, 此正
孔子
所謂子不欲, 雖賞之不竊者也。諸臣今幾睡熟, 而予則澟惕之心未弛, 爲國之心愈切, 若是申諭, 莫曰其君之否德, 各自勉勵, 補我不逮, 以一事言之, 其君徒勞, 其臣日事慢蹇, 便殿之門, 閉日恒少。政事之堂, 各司之門, 開日恒少, 噫, 其君其若誠心自强, 亦何止此? 吁嗟, 大小臣工, 亦莫曰其君之不誠, 各盡在我之道, 非徒於予, 有拜奏之語, 於諸臣, 其亦有見乃祖乃父之顔, 先以目下事言之, 今日試牌, 當見諸臣自勵之心矣。徹宵酬應於試官之望, 又令予酬應保嗇之請, 其曰誠乎? 此亦諸臣之自勉處也。政院知悉申飭。
○ 壬午三月二十日五更一點, 上御
景賢堂
。承旨入侍時, 同副承旨
鄭光漢
, 假注書
李亨元
, 記事官
林德躋
·
李致中
, 以次進伏訖。
光漢
曰, 夜氣將曉之時, 甚可悶, 閉戶, 何如? 上命閉戶。上曰, 下輦臺坐處必冷, 分付內局, 房帳持去, 爲可。上曰...
[ PC버전 ]